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8-4-22 15:05:28

大正藏第13册No.0403阿差末菩萨经

摘自《大正藏第 13 册 No. 0403 阿差末菩萨经》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正藏第 13 册 No. 0403 阿差末菩萨经




  阿差末菩萨经卷第三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佛告阿差末。仁者于今为能苞裹一切众生乎。阿差末言。承佛圣旨具悉任受。阿差末菩萨适入三昧。应时一切诸有色身。供养华香缯盖幢幡皆入脐中。其身如故不增不减。有一菩萨号曰大净。问阿差末所入三昧名曰何耶。显现变化乃能悉受一切色身华香幡盖。其身如故而不增减。阿差末曰。其定号名普受色身。大净复问。是三昧者但能受此复受余乎。阿差末曰。三千大千国土悉入于身不见所在。所以者何。以威神故无所增损。时诸众会诸天人民。菩萨声闻皆各有念。犹如久渴望想饮矣。欲见大士所化神变。佛知众心语阿差末。为一切人现是三昧。阿差末曰。辄奉圣教。应时十方诸会菩萨佛及众僧。悉自见身坐阿差末脐。阿差末脐现有国土名普庄严。诸菩萨服如庄严国众菩萨也。亦复皆现在其脐中。所显普严巍巍如是现威变已众会各坐续复如故。大净菩萨报阿差末。三昧圣恩威德超殊光光乃尔。阿差末曰。是不足言。所以者何。三千大千天地山陵。悉受色身为微末耳。受江沙土不以为迮。况其余耶。说忍辱品演神足时。七十垓仁和善人发大道心。万二千菩萨皆得无所从生法忍。

  舍利弗问阿差末。愿乐复闻菩萨精进而不可尽。阿差末曰。菩萨有八精进无尽。何谓为八。一曰被于弘誓大德之铠。是为精进而不可尽。二曰合集精进而无所退。三曰勤学长养一切功德。四曰常欲养育普及众生。五曰造立无数福庆之原。六曰心元无求诸度无极。七曰晓了智慧而无穷极。八曰欲得备悉一切佛法以故无尽。是八精进而不可尽。阿差末曰。所以名曰被弘誓铠。不以生死用为劳苦故。所以者何。不计劫数当成佛道。亦不思念于若干劫行菩萨业。所以名曰为弘誓者。不限长远无量劫故。菩萨犹为一切之本。方俗所更始数。一日至十五日。若三十日合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如是转进至十万岁。若百千万岁发意求道。悉却是数犹若干载。乃见一佛。如是比数诸江河沙。初发意等一切众人。各皆发心各悉包容。江河沙等诸菩萨亦如是。无央数不可计一切人悉发意。意所知裁及一事。其未所知不可称计。犹如供养江沙等佛。然后乃具施度无极。戒忍精进一心智慧。三十七品亦复若斯。菩萨闻是其心不懈。不舍弘誓大德之铠。江沙等人皆发道意。合集此德乃能具足一大人相。一切如是各如前功。乃悉周备诸大人相。其大人者谓菩萨也。菩萨闻是不以为劳。所以者何。未曾违舍弘誓铠故。是为菩萨被弘誓铠而不可尽。

