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8-5-12 11:15:36

净公上人讲孝集第二一一卷

摘自《净公上人讲孝集锦》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山先生想到了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修正,适合中国国情的。好不好?国民党在台湾实行三民主义多少年!台湾的社会你们大家满意吗?很多人依旧不能满意。如果他找老祖宗,问题就解决!自己想,还得要依靠老祖宗。
  我偶尔也跟国民党人接触,我跟他们谈,三民主义为什么不能落实?为什么会变质?就是它里头缺德,缺少这个东西。德要到老祖宗那里去找,民族主义是大团结,好事情。我们今天要化解世界冲突,我们希望国家跟国家要能平等对待、和睦相处,政党与政党,族群跟族群,宗教跟宗教,这四个都能做到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行不行?当然行。怎么才能做到?要靠教育。如果都有伦理道德教育,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人人都学会孝悌忠信,自然就团结。所以《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它起了作用。民权主义,外国人提出来的,中国人没有的,一百多年,一、二百年,在全世界到现在都没有办法做得叫人满意,流弊百出,这什么原因?它没有礼义廉耻,民主毛病就出来;如果有礼义廉耻,真的民主,好民主。你看缺这四德!民生主义,没有讲究仁爱和平,所以它也出问题。我说这十二个字是三民主义的精神,民族主义的精神是孝悌忠信,民权主义的精神是礼义廉耻,民生主义的精神是仁爱和平,如果把老祖宗这十二个字搬回来,三民主义就活了,真好!所以老祖宗的智慧是真理,千万不能疏忽。离开老祖宗,想什么点子都会出毛病;依靠老祖宗,那些点子还都算不错。
  所以老祖宗教给我们,「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开会没用处,联合国开会想解决问题,解决不了问题;教学,办班教学就解决问题。我们参加联合国的和平会议十几次,不能解决问题,联合国这个会议已经开了三十多年,世界愈开愈乱。我们在汤池小镇做了个实验,办班教学做成功。这做给联合国看的,不要再开会,好好办班教学,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世界和平,做得到,不是做不到。人民是很好教的,人性本善。...(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三三卷)  2009/01/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2033》)


...自己公司的事业,你们的接班人在这里培训,世世代代相传。如果在中国我想能够有二十个这样的试验点,不难,可以做得到。现在山东青岛刘总也走这个方向,那现在就有两个实验点了,这个实验点愈多愈好,我们中国传统的文化就能复兴起来。
  中国传统文化教人,人人是好人,没有坏人,重视伦理的教育。伦理是讲关系,人跟人的关系,父子的关系、夫妇的关系、兄弟的关系、朋友的关系、君臣的关系,君臣就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关系要清楚。如何处理这个关系是德,这个五伦,五种关系是道,它是自然的,不是人为的,不是哪个人发明的,是自然,这是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这是亲义,这是德;展开来,中国人讲五常,仁义礼智信;再演变成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要教这个东西。这是中国教育的大根大本,几千年没有改变过,只是到最近这一百年才疏忽,没有重视这个教育,社会乱了。如何挽救?还是把老祖宗的东西找回来,社会就安定,天下就太平。所以我们现在希望企业家,希望团体,像寺院也是个团体,应当把传统家的精神跟功能做出来,不但可以救中国,它能救世界,把世界从动乱当中再带回安定和平。
  所以英国汤恩比博士说,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人家没有说错,看得很准。我在剑桥、伦敦大学讲演的时候提到,我说这是你们英国人说的。他们汉学系的这些学生也非常可爱,我跟他们见面,我很佩服他们,他们能够读中国的古籍,说一口标准的华语。孔...(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三四卷)  2009/1/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2034》)


