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恶的种子,只会收得恶果
播下恶的种子,只会收得恶果佛陀在世,带领为数众多的比丘共同学法修行。某天早上,许多比丘聚在一起,谈论一位言行不一的比丘。
此时佛陀恰巧经过,见大家议论纷纷,便问大家在谈些什么。听了其中一位比丘的说明后,佛陀告诉大家一则故事——很久以前,有座山里住着很多山鼠,他们由一只鼠王领导,早上出去觅食,傍晚回山洞休息,过着有规律的生活。
一天,一只狸猫来到这座山,想要在此定居,它思考着要如何谋生,如何才能天天都有现成的食物,忽然,它看到一大群山鼠由鼠王带领列队进入山洞,于是灵机一动,想到一个方法。

第二天早晨,它来到山洞对面,缩起三只脚,只用一只脚站立,并且面向太阳、张大嘴巴,保持这个姿势不动。鼠王带领山鼠们走出山洞,大家看到狸猫姿势这么奇怪,都感到很好奇。
鼠王走到狸猫面前,问狸猫为何如此。狸猫说:“我不忍心增加土地的负担,所以只用一只脚站立;面向太阳是在修光明之法,吸收阳光的灵气;把嘴张开,是因为我只吃风,其他什么都不吃。”
鼠王听了很感动,以为狸猫是有德的修行者,从此以后每天出发觅食前,就先带领山鼠们向狸猫行礼,傍晚也列队向狸猫行礼后才进山洞。

过了一段时间,山鼠们觉得很奇怪,以前大家住的山洞十分拥挤,近来却觉得空间越来越宽敞,是不是山鼠的数目减少了?大家向鼠王提起这件事,鼠王仔细思考,怀疑是狸猫在作怪。
第二天早晨出门前,鼠王叫大家先走,照常向狸猫行礼,它自己殿后。狸猫重施故技,要抓最后面的一只山鼠当食物。鼠王动作很快,一下子就跳走了,并且呼喊所有的山鼠回头,共同制伏狸猫。鼠王对狸猫说:“你用假造的形态、诈欺的行为谋生,实在是很可耻的事!”
佛陀说完这个故事,告诉比丘们:“当时的狸猫就是现在这位时常欺骗别人的比丘,而鼠王就是我。我生生世世都在教育他,可惜他不肯用心去除恶习,以致一直带着这种习气而遭人厌弃。”

