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真和妄?
楞严经告诉我们:“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什么意思呢?就是告诉我们:带妄显的那个真,还不是真正的真。显的是禅宗舍有归空的那个空性,显的是别教的次第空性,还不是真正的真。因为还有个能显真能显妄的那个东西,才是真正的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心。也就是楞严经讲的真真如性。本体和妙用不能分开,它是一体两面,要把它圆融为一个本体。比如说那个金矿,既能显现金子,又能显现矿渣,金子和矿渣本来是一体。讲非空非有,是讲我们真心本体的特征,讲即空即有是讲本体的妙用。体用是不二的,性相是一如的。如果你只讲即空即有,不讲非空非有。就掉在藏教菩萨的有形有相。执相昧性,执事昧理;如果你只讲非空非有,不讲即空即有。就掉在禅宗的无形无相。执性昧相,执理昧事。而且禅宗菩萨所见到的空性,仅仅停留在空如来藏这个位置。佛门把它叫作菩提邪法。之所以把它叫做菩提邪是因为它不究竟不圆满不彻底。见真重增一重尘啊。禅宗菩萨见到的空性,这个空,是对有讲的空,还是对待法,还不究竟。但是,我们要懂得这个空,也是我们的真心所变现的。真心能显空能显有,所显的空,所显的有,是一不是二。说一都是方便说,你的如,我的如,泥巴的如,天人鬼畜的如,诸佛菩萨的如,统统都是同一个如。这叫百界一如,万法一念。性相一如,真妄本是一体。
真如是讲空(通教,别教),真真如性是讲空有是一体(圆教)
感谢老师的开示!
俗曰‘物存万相、众相平等<亦无等等>’,相者,可谓之为‘一种睹识’已。然,仅只示‘一种’可道而已<其可简述述为:某一视角或某种境界‘睹物读画’矣>,故有存画‘执相生烦恼’!此‘执相’者,可诠释为:只能如此或仅只能。是的,尚有存画‘烦恼即菩提’,亦即把所谓‘烦恼’<或不顺>究竟了,可谓之为‘知识、智慧’或‘菩提’;何谓‘究竟’呢?究竟者,简单说即:归一!佛学的这个‘一’,是‘漏尽通’的一!亦即须心行体证‘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后的‘一’已。举‘真忘’视画,目标何耶?即证到:真妄不二!即‘一’也!
俗曰‘背着空也累身’,本师最不得了之处,何耶?‘释’已!亦‘放下’!
‘上’仅是学生的妄语,请谅恕,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