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静莲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法华经各品大意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21#
    发表于 2016-12-16 12:25: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皈依大乘妙法莲花经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22#
    发表于 2016-12-16 12:26: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第七化城喻品: 先说大通智胜佛时十六王子听讲《法华经》而转为菩萨沙弥,後乃成佛。次说「化城喻」,三乘之果不外是化城,目的是为入佛智慧、最终成佛。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23#
    发表于 2016-12-16 12:27:5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欲求无上道  修学法华经    身心证甘露  清净妙法门    持戒行忍辱  修习诸禅定    得诸佛三昧  六根性清净    菩萨学法华  具足二种行    一者无相行  二者有相行    无相四安乐  甚深妙禅定    观察六情根  诸法本来净    众生性无垢  无本亦无净    不修对治行  自然超众圣    无师自然觉  不由次第行    解与诸佛同  妙觉湛然性    上妙六神通  清净安乐行    不游二乘路  行大乘八正    菩萨大慈悲  具足一乘行    湛深如来藏  毕竟无衰老    是名摩诃衍  如来八正道    众生无五欲  亦非断烦恼    妙法莲华经  是大摩诃衍    众生如教行  自然成佛道    云何名一乘  谓一切众生    皆以如来藏  毕竟恒安乐    亦如师子吼  涅槃中间佛    世尊实性义  为一为非一    佛答师子吼  亦一亦非一    非一非非一  云何名为一    谓一切众生  皆是一乘故    云何名非一  非是数法故    云何非非一  数与及非数    皆不可得故  是名众生义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23 18:00
  • 0

    主题

    4113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7041
    24#
    发表于 2016-12-16 12:37: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顶礼大乘妙法莲华经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25#
    发表于 2016-12-16 12:57:49 | 只看该作者
    若人在梦,梦境万千。实系梦者,一念变现。正梦之时,不见梦人,而梦人常在。

    清醒之时,梦境不现,而梦境不离。佛法教育,旨在开示,醒梦归真。梦人即【阿】,梦境【弥陀】。行人于此,当细观止!

    ----印广门清法师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26#
    发表于 2016-12-16 12:58:45 | 只看该作者

    法华经各品大意

    各品大意


    第一序品: 是本经的总序,佛说无量义经後,入无量义处三昧,天上降下种种妙华,佛的眉间白毫放大光明。弥勒菩萨因疑发问,文殊师利菩萨作答:过去诸佛宣说《法华经》前,皆现此瑞。暗示佛说此经之殊胜处有别於他经,唤起大众的注意。


    第二方便品: 此品与寿量品,是《法华经》的两大中心,为本经正宗分。佛由三昧起,称叹诸佛智慧甚深无量,难解难入,佛说诸佛究竟了知诸法实相——「十如是」。为令声闻、缘觉二乘人断苦缚,得涅盘,佛以方便力,曾分说三乘之教,今日所说才是佛的真实教法。五千增上慢者退席,佛乃宣示唯一大事因缘,所谓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一切众生皆当作佛,实无三乘。


    第三譬喻品: 自此品至第九「授学无学人记品」为止的七品,是将方便品内容进一步以譬喻及因缘加以说明。本品说明舍利弗最先领解佛意,故被授记为华光如来。佛将三界譬喻为火宅,将三乘喻为「羊、鹿、牛三车」,将一佛乘喻为「大白牛车」,以有名的「火宅喻」和「三车一车」之喻,显示「于一佛乘,分别说三」及「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的深义。


    第四信解品: 须菩提、迦旃延、大迦叶、目犍连,于上品领解佛意。佛更说「长者穷子」喻,佛喻为大慈悲的长者,三乘譬喻为穷子,导出「于一乘道,随宜说三」的结论。


    第五药草喻品: 佛应四人之请,更以「三草二木」将人天二乘譬喻为大、中、小药草,将上根、下根菩萨喻为大树和小树,将佛的平等智慧譬喻为一味之雨。三千大千世界的大小长短诸种草木,悉受一味之雨而润泽成长,如同佛以一相一味之法,平等利益一切众生。


    第六授记品: 授大迦叶等四人将来成佛之记。


    第七化城喻品: 先说大通智胜佛时十六王子听讲《法华经》而转为菩萨沙弥,後乃成佛。次说「化城喻」,三乘之果不外是化城,目的是为入佛智慧、最终成佛。


    第八五百弟子授记品: 富楼那为上首,五百弟子皆得受记。次说「系珠喻」,五百弟子虽都怀有佛种,但未开悟,由烦恼覆藏,如衣里藏有宝珠,但因不知,故处於穷困之境。


    第九授学无学人记品: 阿难、罗睺罗为上首。


    第十法师品: 佛在世或灭度後,凡随喜听闻《法华经》者均授予成佛的记别。又举出修行、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本经的「五种法施」和供养本经的「十种」功德。说谤法者之罪,并说凿井喻。


