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佛法初识(五)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1-2 13:33
  • 3244

    主题

    3591

    帖子

    2万

    积分

    实习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23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6 09:48: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六识在五种情况会断
    1、睡眠无梦时会断。
    2、闷绝时会断,如休克时、被全麻时、被打昏时。
    3、正死位会断。从完全失去任何知觉,身体渐渐冷透,到中阴身完全生起,这段时间叫正死位,大约八小时左右。
    4、无论是进入无想定的人,还是无想天人在无想定中,意识都会断。
    5、灭尽定中,不但第六识断了,而且断掉了第七识五遍行心所的受、想两个心所,所以又叫灭受想定
    关于定和禅
    定或禅,都指“心一境性”,即指意识既不昏沉,又不散乱。没有禅定功夫的人,不是昏沉,就是散乱。
    ,也叫禅定。但定的范围较广,不但包括四禅,而且包括无色界天的四空定及灭尽定,还可以包括初禅前的欲界定、未到定。
    ,是禅那的简称,则仅指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禅宗的禅与禅定的禅有什么不同
    1、禅宗的禅,指第八识,是第八识众多异名之一。有人说,禅是佛心,这话没错,但要弄清楚。佛有两种,一种叫本来佛或天真佛,一种叫究竟佛或圆满佛。本来佛或天真佛仅指众生位的第八识,而究竟佛或圆满佛不但指佛位的第八识,也指佛的三身,即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庐舍那佛,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也就是说,禅宗的禅,仅指佛地以前的第八识,佛地的第八识,则不名为禅;更狭义地说,仅指到初地入地心以前的第八识,因为禅宗参禅最多到这里就结束了,见道位圆满了,从初地的入地心开始就进入修道位了。而禅定的禅,只是指色界定的初禅、二禅、三禅、四禅,都只是第六识的部分境界。
    2、禅宗的禅,指第八识的中道体性,如《心经》所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而禅定的禅,恰恰是有生有灭的法,意识不现行的时候,禅定及其所有的禅定境界也就没有了。
    3、禅宗的禅,指般若智慧,主要指第八识本具的本觉智慧,也指真见道位所具有的般若总相智和相见道位所具有的般若别相智,能引导众生走向解脱和成佛。而禅定的禅,只是意识静定的某种状态,纵然加修神通而有五通(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也不能引导众生走向解脱和成佛,只能起辅助的作用,在正知见具足的情况下,帮助开发本有的智慧,增进后得的智慧。
    解脱的境界就是涅槃。涅槃有四种。即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无住处涅槃。涅槃是清净无染之义,中道之义。小乘的阿罗汉、辟支佛只有有余涅槃、无余涅槃两种。大乘菩萨参禅开悟,则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八地以上的大菩萨由于已经灭除了分段生死的烦恼,故证得前三种涅槃,佛则圆证四种涅槃。无住处涅槃只有佛才证得,也叫大涅槃、大般涅槃,或究竟涅槃。
    佛有三身,即法身、报身、化身。
    法身:第八识的本体有种种异名,法身就是其中之一。每位众生皆具法身,但众生的法身“自性清净而有染污”,而佛的法身,究竟清净而没有任何染污,名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
    报身:是佛的福报与智慧之身,由修广大圆满之福德与智慧而感得的庄严之身,有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名圆满报身卢舍那佛。                     
    化身:是佛度众生的大愿所成,名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
