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量子物理与灵性的交汇的地方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1 23:01
  •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6448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论坛元老荣誉管理优秀版主突出贡献最佳新人灌水之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5 11:15: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无量之网》读来第一感觉是晕。书的前半部分引用的大量量子物理的学说,让我想起初中时一个深秋的夜晚,提着一袋桔子由爸爸押送着去物理老师家“被补习”的场景。这也最终决定了我学习文科的命运……
    为了带读书会,还是咬着牙试图去理解那玄妙的量子物理理论。开卷有益,就当是老天要我穿越早年对物理的恐惧吧……这一理解不要紧,发现很多量子物理与疗愈、修行、灵性交汇的地方。而且,本书最难能可贵的是,虽然前面提及很多量子物理的理论,但在后面能够将量子物理与生活中的例子相结合,让人非常容易理解。
    这“无量之网”指的是宇宙中无处不在连接一切并可以对我们的情绪做出回应的一个能量场。它包含三大原则:
    1. 无量之网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互相关联的。
    2. 无量之网是全息的,这意味着场域内的任何一部分都包含着整个场域的信息。
    3. 无量之网是时间的容器,包含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以下是一些激发我深思的观点以及我的反思:
    书中引用约翰·惠勒的话说:“我们都有一个‘顽固’的看法,认为有一个‘外在’的宇宙,有一个我,一个观察者……联系到20世纪末所做的实验——仅通过观察某些事物就能改变实验结果……因此,‘观察者’一词将从字典里剔除,我们需要添加一个新词——‘参与者’。”
    我们在修行中不断地讲觉察,观察,关照,看,而很多人却没耐心去观察,执意要去改变。其实他们的“改变”执念是对想去改变的对象的一种不接受和排斥,越是执著,把对象排斥得越远,也就越无从改变。
    而观察这门古老的艺术才是达成真正改变的唯一道途。不要去担心观察到了之后会发生什么和该做些什么,这只会干扰你的观察,妨碍改变的发生。
    无论对于你的情绪,你的思绪,你的模式,你的小我,把焦点放在观察上。你真正做到去观察,一切自然会发生。
    在这张无量之网内,所有的物质也都是由这张网的能量聚合而成,包括我们自己。所谓的观察者和观察对象其实都是一体的能量组成,真正的观察其实也是“参与式”的,没有二分的观察者与观察对象。
    书中继续阐述道“集中意识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的行为。意识正在进行创造。”;“我们拥有的能力,足以成就我们想要的改变!”;“意识的焦点造就了这个世界的现实。”作者通过一个癌症患者,用观想自己痊愈,并活出痊愈的感觉彻底疗愈了癌症的故事对这些论点加以佐证。
    作者通过量子理论的一些实验证明各种可能性都同时存在,而我们注意力的焦点使被关注/被相信的那个可能性成为了我们体验到的现实。而我们注意力的焦点,取决于我们相信什么,也就是我们的信念。
    作者认为如果我们可以做到专注于或完全相信自己是健康的并把它活出来,那么凭心念的力量疗愈绝症是可能的,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是否能深信不疑地持久地“活出”痊愈的状态。这才是心想事成的关键。
    但我们的信念是相当地根深蒂固的,还不时受着周遭人,社会以及集体潜意识中信念的影响。要转变,谈何容易。很多人欲望多多,都希望通过心想事成的法则来实现。
    要如何让无量之网/上帝听到你的祈祷/请求呢?书中记述了一位喇嘛揭示的秘密:“连接人与他人世界及宇宙的是慈悲”……必须在慈悲的状态下祈祷才会应验,“为了实现慈悲,我们必须达到一种淡然的状态”。或者用物理学家阿米特戈斯瓦米的话说“要将量子可能性转变为当下的现实,仅靠一种通常状态下的意识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进入一种非常态的意识。”再换句话说,也就是“我们做的决定,必须出自一个不基于自我的欲望……对结果不执著。”
    这些话既揭示了心想事成的秘密,又彰显了实施的巨大难度。但无量之网就是这么运作地,你,别无选择。
    而最为吊诡的是,当你成功地运用了心想事成的法则,发现原来一切唯心造,自己可以控制和调整自己内在的状态和感觉,并且不依赖外界的环境和条件时,你对外在世界的欲望和依赖反而会大大减低了,也就没那么多心想事成的需求了。用书中的话说就是“当我们的意识状态成熟到可以明白自己具有改变现实的能力时,‘改变’对我们来说,又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再有一点,书中举了个例子说明有人为某地区祈祷和平时,该地区暴力及犯罪都减少,而一旦祈祷停止,又遭遇反弹。进而得出结论“创造现实不只代表我们要做什么,更意味着我们的生存状态”。换句话说,你好不容易心想事成了,但当你的内在状态变化,那心想事成的结果可能会消失!