  何谓增长精进而不可尽。若有菩萨勤欲闻法。不计远近不恶水火。所以者何。无懈惓故。菩萨增长合集功德不用退却。合会劝助众功德故。何故合会。欲以开化众生之故。令其度脱使入泥洹故。而般泥洹不以懈慢。有坚固心无能回者。常求功祚不用厌惓。恒住大哀故曰合集。菩萨所至行步坐起不忘道心。如一念顷念佛法教。护于一切不以为烦。故曰合集而不可尽。何谓长养一切精进而不可尽。所立功德志愿常存于诸通慧。以故名曰为不可尽。犹如众龙还雨大海。不可别知渧数多少计之无尽。诸通慧者功德如是至不可尽。何谓造立无数功德。所作用心为一切故常怀等意。所立功祚不离通慧。所修福愿欲使众生皆共蒙恩。以故名曰立无数德。何谓心求诸度无极。众生四大悉不可尽。不可数者入此诸数。一曰悉教三千大千世界众生之类。如是比像不可称载。阿僧祇人皆开化之无限如斯。百倍千倍万倍亿倍。百亿万倍不可计喻。所教度者为少少耳。闻是不恐亦不畏懅为应精进。是谓造立无数功德而不可尽。何谓晓了智慧而无穷极。菩萨功德不可尽故。如是悉计一切普智诸众生本所作功德。乃及道迹往来不还。无著缘觉皆合此德。乃成于佛一毛功德合集计是。各各悉成体诸毛孔巍巍众德。乃能成佛两眉间相。若斯眉间千倍之福乃成顶相。所以者何。天上天下无能堪任见佛顶故。以是故曰德不可尽慧无穷极。又复何谓慧无穷极。正使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笃信佛。如是信佛其信百倍。乃与奉信者同等功耳。设奉信等周满三千大千世界。其智百倍不及八等人。若八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其智百倍不如道迹。若三千大千世界充满中人。求道迹业往来不还及与无著。其智百倍不如一缘觉智。若三千大千世界满中缘觉。犹不如一发意菩萨之智。正使三千大千世界。充满其中初发意菩萨。其智百倍不如阿惟越致。正使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不退转。其智百倍犹不如一一生补处菩萨之智。正使三千大千世界众生为一生补处。其智百倍不如一如来处处慧力合诸力无所畏入佛法游要慧所以者何。其一切智悉入佛意。菩萨闻是不恐不惧不畏不难。是则名曰习无穷慧而不可尽。何故习无穷慧而不可尽。用入一切众生心故。正使过去众生心念无限其发道意。一人明解悉晓了知此诸过去众生心念。等于众生犹如一人。如斯比像不可称计。众生之党皆淫怒痴之所覆盖。复有一人入淫怒痴惑乱之中。而为众尘见愦迷荒。菩萨发意恒以道慧皆知众生淫怒痴乱。是曰慧明之圣弘智。若诸众生悉各发意。善恶因缘因缘所为起者灭者。如是慧者虽处其中心不以烦。皆能畅达犹如虚空。其虚空者无不空处。圣慧者然。心所明解三世众生靡所不达。故名曰慧而无穷极亦不可尽。何谓一切佛法亦不可尽。悉具一切六度无极求诸佛法。若有菩萨从初发意所修方便。然后乃致坐佛树下。发心功德不可称计。普悉具足皆成佛法。故曰菩萨合诸佛法而不可尽。

  复有菩萨合集精进亦不可尽。身所立德不以为难。口演功祚亦不以惓。意惟勤修。其身口心三事精进则是元首。何谓意精进其意泰然。何谓泰然用求佛道。用求佛道为何谓也。恢弘其心寂无所为。何谓发是。发是意者谓发道心是。此则菩萨之大哀也。何谓菩萨地。信乐无我是曰为忍。何谓发是其发是者悉能总摄一切众生故。何谓为处。用得备悉具诸法故。不以生死为勤劳也。其发是者不着三界。其发是者身诸所有无所爱吝。又其处者所可施与。不叹宣已有斯德行。所谓处者。不以禁戒而自称叹意存自大。又其处者忍众苦恼不以是业而怀憍慢。所谓其处所获功德。转曰增益巍巍无量。所谓处者是志度脱。不离布施伏心制意。所谓处者学问无厌如法习教。所谓处者如所闻义。奉行不改无有异意。所谓处者习学思惟不可讲法。权谋方便不以为难。习无悕望所颁宣法。玩习讽诵念察晓了其义之所归趣。不用劳厌而懈废也。学修元元无所想报。是有四事是为菩萨之所修行。所以者何。其能发此慈悲喜护。又其处者所瞻察意普怀大哀。又其处者缘是之故。具足五通习无生死。又其处者得四意止逮于顺理。不当所思而不惟之。又其处者知四意断不废功德。亦不抑制无福庆人。所以者何。修中间行。又其处者神足所习。如佛法教无所悕望。又其处者习学善德诸根不乱。无限非法悉能分别。又其处者谓十种力。无有能胜心怀圣智。又其处者欲求佛觉。诸兴造行入众法义。而不自大成七觉意。又其处者求斯道德不念诸来。及住去者亦无所想。又其处者慕求肃敬。寂静其志而无愦乱。又其处者欲得正观。明察诸法求其所存。又其处者曾所博闻便能修习。常如法住务修身德行。又其处者求于法身而损众俗。妄想之着信达无形。又其处者谓彼音声常欲庄严。随时畅出通于十方。又其处者乐如道行。脱不脱者使至永安。又其处者谓不合非劝化四魔。何谓四魔。一曰身魔。二曰罪尘魔。三曰死魔。四曰天魔。又其处者离诸恶习修众德本。诸秽寂然而不兴乱。又其处者普见道慧察众缘起。又其处者见诸所入世俗所作。消息方便因济度之。又其处者咸睹道法而随时化。是意精进而不可尽。若有能具一切处者。终无诸难所作悉解。不以妄想住所行慧。亦不动转一切所行皆不离慧。何谓菩萨行不离慧。所行功德悉因是法。常为一切兴无极慈。无极慈者不尽世俗。因佛道慧不随无为。是名菩萨无尽精进。宣说精进不可尽时。九十六垓诸天世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三万二千天子悉得无所从生法忍。

