|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2-18 22:22:34
|
只看该作者
佛菩萨也帮助他种善根,让他听到佛的名号,听到菩萨的名号,「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慈悲到极处!来生后世再遇到缘,他的缘就有进步,他就成熟了,也许他能信,也许他能解;再过若干世,他就能行,他就能证。佛对于每一个众生的帮助不是一生一世,一生一世成就不了,你要问什么原因?众生无量劫来被烦恼习气熏习,哪有那么简单就回头、就觉悟了。这桩事情我们想一想不难懂,这是事实。
我们今天遇到佛法能信、能解、能行,你就知道过去生中我们也是,或是能信能解,不能行;或是能解,不信;或是能信,不解。往昔我们从这条路走过来的,现在怎么?忘掉了。到什么时候你要得了定,就是说你心静下来了,过去事情历历在目前。为什么?时间没有了,定中时间跟空间都消失了,愈是深的定,这个境界愈大愈深。佛在经上告诉我们,阿罗汉的定功,《楞严经》上讲「九次第定」,他的定功能够知道过去五百世,他能够记起来过去五百世的事情。五百世是很长的时间,六道轮回不知道轮回了多少次,地狱有没有去过?去过!想想地狱里头的状况,依然心有余悸,经上讲阿罗汉全身出血汗,还有那么恐怖。
地狱从哪里来的?自己的恶念、恶行变现出来的境界,恶念、恶行变的。所以,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己要负责任,不是说起心动念一切造作就没事了,没有这个道理,你得要受果报的;换句话说,你造了善业,你要得到奖励,你造的恶业,你要得到惩罚。这不是人在那个地方奖励你、惩罚你,这是自然的法则,不是人为的。所以,善业就感得三善道的果报,恶业就感得三恶道的惩罚;换句话说,要把它消掉,种善用福报来消,造恶就是三途果报来消。你要问这到底是为什么?清净心中没有善恶,善恶是妄念,清净心中没有这些事相,这些事相就是三途六道,清净心中没有。因此你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在清净心里面起了个盲点,佛法里称之为无明,把清净心整个变了,变成不清净;本来是一潭清水,放了些泥沙进去,就把清水混浊了,道理在此地。
佛教导我们要修的是纯净纯善,纯净就是纯善,纯善就是纯净;有丝毫不清净就不善,有丝毫不善就不清净。纯净纯善是正受,不叫「随受」,随受是随着业力感受的,纯净纯善里头没有业了。不但九法界的染业没有,一真法界的净业也没有,如果有净业他还是染污。法性里头本来无一物,哪来的善业,哪来的净业!这就是世尊在「般若经」上教导我们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必须要知道本来无一物,自性常定,自性本定,自性本净,清净寂灭,那就对了。
所以,这些名相在《华严经》,《华严经》是一乘圆教,任何一个名相它的含义其深无底,其广无际,没有边际,字字句句无不称性。苦谛里面随受,迷!要紧的是,迷不怕,因为迷不是真的。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头给我们很大的信心,他说「本觉本有,不觉本无」,这两句开示增长了我们的信心。本觉本有,我们就能够肯定我能够证得,为什么?本有!不觉本无,也给我信心,不觉是迷,本无,我决定能够离开。我们的信心从这个地方生的,从这个地方建立的。转迷为悟,迷是本来无,怎么不能转!觉悟是本来有,怎么不会恢复!佛给我们讲的理论,讲的方法,讲的学习、证得的过程,非常详细。
这是诸佛如来平等对法界一切众生,绝对没有偏心,没有偏爱。我们能不能接受,能不能信解,能不能依教奉行,完全在自己。果然欢喜接受,有缘信解,乐意奉行,那就恭喜你,你这一生成就了。你成就的高下,说实在话,与你信解有密切关系。所以佛示现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为什么?帮助你信解。佛法我们大家都知道,知难行易!凡夫成佛,给你讲容易,在一念之间,一念觉凡夫成佛了。你这个一念觉为什么不能现前?你解得不够深度。解非常非常重要。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苦圣谛第五句:
【或名无惭耻。】
『惭』是惭愧,『耻』是耻辱,这个名称在我们现前社会,使我们有很深的感触。现在世道人心,大家都明了,不善到极处。有一年我在休士顿,法会当中遇到蔡念生老居士的公子,他是那边的教授。蔡老,我们见过几次面,我们对他非常尊敬,在台湾是佛门的一位大德。像民国初年杨仁山居士一样,晚年全心全力从事于佛教文化弘扬的工作。他编有大藏经《三十一种藏经目录解说》,发起在台湾印行《中华大藏经》,非常可惜,这个工程没有圆满,老人就往生了。他的著作也很多,有几种我们读过。蔡教授跟我说,他说现在的社会为什么会乱成这个样子?细心去思惟观察,「人不知耻」。我听了他这一句话很受感动,确实他是一语道破现在社会的病根。人要不知道羞耻,什么事情都能干得出来。
说到这个地方,使我想到早年我在台中求学的时候,老师讲到阳明先生,明朝王阳明先生大家都知道。阳明先生提倡知行合一,阳明先生肯定人性本善。有这么个故事,阳明先生有一天出去旅行,路上遇到土匪抢劫,把这帮人完全抓起来囚禁,逼着他们把财物统统拿出来。以后这些土匪知道这个人是王阳明先生,没有见过面,但是知道这个人,慕名。于是这几个土匪头子把阳明先生请出来,也很礼遇,对他很恭敬。他们就向阳明先生说,他说:你说这个世间人个个都是好人,「致良知」,每个人都有良心,都有良知,我们当土匪的人没有良心,你这个学说有问题,你能不能证明我们当土匪的人也有良知?阳明先生说:可以,我能够在你身上证明,但是得有个条件。那个土匪说:什么条件?你得听我的话,我教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他说:行!咱们实验实验看。阳明先生说:好!你现在把外衣脱掉。他就脱掉,里面衣服再脱掉,一件一件都叫他脱掉,脱到最后,光着赤膊,裤子也脱掉,外面脱掉了,里面还有内裤也脱掉。他说:阳明先生,这个不行,这个不可以!阳明先生说:这就是良知!