    书中也花费大量篇幅阐述全息理论,宣称宇宙是全息的,于是佛陀“一花一世界,一沙一涅槃”的教诲也被以科学的语言说明了。
    按照全息理论,个体的改变也就意味着群体的改变。书中引用了科研结果论证的公式,即一个群体中启动新意识所需的最少人数为总人数的百分之一再开根号。即60亿人的地球上,8000人就足以启动对全人类意识的调整。(当然越多越好)我们每个人的修行/意识的提升,实际上为整个人类和地球,乃至宇宙都在做出贡献。这可能就是葛吉夫所指的“负责任的生灵”的含义。
    我们的问题也是全息的。对于我们的“问题”/需要疗愈的部分,其实从家族系统动力,前世,父母的模式,或者自己童年的经历,身体的能量堵塞点,乃至星盘八字切入都是一样的,都会有类似的发现。而我们的核心模式,无论在与自己还是亲人伴侣朋友同事乃至陌生人的相处中也都会类似的展现。从哪一点切入都好都对,一旦核心模式有了转化,也会反映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书里还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即“在全息模式的背景下,一切皆有可能。要体验到这种可能所具有的力量的关键,就是我们必须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看待自己……这意味着唯一约束我们的,正是我们自己的心念”也就是说,我们的信念将我们禁锢,让我们经验到与之相应的实像。
    这一观点在我的疗愈工作中也得到了验证。其实说穿了,所谓的疗愈,就是揪出隐藏的(无论是藏在潜意识超意识还是集体潜意识中的)限制性信念,把它晒在意识之光下,释放掉与它伴生的负面情绪,让个案主动地有意识地将该信念转化。(转化的速度各不相同,有立即的有花上几年的,但只要看到,改变就开始发生了。)该信念一旦转化,个案在生活中的体验也会随之而不同。
    所谓的疗愈和成长,由此也可以看作是限制性信念不断剥落,伴生的负面情绪不断释放的过程。
    最后一部分,作者谈到了“无量之网以刚正不阿的态度,单纯地映照出任何投射到其中的东西。”我们外在的世界不过是内在信念的倒影而已。他号召我们把无量之网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切作为自省的工具,去发掘自己内在最深的信念。
    在此,作者实际上就是在用另一种语言阐述镜子理论,但又将之扩充了。
    通常,镜子理论会让人去觉察自己是否具有所反感之人同样的特质。而作者引导我们去觉察在我们喜欢的人身上所具有的我们失落的特质。
    通过觉察这些称之为无量之网的“反映”,作者认为我们可以对无量之网善加利用,帮助到自身的成长。带着学习的态度走入生活。
    书中还提到“当我们看着埃及、秘鲁或美国西南沙漠中的远古文明所留下的遗迹时,我们实际上看到的只是他们先进科技的冰山一角,他们先进到不需要烤面包机和录像机。或许他们已经发展到不需要这些复杂和零散东西的程度。又或者他们懂得一种可以让自己用内在科技过另外一种生活的可能,但这种知识失传了。”
    这所谓的内在科技值得人深思。一方面,正如某些大师宣称的那样:他可以解决你需要100亿的问题。但不是真的给你100亿,而是教你放开对金钱的执著。另一方面,现今的许多能量医学,另类疗法,催眠确实完全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设备或仪器就可以疗愈人类身心的困扰,而各种修行的法门,也无须依赖物质即可提升人的意识,改善人的内在状态,活出完全不同的人生。如果再把那些特异功能,超自然能力的开发普及化并运用于日常生活,那我们的世界又是另一番模样。这些可能就是先于我们的文明所广为运用的内在技术。
    但是,我们“科学的”头脑,“成熟的”理性,政客、利益集团以及民众内在的恐惧却在想方设法排斥打压否定和破坏这些内在的科技。所以,一个基于恐惧的文明内,很难有让这些内在科技繁荣昌盛的土壤。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