...缘觉、菩萨、佛,这四圣法界,可以说他们是清净报身,因为他们没有分别执著,但是他有妄想,也就是他有起心动念。六道凡夫是妄想分别执著统统具足,完全是随著业力,过去生中修积的善业,这一生就得善果;如果造作的是恶业,这一生当中他就会到三途,饿鬼、地狱、畜生里面去受生。
  业力的受生还是得讲缘分,大乘教里面常讲的「四缘生法」,如果没有缘不会成为一家人,他到你家里来投生,跟你有缘。缘很复杂,世尊善於教学,把很复杂的缘归纳为四大类,这个四大类就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这就说明六道里面的关系,因果的关系。过去生中父母对这个人有恩,他到他家里来投生做他的儿女,为什么?是报恩的。凡是报恩来的,决定是好儿女,孝子贤孙,真的不要教他就会,报恩来的,这个好。所以人与人之间必须要结恩德,佛常常告诉我们布施恩德。关系最亲密的就变成一家人,疏远一点的就变成兄弟姊妹、亲戚朋友。也就是说我们在这个社会上,与一切人际交往都脱不了这四种缘,也就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只是有轻重多少不相同。有人一生只见一次面,我们在路上见到一个陌生人,见到很面善点头打个招呼,也许就这一次,一生都遇不到,这也是个善缘,他给你点头给你笑笑。也有时候碰到,也是陌生人,从来也不认识,见到你好像很不高兴,瞪你一眼也是缘。这都是什么?这都是恩怨很浅的,非常浅的;如果没有,没有,对面不相逢,没有任何表示。了解这些道理,我们就知道应该怎样做人,做...(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三五卷)  2009/1/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2035》)


...像现在人所说的道场,没有寺庙、没有居住的房舍。盖个房子挺麻烦的,找棵树下不就好了吗?过这种生活,一直到老死还是过这个生活。他老人家圆寂在树林里面,不是在房子里头,你看表演得多么干净俐落。可是一生教学他也挺活泼的,他不执著,给孤独长者有个花园,是太子的花园,他把它买下来供养释迦牟尼佛,请他们居住在这个地方讲经说法,他答应。讲了几年别的地方邀请,他就离开,这些房舍归还给主人,给我们后人做榜样。国王大臣、居士长者供养这些房舍,可以用,但是所有权是别人的。他接受什么?使用权,我不用的时候物归原主,这是对的,不是自己据有。
  所以佛教传到中国来,是帝王礼请过来,一过来就封为国师,皇上的老师。中国人讲孝亲尊师,哪有让自己的老师到野外树下一宿,那在中国行不通。中国要是这样的学生,人家不会原谅他,你对老师怎么可以这样,自己住的是宫殿。所以老师居住的环境也要建成宫殿,寺院庵堂的建筑都仿照皇宫,再就没有树下一宿,日中一食有,不能出去托钵,接受皇家的供养。所以我们看到佛的善巧智明,他一点执著都没有,很随缘!自性性德起用,头一个就是随缘妙用,所以他到任何地方他都适合。你看在中国,这些印度出家高僧到中国来,穿中国的衣服,习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居住中国人的房舍,中国人欢喜,立刻就接受。
  所以早年,像我这种年龄,我在年轻的时候,西方基督教传到中国,教堂不多。我认识一个传教师是美国人,这个人非常好,很慈...(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三五卷)  2009/1/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2035》)


...不能接受。第二个,他们建的教堂是西方的,它不是造中国宫殿。佛教能随顺,能穿中国的衣服,能住中国的房子,外国不行,他主教的衣服不能改成我们这种宽袍大袖子,他不行,这是很大的障碍。他不能随缘,佛教能随缘。
  所以佛教,我早年讲经常说,佛教重视本土化、现代化,它不墨守成规,所以到中国来就完全中国化。不是把印度的生活习惯、穿著都带到中国来,没有,这能随缘,便利於教学。佛教的教学目的是教你开悟,不是叫你变成他的信徒,不是这个意思,他是教你开悟,教你回归自性。所以传来的时候讲得很清楚,佛教是师道,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根本的老师,创始的老师;我们自称弟子,我们跟释迦牟尼佛是师生关系,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中国人自古就讲孝道,讲孝亲、讲尊师重道。所以佛教到中国来,很快跟中国文化融合成一体,在中国生根、茁壮、开花、结果。这两千年来,世世代代,出家有高僧,在家有高士,成就的人太多!远远超过印度,这个我们要懂得。中国佛教的衰,衰在什么时候?衰在最近的一百年,特别是最近的五十年。怎么衰的?把教学疏忽。佛教本来是教学,释迦牟尼佛在世天天讲经、说法、教学,传到中国来早期也是讲经、说法、教学。
  宗教的名词在佛教里头是有,但是跟现在的宗教名词意思不一样。佛教里面讲宗专指禅宗,讲教,禅宗以外九个宗派都叫做教。为什么有这种称呼?宗是不重视文字,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8-5-12 11:16:28

