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顿大法修行的特点:不仅仅一部经,能让你开智慧。乃至一段经,一句话,一个标点都能让你成就,让你当下了生脱死。为什么?因为圆顿大法是心地法门,是修心而不是修行,全靠用心去感悟,一悟一切悟、一修一切修、一证一切证。所以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就是这个道理。假传万卷书,就是指三藏十二部经。真传一句,就是一句“如是我闻”。今天我们就以“如是我闻”这句话为例,让大家深刻体悟这个道理。 大家知道,所有的佛教经典,几乎每部经开头的第一句话,都是“如是我闻”。这就说明了“如是我闻”不仅仅是佛教经典的标志,更重要的是他在佛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核心地位;一句“如是我闻”,就是《法华经》和《楞严经》的浓缩;就是一心三藏的精髓;就是三藏十二部经的总纲领。它说尽了人生宇宙的真理,说尽了我们真心本来面目的本然,说尽了万法的来龙去脉。“如是我闻”真实义!岂是“如是之法是我阿难亲自听佛所说”这么简单?!你果真搞明白了这四个字的真实法理法义,当下开智慧,当下成就。
那么什么是“如是我闻”呢?“如是我闻”就是一心三藏,“如是我闻”就是阿弥陀佛。 “如是我闻”的“如”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无形无相,如如不动,不生不灭的真心,究竟讲这还是方便说。“如”就是我们所说的无相之实相,就是一心三藏所讲的空如来藏(通常把它说为真空)。就是阿弥陀佛的“阿”。虽然它无形无相,但它真实存在,灵明不昧。虽然它真实存在,但没有任何形象,而我们又看不见摸不着。佛法就这么妙。就像我们每个人虽然都有头顶,但谁也看不见自己的头顶,但你不能说它不存在。它本身真实存在的,我们的真心就如同我们的头顶是一个道理。 “如是我闻”的“是”,指的是我们耳闻、目睹、身受的十法界,即一切有形有相的万法、万相就叫“是”。包括过去、现在、未来无量的时间。东西南北上下十方无量的空间。以及在时间,空间中无量的万法,上至诸佛菩萨,下至天人鬼畜,旁及泥巴瓦块。乃至酸甜苦辣,是非长短,生住异灭等等的感受,统统都叫“是”。“是”就是我们所说的无不相之实相,就是一心三藏所讲的不空如来藏(通常把它说为妙有),就是阿弥陀佛的“弥陀”。 “如是我闻”的“我”,就是指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也可以说离一切法,即一切相。也可以说离一切相,即一切相。还可以说离一切法,即一切法。法和相是不二的。
离一切相,就是非空非有非中。即一切法,就是即空即有即中。非空非有非中的当下,即空即有即中。它随缘现空现有现中。换句话说,我们真心本来面目,什么也不是,什么也是。为什么呢?讲它什么也不是,是因为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它无形无相,我们很难用世间任何有形有相的一法去表达我们的真心,所以它什么也不是。讲它什么也是,是因为真心从来没有离开我们,我们之所以能吃饭能穿衣,能干活能走路,能睡觉的那个“能”,都是真心在起作用。尽虚空遍法界就是当人当下一个人一个心一个念的变现。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万法在没有变现之前,它就在我们心里,只是以一种无形无相的性具功德含藏在我们心里。如果不在我们心里的话,无论你怎么变都变不出来的。就如同种地一样,如果我们春天没有把种子撒在地里,无论你怎么样除草、浇水、施肥,都不会长出庄稼来的。“我”就是一心三藏。就是中道第一义谛。就是阿弥陀佛。就是《楞严经》讲的真真如性。大道至简,真理至易。就是空不空,就是对不对,就是有没有。这就是真理,真理不可战胜。
上面提到了性具功德。什么是性具功德呢?性具功德,就是指我们真心本来面目本具的那种无形无相的本体,性具功德是本体之性,事造功德是本体之相,变现功能是本体之用,本体非性非相非用,而即性即相即用,随缘现性现相现用。一般我们把空如来藏说为性具功德。那么与性具功德相对应的就是事造功德。一般我们把事造功德说为不空如来藏。譬如:我讲“如是我闻”,在我脑袋没有想,嘴巴没有讲之前,它在不在我心里呢?一定是在。如果不在的话,我怎么讲也讲不出来。虽然在,它是以一种无形无相的性具功德含藏在我心里。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就是真实存在。当遇到一定的时间、空间和因缘具足的条件下,我就会把它讲出来。当我讲出来的时候就变成了语言相。把它写在纸上就变成了文字相。用心去观照就知道它的法理法义。这就是事造功德。无形无相的性具功德当下就变现为有形有相的事造功德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