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守望者 发表于 2018-7-22 19:44:01

法华之子 发表于 2018-7-22 19:27
师兄,既然无情物是阿赖耶识有命根的有情变现出来的,那么,变现出来的无情物,怎么又没有阿赖耶识了?
...

阿赖耶识只能变现出见分和相分,。阿赖耶识不能变现出阿赖耶识,就如,如来藏不能变现出如来藏
所以无情没有阿赖耶识

麦田守望者 发表于 2018-7-22 19:48:45

如来藏是本有的,不是变现出来的,

麦田守望者 发表于 2018-7-22 20:06:24

法华之子 发表于 2018-7-22 19:24
师兄:

简而言之,按师兄的理解和逻辑:


阿赖耶识是心,尽管无情是阿赖耶识变现的相分,又没有里开心外,但不被阿赖耶识执持,可以独立存在。
《解深密经》
广慧。此识亦名阿陀那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随逐执持故。亦名阿赖耶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摄受藏隐同安危义故。亦名为心。

法华之子 发表于 2018-7-22 20:37:04

本帖最后由 法华之子 于 2018-7-22 20:40 编辑

师兄:

根据师兄的解释,末学总结一下:

阿赖耶识是有情的命根,她能 1)变现有情众生,让他们具备阿赖耶识,这些有情众生,是可以成佛的;

                                           2)变现无情众生,让他们没有阿赖耶识,这些无情众生,是不可以成佛的,只能永远永远生生灭灭,永无出头之日。

我这理解,符合师兄的解释否?

麦田守望者 发表于 2018-7-22 22:42:29

法华之子 发表于 2018-7-22 20:37
师兄:

根据师兄的解释,末学总结一下:


第一点总结的不对,阿赖耶识不是变现有情众生,是变现有情众生的色身,我已经说过了,阿赖耶识不能再变现出一个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本有的,也就是“心是本有的”,不是后得的,你一定知道佛性本有吧,不是变现出来的吧,尽管阿赖耶识不是佛性,但是真妄和合


第二点总结的也不对,不是让无情没有阿赖耶识,而是,阿赖耶识变现出的相分怎么可能再有阿赖耶识呢?这么跟你讲吧,山河大地本来没有对吧,这个你一定知道,一念迷了以后才有的山河大地对吧,而阿赖耶识是本有的不从外得,那么幻生的山河大地怎么可能又有阿赖耶识?从哪得来?因为不从外得

麦田守望者 发表于 2018-7-22 22:57:07

正因佛性是本有,所以阿赖耶识变现出的虚妄无情无不可能有佛性,所以无情一定不能自己成佛,

法华之子 发表于 2018-7-23 09:49:35

本帖最后由 法华之子 于 2018-7-23 10:00 编辑

麦田守望者 发表于 2018-7-22 22:42
第一点总结的不对,阿赖耶识不是变现有情众生,是变现有情众生的色身,我已经说过了,阿赖耶识不能再变现 ...
师兄:

阿赖耶识不是变现有情众生,是变现有情众生的色身-----按师兄这句话,有情众生是否还具备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变现出的相分怎么可能再有阿赖耶识呢?--------按师兄这句话,阿赖耶识变现出来的相分后,这些相分,山河大地,树木花草等,就成了独立于阿赖耶识的东西了?

按圆瑛法师解释《楞严经》,阿赖耶识是为第八识。第八识为识阴。识阴是虚妄的。

就比如水。按师兄解释,水应该是属于无情物吧。在人的眼中,她是水;在鬼道众生看来,她是火;在天人看来,她是石头。

也就是说,同样的事务,在不同道的众生来看,她是不同的东西。一切都是妄想心的执着。水即是色,色即是空。无情物并没有一个实体的存在,人我空,法我空,最后归于第一义谛之空。

说无情物--------水不能成佛,还有水这个东西存在吗?用本来不存在的东西讨论她是否成佛,是否有些多余。她当下就是佛法身啊!

依报随着正报转。如果无情物能独立于阿赖耶识存在,依报如何随着正报转?师兄又如何解释唯识所变?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8-7-23 10:25:36

楼主师兄,就像学物理化学一样学佛法,知识堆积了不少,因为智慧未开,知识帮助下增加了傲慢。

麦田守望者 发表于 2018-7-23 10:37:57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8-7-23 10:25
楼主师兄,就像学物理化学一样学佛法,知识堆积了不少,因为智慧未开,知识帮助下增加了傲慢。

在此贴里,法华之子表现得比你好,

您要真想辩,就找出我的漏洞,让我用自己的矛戳自己的盾,而不是评价我,“你傲慢智慧未开”,请用用您的智慧,来证明我智慧未开,而不是评价。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8-7-23 10:54:05

麦田守望者 发表于 2018-7-23 10:37
在此贴里,法华之子表现得比你好,

您要真想辩,就找出我的漏洞,让我用自己的矛戳自己的盾,而不是评 ...

你引用的证据是对的,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
无情是阿赖耶的相分,你得出了无情没见闻觉知,我们正好得出的是有见闻觉知;
这是差别分歧的地方,不重要,可以理解;

我说你是知识的堆积,就是说你用了很大的功夫在这里,但结论的部分,你忘了佛的教诲,在第三卷,佛已经完全开示了见、相都是真心,这个你没有接受。

第三卷,佛讲了见、相两分都是无生(非空生、非自生、非它生,非合和生);
这里师兄引用第四卷,是佛开示微细惑,再从俗谛万法怎么出现来说的,因为富楼那尊者法执还在,不能理解,所以从一念妄动,成阿赖耶,在分见、相分细说细惑、粗惑,实际上还是从反面去开示第三卷的一切法无生,本来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的。

在咱们的分歧处,师兄顺着对无情的偏见,得出了无情无见闻觉知的结论,是非常难以转变你的,因为咱们用的是同一个依据,这里需要的是智慧,这个智慧并不是直接能解的智慧,是“信”的智慧!

我有个问题师兄一直没有回答,你是在逃避吗?“印祖说一草一木,皆具文殊智慧德相”,师兄如何认为?

之所以问你这个问题,这就是我说的“信”智慧,这里如果不能对印祖生信,而对自己的见解生信,那我们是没有任何办法的。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答“法华之子”无情是怎么生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