所谓是教外别传,它不重视文字的,重视悟性,他教学的对象是上上根人。像六祖在《坛经》里所说的,...(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三五卷)  2009/1/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2035》)


...下根的人能做到不要分别。所以它不说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做不到,做不到的不讲。有起心动念就有这些现象,但是这些现象你要了解它,它是幻相,它不是真相。《金刚经》上所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要把世事看成梦幻泡影。这是佛在《般若经》上教我们怎么修行,就是怎样看破,你可别当真。在幻相里面修自己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把你的性德圆满的现前。
  《还源观》里面讲的四德重要,第一个「随缘妙用」,随缘不离世间,我跟这个世间大众相处在一起,在家庭,家庭把它处理好;在公司行号,你把这公司做好。你知道这是假的,假的不能不做,假的不能说我不干,不负责任,那是错误。借假修真,真的是什么?性德是真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是真的,一点都不假,那是性德。要在假相里面去做出来,这个东西不能够舍掉,这就是借假修真。《还源观》跟我们讲的四种净德,四德第二个「威仪有则」,这就是道德,把自性里面的德行做出来给人看,成就自己,教化众生。我们用现在一句话来说,大家好懂的,为社会大众做出最好的榜样,为社会大众做出一切有利益的榜样,决定不能够伤害大众。第三个是态度,讲态度「柔和质直」,外面的态度要柔和,对人对事对物。内里面的心要真诚,质直就是真诚,真诚心,慈悲相,柔和就是慈悲。末后一个第四个「代众生苦」,我们这样做法做得很逼真,那就是代众生苦。我们可以不必做,清净无为,为什么要做?做好样子给众生看,希...(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三六卷)  2009/1/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2036》)


...弟、朋友,这是大道,五常是大德,伦是讲关系,关系知道之后,怎么样相处,这个相处是大德,就是仁义礼智信。「仁者爱人」,不会伤害人,相当佛法讲的不杀生,「义者循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够如理如法,我们现在讲的合情、合理、合法,这是义。这个义跟五戒里面不偷盗,不偷盗是不占人便宜,跟这个相应。礼,不淫欲,不邪淫;智,不饮酒;信,不妄语。中国老祖宗在佛教没传到中国来的时候,这是基本的修行方法,跟佛法讲的没有两样。仁义礼智信是大德,合起来叫伦常大道,展开就成八德,八德有两个说法,除掉重复,十二个字,这十二个字都是从仁义礼智信里面推展出来的,这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做人的标准,在佛法里面讲,这是根本的戒律,「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诸位想想看,它是不是觉正净的落实?是不是五戒的落实?我们学佛要从这里学起。六和敬的落实。
  我们为什么五戒做不到?为什么六和敬做不到?把老祖宗教导我们做人基本的这些条件忽略了。这个忽略不能怪现在人,现在人造作什么样的罪业都要原谅他,为什么?《无量寿经》上佛说得很好,「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那就不能责怪他。我们传统教育丢掉差不多一百年,年轻人他怎么会晓得?他的父亲不知道,没教他,他的祖父也不知道,他的曾祖父也未必知道,大概到高祖父才懂得一些,丢掉的时间太长了,没人讲究了,在社会上也听不到了,所以他的思想、他的言论、他的行为与道德完全相违背。起心动念害...(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三八卷)  2009/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2038》)