  舍利弗复问阿差末菩萨言。岂复有义施度无极不可尽乎。阿差末曰。用十六事而不可尽。声闻缘觉所不能及。何谓十六。一曰所施不怀异心。而悉具足如来法施。二曰所施不兴斯念。吾缘是故当获福报。三曰所施普愍一切不怀异心。四曰所施不念望得三昧正受。所以者何。不乐生于净居天上常好人间。五曰所施皆能达知众生心行。六曰所施其意清和。所以者何。欲使其心随己计故。亦令其身从心所念。七曰所施如受者意。所以者何。其德以过色无色天。八曰所施与寂寞俱亦复恬怕。所以然者。过诸声闻缘觉上故。九曰所施不协恨心。所以者何。欲使究畅至成就故。十曰所施威神巍巍无能制断。十一曰以智慧施普等众生立度一切。十二曰其所施者所施与人随意喜乐。而惠救之心常正安。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8-4-22 15:06:21

所以者何。能御意故。十三曰其所施与不断三宝。所以者何。不舍如来至真之种。十四曰所施常明不怀犹豫而不迷惑。十五曰所施与者顺如法教。所以者何。所行随义。十六曰所施与无所不知。有所兴造乐智慧本。所以者何。欲令其智。无有穷极甚广大故。是为菩萨十六事业施度无极而不可尽。