所谓师父引进门,修行在各人。自己必须提起毅力来修正习气,这才是最重要的。否则像那位比丘虽然与佛陀有缘,但却不用心改过,因此依然习气深重、受人轻视。
一念心是一颗种子,在心地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将来就会长成什么样的果实。我们一定要积极地培养善念,果断地去除恶念,福德智慧才能与日俱增,否则生生世世累积恶习,就会烦恼不断、苦不堪言!
来自网络
法华经告诉我们:一念信解如来藏的道理,胜过修布施,持戒,忍辱,禅定等无量法门,修无量百千万亿年功德的无量倍。法华经又告诉我们:能对《法华经》生一念欢喜心,蒙佛授记。你能知道万法都是一个念的变现,其功德等同于供养无量诸佛。学佛的根本要从悟门而入,而悟的根本要靠心悟。修行是修心,通过听经闻法明心见性,全性起修,全修在性,最终圆满究竟菩提。 1佛说受持《法华经》第一稀有!佛问:“舍利弗啊,一个人能够踩着一块大石头,在大海里飘来飘去,这个人怎么样啊?”舍利弗:“嗯,这个人稀有。” 佛讲:“能够一念信解如来藏大法之人倍加稀有。”怎么信解呀?你相信万法就是我这一念所变现的,你刻骨铭心深信不疑,就这一念信解,比这个人功德倍加稀有。佛问:“舍利弗啊,一个人背着一个大千世界(银河系呀)上大梵天。大梵天怎么上啊,用蚊子的腿搭成的梯子往上,这个人怎么样?” 舍利弗说:“佛啊,这个人稀有难得!” 佛讲:“能够一念信解如来藏心法,倍加稀有。”佛问:“大千世界满中大火,有人一口唾沫把火全部熄灭,然后再吹一口风,大火又烧起来了。”一个银河系烧大火,这个人就有这么大的能耐,说灭就灭掉了,说生就生起来,这个人怎么样? 舍利弗讲:“佛啊,这个人稀有难得。” 佛还是那句话:“能够一念信解如来藏心法,倍加稀有。” 1《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 你说心在内,见在外,为何心在内而不能先见心、肝、脾、胃呢?纵然看不见,那亦应该看见指甲的生、头发的长、筋络的转、脉搏的摇,你心应该明了,如何亦不知呢?既不能知内,如何反能知外呢? 【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无有是处。】 所以证明你所说的,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是不合道理的,是错误的。【阿难稽首而白佛言。我闻如来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实居身外。】 佛给阿难一个当头棒,打破他的执着,他那(心在内,见在外)之理论不成立,于是阿难又说:(我听闻如来说法之音,明白我的心,实在身外。) 【所以者何。譬如灯光然于室中。是灯灯能先照室内。从其室门后及庭际。一切众生不见身中。独见身外。亦如灯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 什么道理呢?好像灯烛在房间燃着,这灯烛便能光照室内,再从门口,照到外边庭际,一切众生,看不见身内脏腑,只能看见外边,就如灯光,居于室外,便不能照亮室内一样。 【是义必明。将无所惑。同佛了。义得无妄耶。】 自《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连载(066) 宣化上人讲述 2《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所以者何。譬如灯光然于室中。是灯灯能先照室内。从其室门后及庭际。一切众生不见身中。独见身外。亦如灯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 什么道理呢?好像灯烛在房间燃着,这灯烛便能光照室内,再从门口,照到外边庭际,一切众生,看不见身内脏腑,只能看见外边,就如灯光,居于室外,便不能照亮室内一样。【是义必明。将无所惑。同佛了。义得无妄耶。】 这道理一定是对的,不会再起疑惑,并和佛所说之了义一样,大概错不了吧?【佛告阿难。是诸比丘。速来从我室罗筏城。循乞搏食。归祇陀林。我已宿斋。汝观比丘。一人食时。诸人饱不。阿难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是诸比丘。虽阿罗汉。躯命不同。云何一人能令众饱。】自《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连载(066) 宣化上人讲述 2佛说受持《法华经》第一稀有: 佛问:“有一个人用藕丝把须弥山捆起来,这须弥山有多大呢,三百三十六万里宽,三百三十六万里长,三个三百三十六万里高那么大,捆在半虚空——不是用钢丝绳捆啊,是用藕丝,舍利弗,这个人怎么样?” 舍利弗还是那句话:“嗯,稀有。” 佛又是那句话:“能够一念信解如来藏心法的人 ,倍加稀有。”佛问:有个大城,一万里见方中放满大火,一个人挑着一担干柴,悠悠晃晃走南闯北,片火不沾。那么大的火啊!人也无碍,干柴也无碍。 现在我们来改换一下,不是佛问舍利弗,是我问各位,你们讲这个人怎么样啊?稀有!我说群里能得闻《妙法莲华经》的大家倍加稀有,是不是啊? 佛陀在《妙法莲华经》如是说稀有: 诸善男子 各谛思惟 此为难事 宜发大愿 诸余经典 数如恒沙 虽说此等 未足为难 憨山大师云: 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 不读楞严,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印光大师云: 法华奥典,妙冠群经, 闻即往生,位齐等觉。 【如来有大慈悲,无诸悭吝,亦无所畏,能与众生佛之智慧、如来智慧、自然智慧。如来是一切众生之大施主,汝等亦应随学如来之法,勿生悭吝。】 为什么要弘扬《妙法莲华经》?因为如来的智慧、慈悲全部在《法华经》里,就是『一心三藏』。你明白了『一心三藏』,一切万法都是「我」,你的大慈悲心发也发,不发也发,你没有办法不发;你的智慧开也开,不开也开,你没有办法不开。 如来有大慈悲心:『大』就『大』在他明白了万法都是自己。大慈悲心也是我们本有。众生被无明烦恼遮蔽,被我执烦恼习气所束缚,大慈悲心虽然有,等于无,发生不了作用。无诸悭吝:任何吝啬心都没有,为什么?一切人都是「我」,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佛为什么能成佛啊?歌利王割他的眼睛,割他的耳朵,完全是冤枉他,他还感恩。你要,命给你。什么都不怕。 能与众生佛之智慧:下面讲了三个智慧。究竟来讲,就是『一心三藏』智慧。「空智、俗智、中智」三智圆融为一体,也叫「一切种智」。 《楞严经》视频 http://url.cn/MD23LF 《法华经》视频 http://t.cn/zTozXcL 《佛法修行八大次第》http://www.fahua123.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991&fromuid=6 法华微信号码 fahua123com 如是妙法,就是一心三藏。「如」就是真如,是「空如来藏」;「是」就是万法,是「不空如来藏」。「如」就是「是」,「是」就是「如」。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优昙钵华是一种天上的花,三千年开一次;而天上一天又等于人间的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你就明白,仅仅能够听到《法华经》《楞严经》的名字是有多难,何况又能受持读诵。诸佛出世都不轻易讲这部《法华经》,其中《法华经·见宝塔品第十一》中出现的多宝如来,有一世因为没人请法,便直接入涅槃,所以没有讲《法华经》。在我们娑婆世界,因为人均寿命较短,几乎一个大劫就有一尊佛出世。一个大劫就是几十亿年。在别的佛土,诸佛出世可能要几百亿年几千亿年才会示现一次。 如果人人都懂一心三藏如来藏的道理,明白了一切万法皆是一真之人一念之所变现,那世界就少了战争和杀戮,少了硝烟弥漫,少了你争我夺,少了敌我对立,世界就会和平安宁,人人安居乐业,相亲相爱,净土现前。愿《楞严经》——如来藏大法弘遍尽虚空遍法界,让一切众生开悟解脱,不再迷惑颠倒,不再互相伤害而致轮回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