...活,一切诸佛如来智慧德相的生活。迷了你不知道,你在搞六道轮回,悟了的时候,六道轮回就变成一真法界。所以普贤行满这四个字重要,我们学了要会用,尤其是前面四条,前面四条是基础,一定要非常坚固。你看头一个就是教礼敬,为什么见人要行九十度鞠躬礼?这是学《华严经》的,这是修普贤行的。为什么要对人能够布施?首先布施什么?布施尊重,布施爱心、敬爱,布施关怀,布施照顾,这都属於布施波罗蜜里面的。这里头有财、有法、有无畏,一个布施里面具足圆满的波罗蜜多。布施如是,持戒亦如是,持戒里头有更深的意思,威仪有则,给一切众生做好样子。
  我们这个道场虽然小,供养万姓先祖的牌位,为什么?这一般寺庙里头没有的。这是提倡孝道,现在社会大众把祖先都忘掉了,我们这个地方天天跟祖先们致敬,做样子给人看的。孝是一切善法的根本,是成佛、成菩萨的真因。我们供养老师的这些遗像干什么?现在人不尊重老师,我们这个做法就是教导大家尊师重道。供祖先牌位是孝亲,孝亲不能忘记尊师,尊师的重要意义是重道,你对於道学重视你才会记得老师的恩德。这是《观无量寿佛经》净业三福,那是修净土最高的指导原则,前面两句话,「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你看摆在前面两句,这两句没有了后头全都没有。所以在中国学儒、学道、学佛都要从孝亲尊师做起。怎样孝亲尊师?普贤十愿、文殊十波罗蜜,你能够做到,那叫孝亲、那叫尊师。如何具体落实?《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具体落实,上面指导的原则就是普贤十愿、文殊的十波罗蜜,认真去学,其乐无穷。你真正去学的话,你就会体会得到「孔颜之乐」,孔子、颜回的乐,他乐在哪里?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是在圣教里面学,习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做到,这里头就有真乐,佛家讲的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学了管用,这真的学会了。所以普贤行满,你看十愿、十行满了,佛果亦就,他在最后教善财童子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由此可知,念佛的人普贤十愿要是修行圆满,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在同居土,也不在方便土,在实报庄严土,为什么?生到极乐世界他就证得圆满的佛果,真正是阿惟越致菩萨,不是阿弥陀佛加持的,...(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三八卷)  2009/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2038》)


...违越这个范围,他是人中之人,为什么?肯定不堕三恶道。这一点要注意。如果我们起心动念违背伦常八德,伦常是关系,关系搞坏了,起心动念违背了道德,这一生得人身,来生就得不到人身,这个不可以不知道。《十善业道经》这个经不长,从前我们学习用的经本字不大,三号字排印,只有四张纸,八页。世尊居然在前后两次苦口婆心的叮咛我们,十善是人天法,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乃至无上菩提的根本;换句话说,没有十善,我们人这个资格就失掉,就不像人了,你来生怎么能得人身?人不能不懂得伦理道德,伦理讲人与人的关系,父子、夫妇、君臣、兄弟、朋友,这个关系是自然形成的,不是人为,凡是自然形成的则称之为道。随顺自然的法则来处理,譬如父慈子孝,孝跟慈就是德,君仁臣忠,仁跟忠就是德,夫义妇听,听跟义就是德,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是德。展开来就叫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我们都能做到,念兹在兹,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不违背,这个人是人中的人道,决定不失人身。如果违背伦理道德,来生人身得不到。
  下面下三道是什么?饿鬼、畜生、地狱。我们要想一想,三恶道的业因相同,都是贪瞋痴慢还有怀疑,贪瞋痴慢疑。疑什么?怀疑道德,怀疑圣人,怀疑圣人的教诲,怀疑圣人所讲的性德,他不愿意遵守。表现出来,起心动念都跟贪瞋痴慢疑相应,这五个叫根本烦恼,哪一个重的就是那一道第一个业因。贪心重的,饿鬼道;瞋恚心重的,傲慢、嫉妒都是属於瞋恚,瞋恚的行为,地狱道;愚痴,没有能力辨别是非邪正,自以为是,这是愚痴,畜生道。这个里面,好胜的心强、嫉妒心重,它里头起了变化...(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四一卷)  2009/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2041》)