  何谓为禅心寂静故。何谓神通慧具足故。何谓为慧所见诸色是则不通。睹诸色尽其意不随此名曰通。所以者何。而不中道行取证故。其所听闻皆在不通。诸可有音悉无逮得此名曰通。悉能晓知众生心行是则不通。心除此智不以尽心而造证矣。所以者何。不取罗汉此名曰通。能自知本因所从来是则不通。不于三世而有挂碍此名曰通。遍诸国土是则不通。虽遍诸国解无所有无刹土想此名曰通。信向诸法是则不通。达见一切诸法本末此名曰通。一切所作有妄想意是则不通。晓了众生无所悕望此名曰通。乐欲往生若过诸天释梵四王是则不通。菩萨皆知一切声闻缘觉所修圣慧。悉能总揽此名曰通。为众元首。所曰元首在于诸法最上之故。因是名曰通慧功德而不可尽。阿差末菩萨复谓舍利弗言。因诸乱意菩萨以故习自伏心。是曰为禅。其智慧者悉舍众恶是曰禅定。又菩萨行习住定意则无变心。所以者何。云修正住。修正住故习六度无极。正诸法故。习诸法者用正故学。习菩萨行等心众生。已等众生便等诸法。已等诸法知菩萨心。已知菩萨则能畅解众生志操。知众生已则知诸法。是名曰习弘等一切众生之类。悉等诸法而无适莫。等住诸法。是名曰定意为正受矣。空无想愿谓等生死。等生死者便等诸法。其已平等坦无偏党。心普等者等众生心。等众生心已乃谓平等。故曰普等。其心所行平若虚空。如地水火风无有爱憎。其心等者无忧无喜。其身已住不眴佛土。定若三昧。不以谀谄如本际住。而不自大亦不贱。己不痴不恶亦不多辞。唯欲晓了法之本原。是时非时常随时宜。不从一切世俗之秽越世八事。利衰毁誉苦乐有名失称。舍诸有为不好愦闹。随是法者不离三昧。所以者何。皆见天下所造立行。随其所行续在三昧莫能知者。是曰菩萨善权方便。深入智慧寂度无极。若欲三昧执御其心。由无极哀而随因缘。所以者何。用众生故。斯义名曰善权方便。寂然恬怕三昧之业。此为圣慧。已如三昧所建立者依仰佛慧是曰善权。而于诸法永无所求是曰智慧。奉执定意又以功德化护诸法是曰善权。其心坦然不坏法身是曰智慧。以三昧定住念佛身。诸相种好是曰善权。弘恩元元念佛法身是曰智慧。于三昧中念佛诸音。犹如梵声是曰善权。思知诸法无有言辞是曰智慧。住于三昧心如金刚是曰善权。虽获禅定不忘世俗众生群党是曰智慧。而于三昧念备本愿长育一切。是为处处随时善权。又于禅思解于众生悉无吾我是曰智慧。游于三昧不舍诸法是曰善权。晓无本末亦无根原是曰智慧。修于三昧思诸佛土悉为清净是曰善权。解诸佛土都无所有是曰智慧。在三昧住惟有佛树修之庄严是曰善权。身离众欲而无秽浊是曰智慧。又在三昧念转法轮是为善权。遵行禅定转无所转是曰智慧。住于三昧欲见菩萨。以相庄严是曰善权。以济众苦无有烦恼是如来禅。如来禅者了一切法。永不贪欲不想尘劳。知诸情乐除众法想名曰禅思。是为菩萨所生地慧。开士大士以诸一心与法不同尘是乃名曰不可尽禅。不为一切众魔得便。则为正觉造诸法器。所以者何。靡不含容。正士说此寂度无极不可尽时。四万菩萨得日明三昧。何谓日明三昧定者。犹日出时灯火炬耀。星宿月光闇蔽无明。菩萨已逮是三昧者。一切众圣咸为覆蔽。所以者何。其慧巍巍明弘广故。一切声闻缘觉智明皆为覆蔽。以故名曰日明三昧。菩萨已住寂度无极。悉能逮成诸三昧定。粗举都较。取要言之。演诸三昧名。有三昧名曰照明。有定名月光。有定名庄严。有定名严耀。有定名修严。有定名无极晖猛伏。有定名其明消冥。有定名如诸法教。有定名成光明。有定名无所忧。有定名立坚固。有定名等如太山。有定名法明。有定名法御。有定名法君。有定名法慧顺教。有定名感法宝。有定名法城总持御。有定名知人意行。有定名幢英弃众烦苛。有定名力制四魔。有定名已成十力。有定名断诸挂阂。有定名造灯光。有定名坚住若地。有定名如须弥。有定名犹安明。有定名智行光耀。有定名智不可计随具教。有定名心教柔软。有定名无所求脱。有定名如水日月光。有定名犹如佛身。有定名等诸无我。有定名调象随教。有定名见得诸佛念。有定名法意无碍。有定名无退不转。有定名众毒消净如月。有定名入空寂。有定名晓众想。有定名无愿。有定名住一心。有定名如金刚。有定名无极光莫能当。有定名自在净。有定名内诸劳烦尽。有定名广大如空。有定名入一切业。有定名心思得慧。有定名慧悦人无尽。有定名成圣慧。有定名总无所忘。有定名冥普见明皆多乐。有定名慈行。有定名心本净大哀。有定名入诸护。有定名心等入无所碍脱。有定名法法住。有定名智明达。有定名解畅。有定名不可数。有定名充饱众。有定名无不了。有定名脱慧随化众。有定名金刚莲华。有定名了无常。有定名尊智慧。有定名勇伏。有定名诸佛念。有定名随教明脱。有定名严佛土。有定名开辟静诸国。有定名入众生心喜。有定名正真直。有定名以菩萨道六度无极严。有定名觉解结。有定名觉意华。有定名施脱若天药。有定名光无不周。有定名明无住佛。有定名甚深妙。有定名积宝如海。有定名如山方面。有定名神足甚广无不总。有定名见无数佛。有定名总诸学。有定名如弹指顷无不知。有定名智不可限计如大海。如是等定亿亿巨垓。菩萨以住寂度无极普备斯定。