他们感动了,对这一批人也不要他们财产,统统发还他们,都叫他们走了。这是什么道理?这些土匪还知耻!在今天的社会里头,你要叫他脱光,他真的给你脱光,阳明先生也无可奈何,也没有办法证明出来什么叫良知。所以你就晓得,良知丧尽,无惭、无耻,这怎么得了!在这种状况之下,什么样的坏事都能做得出来。你看土匪抢劫,被王阳明这样一开导的话,他真的良心发现,把这一批人统统都放掉,都不为难,所谓盗亦有道,这是从前。
今天是什么社会?蔡先生跟我谈的时候,他说我们现在要真正想帮助这个社会,我们志同道合的人要搞一个小的组织。我说好!搞个什么组织?我们搞个「知耻学社」。好!这个名称好,我非常赞成。以后我离开美国,不知道他的「知耻学社」有没有真的搞起来,有没有真的还有良心、有知耻的人来带动?但是在今天的社会是很不容易带动。说实在的话,尧舜禹汤那样的大德,到今天来面对着现前这个社会,恐怕也没有办法。所以李老师才说「这个世间乱了,佛菩萨、神仙下凡都救不了」。什么原因?无惭、无耻,神仙对他都无可奈何。
所以印光大师,这是菩萨再来,他清楚、明了,虽然示现的身分是佛门的一代祖师,在他一生教化众生,他的重点在因果。我们想想这其中的道理,你讲佛法大道,人家不相信,人家说这是迷信;讲儒家的道理,他说这是封建时代的,现在是民主自由开放,那个落伍了,过了时代。像这是好药、良药,但是过期了,再好的药,过了期不能用,要丢到垃圾桶去。在这个时候你怎么办?祖师有智慧,给你讲因果报应。种善因得善果,造恶业你就得恶报,这是事实。在现前这个世间,天天都有,时时刻刻都有,只要你细心去观察你就看到。心思很细密的人,看到自己本身的因果,你相不相信?如果你怕恶报,你自自然然起心动念就会收敛,不敢造恶。
如果你要再能够深入经藏,能够明了世出世间的因果大道,你就会向佛菩萨学习,哪里要人劝!劝了你未必相信,你未必肯干。因果道理真正通达了,自自然然他就变了,他的念头变了。身口造作是受意的指挥、意的主宰,念头变了的时候,你的身口自然就变了。这桩事情,古人讲的「总在于遇缘不同」,遇缘不同就是今天讲的,你一生遇到的机会不一样。这个机会难得,遇到真的善知识好老师,遇到好的修学环境,自己懂得修行方法。方法最重要的是转境界,《楞严经》上讲的,「若能转物,则同如来」,你要懂得转,你要会转,你要转得快,你一生就成就。这些机缘不容易遇到。
我们有幸沾到一点边缘,得一些受用,这个受用自己已经感觉得很满足了。怎样报善知识的恩?怎样报答修学环境的恩?要给别人制造机会,这才能报恩,懂得怎样为别人制造机会。这就是这些年来我们在许多地区讲经弘法,用了一个总的题目,这个总题目就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八个字就是给一切众生制造机会,以身作则做个好样子。起心动念,是众生的好样子;言语造作,也是好样子。凡是对社会、对众生有不好的影响就不能做,这个念头有不好的影响,念头不能起。认真努力去学习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三门科目。
这个地方「无惭耻」这个科目对我们非常重要。惭是什么?我们中国人讲对得起良心,有惭、有愧,这两科是善根里面有的。无惭、无愧是烦恼里面的名称,中随烦恼;中随烦恼有两个,就是无惭、无愧。无惭就是造作一切不善业,不感觉得对不起自己,我们一般人讲的没有良心。无愧是不怕舆论批评,舆论批评他、指责他,他满不在乎若无其事,所以他什么样的恶事都能做。无耻,不知道羞耻,造作一切不善,不知道、不感觉得羞耻,堕落在恶道里头也不感觉得是羞耻。这样的人真正是《地藏经》上所说的「刚强难化」。
我们晓得一切众生本性本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他怎么会迷到这样的程度?这样的人就是佛经里头常讲的「一阐提」。佛在不少经里头说一阐提不能作佛,一阐提没有佛性,不能作佛。今天我们看到这个世间,一阐提不少!世尊一直到法华会上才改了口,说一阐提也有佛性,一阐提也能作佛。所以经教里头,古大德才说成佛的《法华》。为什么不说别的经是成佛的?成佛的「般若」,成佛的《华严》,为什么不这么说,要说成佛的《法华》?就是佛在其他经里头都说一阐提不能成就,一阐提是断善根的人,没有善根。法华会上才说一阐提也有佛性,一阐提也能成佛。只不过什么?他迷得太深,迷得太重了。