...的人都谦卑,对於做好事的人他怎么会不恭敬?当然之理。这个日常生活当中的表现或者是表演用意很深,那都是在做样子给社会大众看,教导社会大众对人要谦卑、要尊重。人人都对人谦卑尊重,这个世界不就祥和了吗?灾难不就化解了吗?你看这个用意多深,你这种行为不就救了社会、不就救了世界吗?这叫积功累德,这叫做真正的好事。存的心就是感化人,人没有不能感化的,不能感化,不能说他很顽固、他的业障很重,这样想法就错了;要回过头来想自己,我的德行不够、我做得不够好。尧舜之所以能够感动人,秘诀就在这里,处处反求自己,不去责备别人。
  普贤菩萨十愿的第二条教我们「称赞如来」,这个如来是性德。什么是性德?仁义礼智信是性德,孝悌忠信是性德,礼义廉耻是性德,仁爱和平是性德。菩萨教导我们,凡是合於性德的赞叹,不合於性德的不赞叹就是了。你看他对於赞叹跟礼敬不一样,礼敬是一点分别都没有,赞叹有分别。你说的话是好话,做的事是好事,赞叹你;你说话、做事是违背德行的,不赞叹,不说,不把它放在心上,也不把它放在口上。我们中国古人常教人叫隐恶扬善,别人的不是不提,别人的好事我们来宣扬赞叹,让整个社会形成一个风气,大家喜欢善,不喜欢恶,用意深!不在自己,不在自己一家,在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整个世界,我们自己对於家庭、社会、族群、世界,念念要有责任感,我不能不负责任,不能把社会引导负面,那我们就有罪。念念当中我们起心动念都想到,我这个...(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四一卷)  2009/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2041》)


...无量三昧。他不说自己,我放下了、我得定了,他说我之所以能够这样修学,是老师教的,总不能把老师忘掉。老师是谁?诸佛如来,所以是承佛威力,念念不忘老师,没有老师我们哪有这个缘分?实实在在的,我这一生要没有遇到方东美先生,哪里会知道佛教!年轻的时候总以为佛教是宗教、是迷信,不愿意接触,这个误会就很深,现在社会上像我这种误会的人太多了。我们这一生学了佛法,在佛法上得受用,怎能不感激老师?念念不忘老师。佛法上无论有多大的成就,老师给的,老师不把我引到这条路上,就不可能有这种认识,不可能有这个成就,不能忘老师恩。人生在世两个大恩人,父母、老师,不可以忘本。所以,佛在《观经》上净业三福教导我们,第一句话就是孝养父母,第二句奉事师长,这是佛教我们的。我们的身体得自於父母,我们的智慧得自於老师,没有父母、没有老师我们怎么会有成就?所以,念念不忘父母恩,念念不忘老师恩德。推功化主,化主是教化主,教化主在我们这个世间是释迦牟尼佛,在华严会上是毗卢遮那佛。表无慢,没有傲慢,一切的成就是佛力加持、是老师的教导,这就对了,这是自己性德的流露,而是真正给社会大众做出最好的榜样。特别在现在社会,年轻人知道父母恩的人少了,不孝父母,能够知道尊重老师的人就更少,所以老师现在教不出学生。我在国外,好几个大学请我做教授,我不愿意跟学生上课,我愿意跟教授们开座谈会。什么原因?现在年轻人心浮气躁,没有耐心,他怎么能学到东西?尤其是这么深的经义,时间短了他听不懂,时间长了没有耐心,这就难了。所以,观机审法那就不能不有权巧方便,对年轻人深的东西不讲,讲他喜欢的东西,告诉他怎样才能得到,他才能接受。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四二卷)  2009/9/24  台湾高雄  档名:12-17-204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从「三昧分」看起,我...(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四一卷)  2009/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2041》)


