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ng96
发表于 2018-1-8 06:45:13
既然知道事相是假的,就不要过于关注假东西,否则八识田中种的都是妄的金刚种子,那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入道呢?法无定法,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二句话就是方便法的特征,因为它是生灭变化的,故而称之戏论。学佛第一要正知见,就是知道如何用心,用不生灭的真心,看一切经典都是了义,用生灭之妄心,一切经典都是方便法,这就是一真一切真,一假一切假。在因地用对了真心,以心指导行,在生活中处处觉照,常摄在定,就是修行。
春天来了
发表于 2018-1-8 06:47:11
xiang96 发表于 2018-1-7 21:31
成观法师这段话也不能说他错,同样的一句话用在不同人身上,用在不同的时机,会产生对与错二种不同的效果。 ...
理是师父们讲的,话是我自己说的,如果有大家看着不顺眼的尽管批评
xiang96
发表于 2018-1-8 06:55:46
明心见性之前的所谓修,是从枝叶上下手,树叶剪掉了,一时能对治粗大烦恼,但是不久树叶又会长出来,所以王骧陆居士说它徒劳无功,空耗力气。
xiang96
发表于 2018-1-8 07:09:04
我没资格批评任何人,但有能力帮助一个人受益话,我绝不偷这个懒。
春天来了
发表于 2018-1-8 10:16:57
xiang96 发表于 2018-1-8 06:55
明心见性之前的所谓修,是从枝叶上下手,树叶剪掉了,一时能对治粗大烦恼,但是不久树叶又会长出来,所以王 ...
我帖子的主题是纠偏,而不是降低明心见性的重要性,抬高明心见性以前的修行,您是读书人,有很强的阅读能力,
没错,是对烦恼暂时的对治,就这暂时的对治便能令心暂时的清净,这暂时的清净可有大用处,此时若读经和在烦恼粗重时读经,哪个更容易悟入呢?
xiang96
发表于 2018-1-8 10:31:01
春天来了 发表于 2018-1-8 10:16
我帖子的主题是纠偏,而不是降低明心见性的重要性,抬高明心见性以前的修行,您是读书人,有很强的阅读能 ...
禅诗中说:几回生,几回死,生死悠悠无定止,说的就是这个事。您也是个读书人,您自己想想,妄心便是沃土,您再怎么勤快剪树叶,树会死吗?
春天来了
发表于 2018-1-8 10:36:01
xiang96 发表于 2018-1-8 06:45
既然知道事相是假的,就不要过于关注假东西,否则八识田中种的都是妄的金刚种子,那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入道 ...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句经文是《金刚经》里面的原句是: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先说说什么叫法,笼统分如《解深密经》里讲,一切法略有两种,一是有为法,二是无为法,稍细一点分,如《大乘百法明门论》里,一切法略有五种,心法,心所有法,心不相应行法,色法,无为法
所以注意了,非法不是方便法,非法意思是空,这句经文意思不可执着有亦不可执着空,因为“法尚应舍”的法就包含方便法,因为方便法也是如来说的
xiang96
发表于 2018-1-8 10:37:07
本帖最后由 xiang96 于 2018-1-8 10:47 编辑
春天来了 发表于 2018-1-8 10:16
我帖子的主题是纠偏,而不是降低明心见性的重要性,抬高明心见性以前的修行,您是读书人,有很强的阅读能 ...
王骧陆居士:佛为方便说,先息其狂心,止其粗恶,使之就范。就范后,则为之决定说,令悟自心
这句话已经回答了你的问题。
好比虚空华,你去研究哪一朵大,哪一朵颜色更艳丽,有意义吗?
xiang96
发表于 2018-1-8 10:43:26
春天来了 发表于 2018-1-8 10:36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句经文是《金刚经》里面的原句是: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 ...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说明:法与非法都应舍弃,也能舍弃,对吗?
既是应舍,则是生灭之妄,若是真性如何舍得掉?
春天来了
发表于 2018-1-8 11:08:09
本帖最后由 春天来了 于 2018-1-8 11:09 编辑
xiang96 发表于 2018-1-8 10:31
禅诗中说:几回生,几回死,生死悠悠无定止,说的就是这个事。您也是个读书人,您自己想想,妄心便是沃土 ...
不会呀我没想让树立刻死掉,须明心见性以后才可以,但是修剪掉屋檐下遮挡的树叶,我可以清楚滴看到月亮啊
不耽误明心见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