在中国佛门里面也有个公案,「生公说法,顽石点头」,也是讲到这一句。「一阐提有佛性,也能成佛」,当时没有人相信,佛经上没有这么说法。道生法师他认为一阐提本性本善,确实能成佛。所以大家排斥他,他到虎丘搬了些石头,对那些石头说:一阐提也能成佛,你们说我这个话对不对?石头都点头,顽石点头。以后《涅槃经》、《法华经》翻译出来,佛确实也这个说法,大家才佩服,生公的见地果然不差。经没有到中国,没有翻成中文,生公已经就明白了。
古人知道,所以以无尽的善巧方便教化众生,回归自性,不能偏离。纵然偏离也不能太离谱,这完全靠教育。所以在中国,古圣先贤没有一个不重视教育,所谓是「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儒家的教育讲一生,佛法的教育讲三世,所以我们生生世世都在受教育,如果不受圣贤的教诲,那就受五欲六尘染污的教诲。受染污麻烦就大了,无量劫来染的这些恶习气,再加上现前你所遭遇的不善的缘,把从前不善的习气统统勾引起来,就变成一阐提,一阐提是这么来的。如果从小好好教导他,他会转迷为悟,他会转恶为善,真的他有良心。你不教他,他堕落了,才变成不知耻。
所以,在佛菩萨心目当中,「无惭耻」是遭了大难,这个人是可怜悯者,从小没有人教他。我们中国大陆,我们家乡有个谚语,说这个孩子「失教」,这句话里头含的有无限的惋惜,有很深的怜悯。他很可怜,从小没有人好好的教导他,长大的时候才变成一个不善人,无恶不作。我们今天面对这个世间,面对社会许许多多的群众,他们的妄想分别执着、贪瞋痴慢非常严重。我们要明了,不能够排斥,不能够责备,要学菩萨恒顺、随喜,自己要做出好的榜样给他看。假以时日慢慢的感化他,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回头,这是教育。一味的责备他、排斥他、远离他,这不是教育。
教育,你一定要懂得它的目标,是把恶人转变成善人,把迷惑的人转变成聪明人,把凡人转变成圣贤人,这是教育成功,这是教育的目标。我们在讲席当中也曾经提过,也曾经做过比喻,圣贤的教育,就像中国的中医一样,某个地方有了病痛,要帮助他恢复,这是教育,帮助他恢复正常。不能像西医,西医是这个地方病了,不能用了,把它割掉。割掉,表面上看到不错,你的病痛没有了,割掉了,它有副作用。你身体里头每个器官、每个细胞它都有作用,不是没有用处的,你把它割掉,它整个运作就少了一个环节;换句话说,就不是个健康的人。不可以把它割掉,要想方法把它恢复正常,这个医术高明;把它切除、割掉,这个医术不高明。你们想想,这话有没有道理?
所以,圣贤的教学,佛门里头常说「佛氏门中,不舍一人」。那一个人天生地长的,他生到这个世间来,就像我们的身体是细胞生成的,这是身体的一部分。你不能把它消灭,消灭就不正常,它有它的作用,他对于整个身体一定有贡献。人生在世间,对于这个大的宇宙、大的环境,我们今天讲自然生态平衡,它一定有道理,你把它除掉,自然生态失掉平衡了,这是错的。所以万事万物要随顺它自然的生命,那就是永远保持平衡,永远保持健康。自然的生灭,就是我们讲新陈代谢,不可以加人为,人为是破坏自然生态,破坏自然的新陈代谢。你要是加以破坏,它就起副作用,副作用就带来灾难。
我们世间人有所谓天灾,说老实话,绝对没有天然的灾害,天然没有灾害。灾害就是我们自己无知,破坏自然生态,所以感得自然的报应。人祸是我们人与人之间处得不好,才有人祸的发生,战争;所以冲突、战争,跟人没有处好。圣贤的教诲,我常常讲就教三桩事情,第一个是人与人的关系,怎么样把人跟人处好,大学问,圣教里头第一门功课。第二门功课,了解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跟大自然、自然环境相处好,这是第二大学问。人事处好,人祸没有了;跟自然环境处好,天然灾害没有了,所以天灾人祸就没有了。更进一步跟天地鬼神处好,你的灵性就不断向上提升,圣贤教育的目的在此地。
现在这个社会,大家都感觉得天灾人祸频繁,频率一年一年的上升,灾害一次比一次严重。大家感到恐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