...!这是佛菩萨对我们的大恩大德,我们知恩才会报恩,不知恩不晓得报恩,忘恩负义。我们不愿意做忘恩负义的人,那要怎样报佛恩?回过头来,妄尽还源真报佛恩!妄放不下,还不了源,做再多的善事,也是报佛恩,报一点点,千万分之一、二,真的,不是佛对我们的期望。佛对我们的期望是教我们回头,教我们这一生当中就成佛,这是他对我们的期望,这是真报佛恩。弘法利生,要知道是附带的,为什么?因为弘法利生是初住以上菩萨他们主要干的事情。为什么?他们自己度了,自度之后这才能度人,自己没度你怎么能度人,哪有这种道理!自己没度,护持佛法是修福、是行善,果报在哪里?果报在三善道。你就晓得这不是佛的意思,不是佛对我们的期望。我们一定要孝顺佛,要报佛恩,那就是这一生当中决定要生净土。别的法门不容易,为什么?要断惑才能成就。净宗的殊胜是带业可以往生,但是要记住,是带旧业不带新业。也就是说,过去所造的我觉悟,不再造了,从今之后我明白、我觉悟,我一心一意专修净土,这叫真报佛恩。现在弘法的人少,原因是什么?众生福薄。可是如果我们冷静的观察,佛菩萨不以佛菩萨的身分出现,也不以学佛的人,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他不用这个身分,他就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在各行各业男女老少这里头出现,细心观察我们能发现,好多好多的菩萨。他示现什么?示现造恶、忏悔、觉悟,断恶修善、回头是岸,他做这种种表现。你细心去观察,还真多,这里头有表演的...(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四二卷)  2009/9/24  台湾高雄  档名:12-17-2042》)


...不对,叫迷信科学,忽略了祖宗的教诲,忽略了佛菩萨的教诲,认为什么?科学日新月异,那古老的东西能赶得上现在的科学技术?那还有用?这是现在一般人的价值观,错了。所以小孩从小就让他学科学技术,学这些一般才艺,伦理道德完全不懂,小孩稍稍长大就叛逆。
  我在一些同学报告当中听到,有个调查的统计,问卷调查,大家对於现前这个社会感到最困惑的是什么问题。它调查卷头一个是收入,列项很多,最后一条是子女,就是小孩教育。结果一问卷,居然百分之九十二最头痛的事情就是儿女不好教。我都没有想到这个比例这么高,没想到。儿女不好教我早就听说,十几年前就有同修告诉我。还有学校老师说学生不好教。这真正是社会的根本问题,不知道孝顺父母,不知道尊敬师长,这个社会就完了。学的一些都是技术,伦理、道德、因果完全没有了。现在这个社会也有不少人已经觉察到,如何来补救?想不出方法,对旧的东西怀疑,不相信。我们看到整个世界的社会动乱,许多的专家学者来研究这个问题,探讨原因在哪里,用什么方法来补救。我们很清楚,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8-5-12 11:17:15

原因在哪里?原因是从小把伦理道德因果教育疏忽了,不用这个来教人,所以家庭出了问题,社会出了问题。补救的方法没有别的,我们中国谚语有句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两句话现在应验了,我们真的不听老人言,现在要吃大亏,要受灾难。怎么救?反过头来就救了,还是把老人言找出来,我们家庭就有救,社会也有救,世界也有救。还得找老人。...(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四二卷)  2009/9/24  台湾高雄  档名:12-17-2042》)


...,如何来补救?想不出方法,对旧的东西怀疑,不相信。我们看到整个世界的社会动乱,许多的专家学者来研究这个问题,探讨原因在哪里,用什么方法来补救。我们很清楚,原因在哪里?原因是从小把伦理道德因果教育疏忽了,不用这个来教人,所以家庭出了问题,社会出了问题。补救的方法没有别的,我们中国谚语有句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两句话现在应验了,我们真的不听老人言,现在要吃大亏,要受灾难。怎么救?反过头来就救了,还是把老人言找出来,我们家庭就有救,社会也有救,世界也有救。还得找老人。除老人之外,你想出新的花样想不出来,你不可能。为什么?老人有千万年的经验!那是事实。你现在能找一个东西超过他吗?老人教你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你这个东西不要,不要你怎么样让父子关系、师生关系、兄弟关系能处好?你有什么办法?老人的方法很简单,用了千万年,世世代代都没有问题,都可以帮助你做到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国家和谐、世界和谐,这是值得我们深深去反省的。
  中国大陆最近办了几次传统文化的学习,企业家的论坛,这个光碟我们得到几份,青岛有两份、唐山有一份、保定有一份。我看了之后非常惊讶,我说这是中国护国息灾大法会。真的,他们觉悟了,他们醒过来了,他们又把老人找回来了。以前儿女不知道孝顺父母,跟父母不住在一起,分开住,一年难得去看个一、二次。现在怎么样?把老人找回来一起住,一家和睦,欢喜快乐,感到这是人生的幸福。能把老人找回来,不容易!这在全世界还没有,中国带头,带给社会安定,带给世界和平,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上个世纪中,英国汤恩比就曾经说过,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的世界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现在中国大陆渐渐觉悟,这是好事情!这是值得我们庆幸的大事。
  古人的典籍我们要有新的解释,你看四书五经,经文始终不变,每个朝代解释的不同,那是那个时代需要不一样,原理原则不变,方法手段可以变,活的,它不是死的。所以古圣先贤这些东西它能够超越空间、能够超越时间,这叫经典,它永...(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四二卷)  2009/9/24  台湾高雄  档名:12-17-2042》)



