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30540286 发表于 2017-5-31 15:00:17

岳飞

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宋代名将,爱国英雄)岳飞与江南名剎、江州庐山东林禅寺高僧慧海来往密切,经常切磋佛理。《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云:余驻大兵宜兴,沿干王事过此。陪僧僚,谒金仙(宋徽宗宣和元 年正月壬子下诏令曰:“佛,改号大觉金仙。余为仙人,大士”),徘徊暂憩。遂拥铁骑千余,长驱而往。然俟立奇功。殄丑虏,复三关,迎二圣,使宋朝再振,中 国安强。他时过此,得勒金石,不胜快哉!建炎四年四月十二日,河朔岳飞题。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率岳家军离开江州后,他还特地赋诗寄赠东林禅寺住持高僧慧海。据《金佗粹编》卷一九《寄浮图慧海》云:湓浦庐山几度秋,长江万折向东流。男儿立志扶王室,圣主专师灭虏酋。功业要刊燕石上,归休终伴赤松游。叮咛寄语东林老,莲社从今着力修。《说岳全传》第59回和第61回 叙说:岳飞大破金兵于朱仙镇,有直捣黄龙(吉林农安)的壮志,不幸被秦桧嫉妒,用十二道金牌召回京城。岳飞班师回京过长江时,经过江中金山寺,乃去拜访道 悦禅师。道悦禅师预言“元帅此行,恐防有牢狱之灾,奸人陷害之事”,劝岳飞“不如潜身林野,隐迹江湖”。岳飞谢绝了道悦和尚一番盛意。临行时,道悦和尚作 一首偈:“岁底不足,谨防天哭;奉下两点,将人害毒。”岳飞回杭州,秦桧用“莫须有”三字,使岳飞父子下狱。等到临刑的时候,才悟道悦和尚的偈颂大意。那年的十二月二十九日过年,同时天降大雨,岳飞在狱中听到雨声,知道大难临头,想起道悦和尚的谶言终于应验了。“奉下两点”,就是“秦”字。果然被斩于风波亭。秦桧问监斩人:“岳飞临刑时,说些什么话?”监斩人说:“只听他说,不听金山寺道悦和尚的话,所以有今天的下场。”秦桧一听大怒,派何立去金山寺,捉拿道悦和尚。道悦和尚在头一天于定中晓得这段因缘,乃留下一个偈语:“何立自南来,我往西方走;不是法力大,几乎落他手。”写完之后,即刻圆寂。第二天,何立来到金山寺,老禅师已经圆寂。无可奈何,回去交差。

dangjue 发表于 2017-6-5 09:54:38

楞严云『 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变现则动,动则为风。未风之前,身心本具。若不具者,无孰能有?身心虽具,却无形相。若有形相,岂不失控?虽无形相,其性本具。如诸疯癫,无非当人,妄想所至。楞严说为一念动摇妄想而有风大。地火水三,亦复如是。皆依心现识变,次第而现。是故明觉立坚,坚明立碍。一念坚固妄想而有地大。坚觉宝成,摇明风出。风金相摩,一念暖触妄想而有火大。宝明生润,籍火蒸之缘,一念湿润妄想而有水大。四大因心成体,次第变现。现即性一,变即相万。性相如是不二义故。现即不动其体,变即随缘而用。体用如是无二别故。现者即显圆融,变者即彰次第。如是次第不碍圆融,圆融无妨次第。互为总别,互别为别。次第圆融二无障故。如是乃至四大周遍,不相陵灭。性本绝待故。闻一悟千,推而广之。三界如是,一真如是。如来藏中,天真如是!

缘华_淑艳 发表于 2017-6-5 10:47:11

自古以来,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不读《楞严》,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

一月光 发表于 2017-6-5 21:53:58

《法华经》是叫众生究竟成佛,你明白了这个《法华经》,当下就成佛。一念真心变现万法,这是《法华经》的妙用,时间即是空间,即是万法,万法没有谁不是谁。我们的本来面目就是如此啊!哪一样不是哪一样?这是石破天惊的大法。此法难解,非智莫入,好好观照。这就是《法华经》难解之处。

青海论坛r 发表于 2017-6-21 13:16:35

知道了 不错~~~











static/image/common/sigline.gif
http://image16-c.poco.cn/mypoco/myphoto/20150317/15/6614493420150317155500046.gif
淘客机器人、淘客返利机器人、淘宝客机器人 联系客服QQ:178540000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