    第十一见宝塔品: 多宝佛塔从地涌出,证明释尊所说真实不虚。释迦如来以神力,三变净土,分身诸佛咸集,开多宝佛塔。多宝如来,分半座与释尊同座。


    第十二提婆达多品: 说如来往昔求法,师事阿私仙得闻妙法。又授提婆达多成佛记。文殊入龙宫说《法华经》,八岁龙女闻经即身成佛,证明《法华经》功德广大。


    第十三劝持品: 药王、大乐说和两万菩萨,各各发愿弘扬《法华经》。被授记的五百阿罗汉及学无学八千人,以及八十万亿那由他无数菩萨,皆誓愿弘此经典。


    第十四安乐行品: 文殊请问末世持经方法,佛告以身、口、意、誓愿四安乐行,并以转轮圣王髻中明珠罕见授人来譬喻佛不轻易讲说经中最尊最胜的《法华经》。


    第十五从地涌出品: 六万恒沙菩萨及其眷属从地涌出,大众疑惑,不知此等恒河沙数菩萨为谁之弟子?从何处而来?此为佛开显「久远实成」佛果的序曲。


    第十六如来寿量品: 释尊说明「我实成佛以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而其中间乃至今生,皆是方便示现。又说「佛寿长远」、「佛身常住」。以良医之譬喻说明为救众生而示现方便。佛实际上是「常在灵鷲山」、「常住说此法」,为使众生不起懈怠之念,故示现灭度。此品旨在说明佛陀「寿命之无量」、「教化之无量」、「慈悲之无量」及「救济之无量」。


    第十七分别功德品: 说明与会者闻法获益之多,和五品弟子功德。


    第十八随喜功德品: 是继上品所说者,说明听闻、讲述此经的广大功德。


    第十九法师功德品: 明五种法师的功德,得六根清净神通力。


    第二十常不轻菩萨品: 说明常不轻菩萨,以随喜行,得清净六根,说《法华经》,以此显示赞叹本经功德。


    第二十一如来神力品: 佛出广长舌相,放毛孔光。以此神力,为嘱付灭後传此经,捷要地说此经功德。此经所在之处就是道场,诸佛在此处成道、转法轮,并在此处涅盘。


    第二十二嘱累品: 此品为对诸菩萨「总付嘱」,三摸众菩萨顶而嘱付之。


    第二十三药王菩萨本事品: 自此品开始到第二十八劝发品,详说佛灭後弘此经的必要及弘经的功德。本品举出药王菩萨过去为一切众生喜见菩萨,烧臂供养,以报答听日月净明德佛讲《法华经》之恩。


    第二十四妙音菩萨品: 叙述变现34身,说《法华经》的妙音菩萨,从东方净光庄严国来到灵鷲山,礼拜释尊及多宝佛塔,以显宣说《法华经》的重要意义。


    第二十五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无尽意菩萨请问观世音菩萨的神通因缘,佛为说14种无畏,32种应化身等种种功德。


    第二十六陀罗尼品: 菩萨及天神等,各各说咒护持受持《法华经》者。


    第二十七妙庄严王本事品: 述说药王、药上二菩萨的往昔事迹,他们为净藏、净眼二王子时,劝父母归依其师云雷音王佛,使他们听讲《法华经》的大善因缘,以显示遇佛、听《法华经》之难得。


    第二十八普贤菩萨劝发品: 佛为普贤说佛灭度後得《法华经》的四个方法。普贤发愿护持受《法华经》者。


    《法华经》为弘扬佛陀的真实精神,采用了偈颂、譬喻等,赞叹永恒的佛陀(久远实成之佛),说释迦牟尼佛成佛以来,寿命无限,现各种化身,以种种方便说微妙法。由於行文流畅,词藻优美,在佛教思想史、文学史上,具有不朽的价值,是自古以来流布最广的经典。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7-28 16:54
  • 0

    主题

    7604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1374
    27#
    发表于 2016-12-16 13:14:4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明白一心三藏.如是我闻.天地万法一真之人一念变现.万法即我.我即万法.不存在利与不利.则是最圆满的利.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342

    帖子

    36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40
    28#
    发表于 2016-12-16 13:20: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29#
    发表于 2016-12-16 14:19:4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理则顿悟。乘悟并销】 在理上可以当下一念悟到底,乘着这个一念悟,使我们所有的邪知邪见、迷惑颠倒,一并消除。就是一悟全悟,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就像房间灯一开,整个房间都亮了。  【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在事相上不能当下全部破除,需要一定的次第来破除。[事非顿除]在黑暗的时候,难免有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有点灰尘,慢慢扫,一旦亮了,不会再落入黑暗,就是表开悟的人,即已了生脱死,进入佛土,证到[分真即佛]然后借助一些方便法门来修证圆满佛。比如,看到一百步外的灯,再走过去拿到灯,也就是明心见性,带业往生,如果不带业往生,恐怕没有人会成佛。  【我已示汝,劫波巾结。何所不明。再此询问】 我已经向你展示劫波罗巾解结的道理,怎么还不明白呢,还在这里询问这个问题。前面用解结来比喻,横解六根,竖解六结,一根解除,其他五根同时解除。按观世音菩萨讲的[动静二相,了然不生,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生灭灭已,寂灭现前],是讲六结。实际也是讲五蕴,[动、静二结]与色阴相对应,[根结]与受阴相对应,[觉结]与想阴相对应,[空结]与行阴相对应,[灭结]与识阴相对应。这里主要体现禅宗的次第,圆顿大教的修行无量的次第可以成就于一生、一时、一念,只看明白道理深不深,信得深不深。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21 11:12
  • 0

    主题

    564

    帖子

    606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066
    30#
    发表于 2016-12-16 14:36: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法华经各品大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