学习《弟子规》汇集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OTMyMzI3NA==&mid=2653479139&idx=1&sn=4e86420d94357fd71545a2a6c5bb003b&chksm=80bd1686b7ca9f90b2aaf63cb8e363471db610b0c34e6b2aede04ce6aa1ef2c018ac0c635829&mpshare=1&scene=1&srcid=0408tvuYE4NkrmxgUQPKYOu6&pass_ticket=mjouD%2BcYSG2Pa57bS9Bz63Xbsc%2B7gnBLSc0DmyiuFW4nSTDJZo%2F1gbRPaW8kYDn8#rd
传统文化老师讲座汇集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OTMyMzI3NA==&mid=2653479139&idx=2&sn=53dce66993ade5ff7387a118d56a83a5&chksm=80bd1686b7ca9f90967e0506875a77c120153da8e2d2018170bd037d39a92d1e2c2e0bf45785&mpshare=1&scene=1&srcid=0408h2dfXt0XbzJWDU7UNl7N&pass_ticket=mjouD%2BcYSG2Pa57bS9Bz63Xbsc%2B7gnBLSc0DmyiuFW4nSTDJZo%2F1gbRPaW8kYDn8#rd
圣学根之根-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edu.hwadzan.net/fabo?keyword=%E6%A0%B9%E4%B9%8B%E6%A0%B9
四書、老子選粹白話解-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867
老人言-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640
老人言【白話譯文】-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859
《群書治要》講座-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edu.hwadzan.net/play/56/167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edu.hwadzan.net/play/55/57
國學治要http://www.amtb.cn/pdf/EB35-06-01.pdf
群書治要360第一冊http://www.amtb.cn/pdf/HZ35-12-02.pdf
群書治要360第二冊http://www.amtb.cn/pdf/HZ35-13-01.pdf
群書治要360第三冊​http://www.amtb.cn/pdf/EB35-18-01.pdf
群書治要360第四冊http://www.amtb.cn/pdf/HZ35-015-01.pdf
《群書治要360》中英對照版本http://www.amtb.cn/pdf/EB50-01-01.pdf
認識佛教-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50
因果-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38
三皈傳授-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51
地藏菩薩本願經-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52
學佛答問-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54
學佛日誦-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409
淨修捷要-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edu.hwadzan.net/play/13/8
淨修捷要(五念簡課)【難字漢語拼音】-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900
【禮拜版】淨修捷要32拜有聲書-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edu.hwadzan.net/play/61/243
淨修捷要報恩談-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750
淨修捷要報恩談有聲書-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edu.hwadzan.net/play/61/210
海賢老和尚生平修行事蹟-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edu.hwadzan.net/play/65/34/0/87285
来佛三圣-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edu.hwadzan.net/search/?keyword=%E4%BE%86%E4%BD%9B
來佛三聖永思集-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642
靜老說的話http://hz1.hwadzan.net/fabo/pdf/HZ23-08-01.pdf
無量壽經-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27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難字注音】-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902
電子書_免费高速下载|百度网盘-分享无限制https://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405254&uk=53758324#list/path=%2F%E9%9B%BB%E5%AD%90%E6%9B%B8
數位圖書館-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edu.hwadzan.net/
從FTP站台下載 ftp://ftpa.amtb.cn/ftp://ftp8.amtb.cn/ftp://ftp2.amtb.cn/

净公上人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http://www.amtb.cn/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去恶就善。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净公上人讲孝集第二一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