  阿差末菩萨复谓舍利弗言。智度无极而不可尽为何谓也。如所闻慧趣建立行故曰不可尽。应如斯行有八十事。何谓八十。

  顺所闻 寻如意 如教习 从善友命 不自大 所作不忘 常恭恪 从经业 如言从 数习智 勤心受 不失节 不忘念 意不乱 兴宝意 显药志 除诸病 是意器 乐忍辱 思乐谛 入慧意 学无厌 施无所慕 施无适莫 所闻谛思 欢喜启受 心悦身轻 其意清和 而无烦苛 所学如本 常喜说法 闻欲向道 法自守者 好闻正 不在异学

  唯受雅智度无极 逮于菩萨方等经 但慕听权方便经 又好闻习四等心 复察解了无神通 如初意耳无异念 心务于谛善方便 唯欲听之无生法

  不贪观 但悦慈 了十二缘 达无常 知于苦 畅无我 欲知寂 分别空 解无相 体无愿 晓生死 了功德 达众生 知无忘 严其音 若城郭 所闻勤执 乐听经宝 在俗知俗 启于中意 以为伴侣 欲闻降伏 诸事业

  常志思侥 普入诸法 慕断贫乏 所云贫乏 谓智不足 念解遵通 晓解圣慧 悦受正道 晓无智者 悉化使知 了常遭苦 给不足者 别离一切 无功德业 明识其本 众恶不为 畅益身义 达利众生 解安隐行 乐不怀恨 欲别至尊 无极之事 念诸佛法 所因获致

  是为名曰如所闻慧辄建立行。

  阿差末菩萨谓舍利弗言。菩萨有三十二事所入随时。何谓三十二。随音响入(一)。欲入于观(二)。入心所行(三)。入身求脱(四)。而济众生(五)。入不断无常(六)。入无所著(七)。入随因缘所可作为(八)。所入无人(九)。入于无寿(十)。入于无命(十一)。入去来今之所住处(十二)。入功德业(十三)。入空不懈(十四)。入于无想(十五)。而入无愿不废勤修。不以空取证无想不愿护已不堕(十六)。欲入三昧而修正受。悉向成就三昧正受。以故不生无色天。所以者何拥护所致(十七)。又入诸通智慧之原。虽尔不入尽灭之径(十八)。又入无生济诸所生(十九)。复入本际思惟其义(二十)。欲入无际而不取证。所以者何有将护故。所云无护则为声闻(二十一)。欲入众生解无吾我不舍大哀(二十二)。入一切畏生死之难(二十三)。所可游入虽有生死无为生故(二十四)。又入所厌众诸尘劳(二十五)。入厌欲者亦不堕落。所以者何不中取证(二十六)。又入不思贪欲之党入不舍法(二十七)。入诸犯法而不为非(二十八)。入权方便所以者何。由因众生意堕贪爱欲开化故(二十九本阙三十)。所入教授应病与药(三十一)。菩萨所度各得其所(三十二)。是为三十二事所导如事。所以者何不失节故。犹欲入城会从门入。欲畅众缘当眼察之。解缘业者则不诤讼。欲令无争莫如自守。欲知无言为隹快者不如莫语。所以者何。不喜语者自护身口。不欲所止勿在彼居。不欲动者慎勿得转。无悕望者亦无所想。是故曰等。欲不迷色当正坚住。已坚住者尔乃达至。不乐令变常自谨慎。若慕寂静将养己者勿得称己。不欲下者莫自矜高。不高不下具足正法。不喜损者无有能谴。若乐便安所作无失。无所失者则无有疑。无有疑者解无本故便无所失。等于三世而无差特。等三世者无所增损。不住于色痛想行识。亦无殊特。眼见色识则无所住。耳声识鼻香识舌味识身软识意法识。悉无所住。从本净行如法如慧。如审谛行如无吾我。见诸法行无我曰慧。解诸所有皆无所有。亦悉无本是名曰慧。不以身绮而怀自大是名曰慧。知于菩萨习正真慧。达为一切众生之故。众生故者心常不舍不离诸法。是乃名曰菩萨习慧。

