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11|回复: 3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应当怎样如理地听经闻法?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8-29 21:13
  • 239

    主题

    241

    帖子

    670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0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6 22:13:2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听经前我们要先发菩提心,还要防止四种过失:
          第一,耳不注如覆器之过,如果把茶杯口朝下扣在桌子上,茶杯里还能倒进水吗?听法亦如是。不能贡高我慢,轻慢法师:这个法师哪里来的?年纪轻轻的能讲什么?耳识散乱不注意听,却在找法师的缺点,这叫覆器之过。这样的话,法师讲的话非但对你没有利益,反而还会成为你堕落的因,楞严云:“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放下知见如理如法地听法才会有功德,这叫远离覆器之过。
          第二,意不持如漏器之过,虽然茶杯口是向上的,但杯底有漏,听多少法都不记住,不思维,更不知道要调伏自己的心才是修行。这样听法,听多少漏多少,这叫漏器之过。须知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第三,杂烦恼如毒器之过,这个杯子里面如果有脏东西在,水倒进去能喝吗?听经时掺杂贪嗔痴等杂念,如同向有毒的容器中注入甘露,甘露亦成毒。过去我们出家人有个规矩:出家三年不准听经闻法,不准念佛参禅。
          为什么出家了还不准听经闻法?就是先要把自己变成一个法器才能盛住法。所以过去刚出家的沙弥,先要行堂、打扫厕所、护持常住、为上座比丘服务。
          举一个例子来说,你刚扫过地,师父走过来说:"扫得不干净。"你没有分辩,再扫。扫了第二遍之后,师父还说:“扫得不干净,继续再扫。”这时候你如果说:"我地扫得非常干净了。"你就叫太没有悟性了。 师父三番五次地叫你扫地是有密义,扫地、扫地、扫心地,去除你的“我”相,你却执著在相上,心里还不服气。过去丛林里说:叫你鞋子倒穿,你就倒穿,这叫服从安排,无我相才叫出家相。
    有了出家相才可以听法,这时候如来的密义自然在心里就能够领会。如果心里有染污,听法也会成过咎。
          印光大师说,三宝门中以恭敬心来得福。《楞严经》中佛言: 汝更细审微细审详,审谛审观。若以识心分别计度者,无有实义,无有是处!
          第四,择了义大法一生成就、当下成就。大乘佛法唯讲修心,不是让你去苦修苦行。 一个人如果光是肯吃苦就能获得成功,那么最有钱的应该是农民和农民工,如果光靠埋头努力就可以获得成功,那么满大街打工者都是成功人士。但事实却不是这样!所以要成功首先要选对方向把握机会,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再加上努力才会成功。找对爱人会幸福一生,找对伙伴会快乐一生,找对良师会智慧一生,找对行业会成就一生!找对平台会辉煌一生!正确的选择比努力重要!眼光比能力更重要!世间法如此,出世间法亦复如是。唯择法精进、择土精进、发心精进、劝持精进才是真精进!
          古德云:“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 《楞严经》上讲,"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一切境界不离于一念心,一念用心变现,宇宙人生犹如一场虚幻梦境,随缘显现万相,现生死,现涅槃,现山川大地,现地狱天堂,都取决于一念用心,明白真理,觉悟自性,即于世间自在修心。不读懂楞严,你连心在哪都不知道,如何能明白如来藏,如何谈明心见性?不读懂法华,你连什么是佛,什么是开示悟入、花开莲现都不明白。如何如是因如是果如是本末究竟?
          《达摩血脉论》:
          若欲觅佛,须是见性,见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念佛得因果,诵经得聪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报,觅佛终不得也。
          若不见性,即不名善知识。若不如此,纵说得十二部经,亦不免生死轮回,三界受苦,无出期时。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1055

    帖子

    788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883
    沙发
    发表于 2016-9-6 22:14:4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 TA的每日心情
    萌哒
    2023-4-21 15:42
  • 1791

    主题

    1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8042

    宣传达人最佳新人论坛元老优秀版主

    板凳
    发表于 2016-9-6 22:15: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达摩血脉论》:       若欲觅佛,须是见性,见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念佛得因果,诵经得聪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报,觅佛终不得也。       若不见性,即不名善知识。若不如此,纵说得十二部经,亦不免生死轮回,三界受苦,无出期时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7-1-9 11:12
  • 19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6937

    突出贡献论坛元老灌水之王热心会员活跃会员最佳新人优秀版主荣誉管理推广达人宣传达人

    地板
    发表于 2016-9-6 22:15:4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愿加被未来,与此门无惑!顶礼恩师上印下广门清大法师!愿生生世世护持弘扬法华楞严如来藏一心三藏大法!荷担如来家业!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7-1-9 11:12
  • 19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6937

    突出贡献论坛元老灌水之王热心会员活跃会员最佳新人优秀版主荣誉管理推广达人宣传达人

    5#
    发表于 2016-9-6 22:16: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9

    主题

    4034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689
    6#
    发表于 2016-9-6 22:31:1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印光大师说,三宝门中以恭敬心来得福。《楞严经》中佛言: 汝更细审微细审详,审谛审观。若以识心分别计度者,无有实义,无有是处!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9

    主题

    4034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689
    7#
    发表于 2016-9-6 22:31: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若欲觅佛,须是见性,见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念佛得因果,诵经得聪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报,觅佛终不得也。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9

    主题

    4034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689
    8#
    发表于 2016-9-6 22:32:0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古德云:“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 《楞严经》上讲,"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一切境界不离于一念心,一念用心变现,宇宙人生犹如一场虚幻梦境,随缘显现万相,现生死,现涅槃,现山川大地,现地狱天堂,都取决于一念用心,明白真理,觉悟自性,即于世间自在修心。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135

    帖子

    181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16
    9#
    发表于 2016-9-6 22:43: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无阿弥陀佛!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愿加被未来,与此门无惑!顶礼恩师上印下广门清大法师!顶礼,楼上诸佛菩萨!!!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15 14:18
  • 199

    主题

    7043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418
    10#
    发表于 2016-9-6 22:43: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法华经》《楞严经》就是提醒我们:修行人要「悟后起修」!没有明心见性,你不要去修,否则你是盲修瞎练。而这个悟呢,只有读《法华经》和《楞严经》才能开悟。可是这几千年以来我们修行人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他不是悟后起修,而是通过修来开悟。要明白,只有读《法华经》《楞严经》才能开悟,你修任何方便法门不能开悟!这就是颠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