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诸菩萨摩诃萨】。
【菩萨】这是一个印度梵语,半梵语,讲完整讲具足叫「菩提萨埵」。「菩提」解释汉语为「觉」,「萨埵」解释汉语为「有情」或者叫「众生」,所以完整起来解释叫作觉有情或者觉众生。这句话双重含义:第一重含义,觉悟了的有情、觉悟了的众生当下就是菩萨,明白『一心三藏』的道理,刻骨铭心,深信不疑,你当下就是觉悟了的众生,就是菩萨,当下变凡夫业报身为菩萨愿身,所以这是讲菩萨的自利功德,他已经觉悟,已经解脱;第二重含义,也还是觉有情,只是把这个觉作动词而用,这个觉是个动名词,是教化众生,这个觉就是教化,这是菩萨的利他功德。
【摩诃萨】通俗说为「大菩萨」,究竟说为「明心见性的菩萨」。『摩诃』是印度语,翻译为汉语原则上是不允许的,只可以解释为「大」,后人把『摩诃』翻译为「大」,这是一种过错。但是现在也没有办法再把它纠正过来,所以我们讲解的时候来讲就要费一点口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