  阿差末菩萨经卷第三

学习《弟子规》汇集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OTMyMzI3NA==&mid=2653479139&idx=1&sn=4e86420d94357fd71545a2a6c5bb003b&chksm=80bd1686b7ca9f90b2aaf63cb8e363471db610b0c34e6b2aede04ce6aa1ef2c018ac0c635829&mpshare=1&scene=1&srcid=0408tvuYE4NkrmxgUQPKYOu6&pass_ticket=mjouD%2BcYSG2Pa57bS9Bz63Xbsc%2B7gnBLSc0DmyiuFW4nSTDJZo%2F1gbRPaW8kYDn8#rd
传统文化老师讲座汇集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OTMyMzI3NA==&mid=2653479139&idx=2&sn=53dce66993ade5ff7387a118d56a83a5&chksm=80bd1686b7ca9f90967e0506875a77c120153da8e2d2018170bd037d39a92d1e2c2e0bf45785&mpshare=1&scene=1&srcid=0408h2dfXt0XbzJWDU7UNl7N&pass_ticket=mjouD%2BcYSG2Pa57bS9Bz63Xbsc%2B7gnBLSc0DmyiuFW4nSTDJZo%2F1gbRPaW8kYDn8#rd
圣学根之根-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edu.hwadzan.net/fabo?keyword=%E6%A0%B9%E4%B9%8B%E6%A0%B9
四書、老子選粹白話解-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867
老人言-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640
老人言【白話譯文】-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859
《群書治要》講座-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edu.hwadzan.net/play/56/167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edu.hwadzan.net/play/55/57
國學治要http://www.amtb.cn/pdf/EB35-06-01.pdf
群書治要360第一冊http://www.amtb.cn/pdf/HZ35-12-02.pdf
群書治要360第二冊http://www.amtb.cn/pdf/HZ35-13-01.pdf
群書治要360第三冊​http://www.amtb.cn/pdf/EB35-18-01.pdf
群書治要360第四冊http://www.amtb.cn/pdf/HZ35-015-01.pdf
《群書治要360》中英對照版本http://www.amtb.cn/pdf/EB50-01-01.pdf
認識佛教-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50
因果-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38
三皈傳授-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51
地藏菩薩本願經-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52
學佛答問-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54
學佛日誦-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409
淨修捷要-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edu.hwadzan.net/play/13/8
淨修捷要(五念簡課)【難字漢語拼音】-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900
【禮拜版】淨修捷要32拜有聲書-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edu.hwadzan.net/play/61/243
淨修捷要報恩談-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750
淨修捷要報恩談有聲書-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edu.hwadzan.net/play/61/210
海賢老和尚生平修行事蹟-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edu.hwadzan.net/play/65/34/0/87285
来佛三圣-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edu.hwadzan.net/search/?keyword=%E4%BE%86%E4%BD%9B
來佛三聖永思集-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642
靜老說的話http://hz1.hwadzan.net/fabo/pdf/HZ23-08-01.pdf
無量壽經-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27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難字注音】-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902
電子書_免费高速下载|百度网盘-分享无限制https://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405254&uk=53758324#list/path=%2F%E9%9B%BB%E5%AD%90%E6%9B%B8
數位圖書館-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edu.hwadzan.net/
净公上人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http://www.amtb.cn/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去恶就善。奉持经戒。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8-4-22 15:07:05


    善男子。汝复问我。何者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善男子。谓诸菩萨非己所安不加于物。若诸菩萨守护此法。即是能持诸佛如来一切禁戒。何以故。自爱身命不应杀生。自重资财不应偷盗。自护妻室不应侵他。如是等行皆名一法。善男子。若有敬顺如来语者。于此一法常当忆念。何以故。无有众生爱乐于苦凡有所作悉求安乐。乃至菩萨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为自他皆得乐故。善男子。以如是义我说此言。非己所安不加于物。如是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edu.hwadzan.com/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edu.hwadzan.net/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com/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net/amtb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正藏第13册No.0403阿差末菩萨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