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qianjunfeng 于 2015-2-1 09:06 编辑
一篇 进一步的解答
有位师兄昨天这样问我(原文):万法系我念生还是念变?
第二,按师父所讲,那佛眼里为什么还有众生?
佛有念还是无念?
我匆匆作如下回复:
万法本我,无生无现。生现是自行方便。
万法不觉乃众生,觉即佛。万法从一而生,觉与不觉都有佛性。
佛之智利,无分别性,当下无空间时间。有念即是无念。不动周圆。
现进一步解释:一切事物具有对立统一性。你的视角选择决定事物状态。万法系我念生也对,起心动念决定事物发生;说系我念现也对,因为万法本来不增不减,都是念力虚妄执着的幻象。
所以说生与现都是方便说,都是当下念。一念满意,无所不有,即有能现,即现是生。生灭一念,不出一念。
关于为什么佛眼里还有众生?这个问题不太完整。前面应当还有潜台词。可能是这样问:既然说一切都是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为什么佛眼里还有众生?
那么,这就涉及到了“理事无碍”之辨了。
理论上这叫无分别。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佛看到了这个真实之理,也就是说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但佛太清楚了,当下众生又是颠倒梦想的,需要渡化。这讲的是分别法。
佛有念无念?
佛的智慧究竟圆满,所谓一切念头,已达到无漏,经上叫“无漏不思议”。是说这种智慧叫如如不动,不动才是大动。是因为佛之智慧太敏捷,转速太快,见不能及。
如果说,念头都是一种动相,对佛来说,所谓的起心动念,也是恒顺众生,随缘应化。不同于众生之念头的执着,偏差,缓慢,有漏!
佛讲经说法可以方便地说成是佛的起心动念,但这是为了灭度诸念。是无念之念。
如同战争哲学上讲的,战争是为了消灭战争。
所以同样的是念,佛与众生有着本质的不同。
有人陷入“一心三藏道理”的偏激认识中去,觉得佛要消失了,没那么神奇与伟大了。又误解“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被文字相迷惑,忽然有一种无依无靠的脆弱感。这都是没有把握好“无分别不碍分别”的道理。
森罗万象,一切万法当中,一切念头当中,诸佛菩萨是先知先觉的其中一个象(相),一个法,一个念。但这里的一,是一即一切之一,不是众生一二三四的一。
要会用分别法来证无分别法,用无分别法来圆分别法。你看,一切众生当下都是真实而残缺的有漏法。同时,三界六道都是这样,各按其道,见性决定生命。诸佛菩萨当下也是,不过佛是真实圆满的成就,佛究竟圆满了。他证得了究竟圆满的智慧,就想着帮助修补那些残缺有漏的;佛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就要本能地扶危济困,救拔众生远离颠倒梦想。
因为他在智慧的最高点上悟的道,就是今天科学界的宇宙全息论。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任何孤立的事物可以真正长久地逍遥自在。所以经上也有这样发人深省的话:无有佛涅槃,无有涅槃佛!
所以说真正开悟的人,就是全心全意为众生服务的人。他发心牺牲自己而饶益有情,你是拦也拦不住他的。
但是话又说回来,我们必须对佛心怀感恩,因为这个感恩,确切的说不是什么所谓的美徳,而是一种智慧妙用。(参透了,所有美徳都是智慧)。
感恩是一种姿态。唯有欢喜的感恩才能与佛相应,才接受到佛菩萨所谓的信息与加持。
感恩心是修行心,是觉醒心,是真实心,无分别心。是一心三藏中的那个三藏一心功徳!
在物理学界,一直有一个失败的妄想,就是想发明一种永动机。这是物理学家还没有参透佛法。物质世界终究了不可得。我们如如不动的本心才是永动机。它可以随时发动,永无休止。我们讲发心,发心,就是这个道理。证得什么样的智慧,就发什么样的心。
十法界怎么来的?从不同的发心来的。
千钧风 当正
2015013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