    眼识九缘:缘,条件之义。就是说,眼识的生起,需要九个条件,缺一不可,即根、尘、空、明、作意、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种子。
    1、:即眼根,包括扶尘根和胜义根。根的作用是接触色尘。扶尘根接触外色尘,胜义根接触内色尘。
    2、:即色尘,有外色尘和内色尘两种。外色尘乃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以及五根身;内色尘乃是第八识在眼胜义根即大脑视觉中枢处所显现之内色尘影像。眼识其实只能了知内色尘,对外色尘的了知,实际上都是通过内色尘来了知的。
    3、:即适当的空间距离,太远太近都看不到。
    4、:即适当的光明,光太强太弱也看不到。
    5、作意:即引导心识趣向所分别对象的作用,这里主要指第六识作意心所的作用,就是俗话说的引起注意,否则,将视而不见。
    6、第六识:也叫分别依,意识是前五识的俱有依,因为如果没有第六识现行为前提,其作意心所就不能相随而现行,就不能引导眼根趣向所对之色尘,眼识便无从升起。
    7、第七识:也叫染净依,因为第七识是染净万法生起的总枢纽,第八识在世间运行,必须要有第七识配合才行,第八识中所有功能的启动,都要靠第七识发布指令。
    8、第八识:也叫根本依,因为万法都依第八识为根本而生起,而住持。
    9、种子:也叫种子依,因为万法都由种子变现。这里主要指眼识的种子。
    耳识八缘:因为生起耳识不需要光明缘。
    鼻识、舌识、身识七缘:因为既不需要光明,也不需要空间距离。嗅感细胞必须直接触到香尘;味蕾必须直接触到味尘;身体必须直接触到触尘。
    意识五缘:除了不需要光明和距离外,它本身就是第六识,当然不需要分别依,又因为意根就是第七识,所以又少了染净依,就只剩下五缘了。即:1、根(意根),2、法尘,3、作意(意根的作意心所),4、第八识,5、意识的识种。
    末那识三缘:除了无余涅槃一种情况,第七识,即末那识意根,永远和第八识在一起。但第七识既然是可灭之法,也一定是可生之法。既然可生,就一定有生起所需的条件。但为什么所需缘如此之少?我们从意识五缘而观。第七识的根即第八识,所以又少了一缘。法尘与意根是相对相依而存在,意根还没有生起的时候,还没有法尘。那么,剩下的条件就只有三个了,那就是:1、第八识,2、第八识的作意心所,3、第七识的识种。
    阿赖耶识四缘:第八识不是不生不灭吗?为什么还有生缘呢?原来,所谓生缘,都是依每个识在三界中生起作用而言的。如无余涅槃中第八识独存而不生起任何作用,当然就不存在生缘的问题。
    第七识、第八识互为所依根,所以1、第八识的根就是第七识。2、既然有第七识意根,当然就有法尘。3、第七识的作意心所。4、第八识的识种。
    八个识生起所需要的因缘数量:按顺序为九八七七七五三四。
    :有四种,即显色、形色、表色、无表色。其中只有显色是色的实体。
    1、显色:就是颜色,眼识所了别的只有显色。佛教里说的显色,粗说只有四种,即青、黄、赤、白;细说则还有明、暗等。
    2、形色:是显色集聚的分位差别,必须比较才能了知,所以是意识了别的对象,因为只有意识有比较的功能。如长、短、方、圆、粗、细、高、下、正、不正等。
    3、表色:指有所表示的动作,是显色、形色的差别业用。如取、舍、屈、伸、行、住、坐、卧等。
    4、无表色:则是显色、形色二种色,或再加表色共三种色所显示出来的综合效应,内涵,或某种韵味,如美丽、丑陋、宏伟、辉煌等。
    的定义,就是身坏命终。在佛教里,死的指标,既不以停止呼吸、停止心跳为标准,也不以观察不到脑电波为标准,而是以身体冷透为标准。为什么?说明第八识已经不再持身了,已经完全离开身体了,身体已经成了死尸了。
      
    那么,在正死位,此世的身体已经不能用了,而中阴身还没有全部生起,七、八两个识是如何运作的呢?第八识是一个被动心体,如果没有第七识,祂就独住于自己的境界中,那就是无余涅槃。如果与第七识在一起,第七识是发布指令者,而第八识则是执行指令者。
    第七识发布指令,有三种情况。
    一、在眠熟无梦、二无心定(即无想定和灭尽定)三种情况下,因有正常的五根身故,第八识接受第七识刹那刹那要监察一切、了解有无重大变化的决定,凭借五扶尘根接触外五尘,显现外五尘上有变动或无变动之外法尘,第七识便依此法尘监察一切,了解有无重大变化。如果没有重大变化,就刹那刹那做继续睡觉或继续入定的决定,如果发现了重大变化,出于保护生命的本能,第七识就会作出要了解这个重大变化的决定。但祂自身没有了解重大变化具体情况的本事,因为祂只能和五别境心所的慧心所相应,其慧昧劣。第八识了别第七识的决定后,就会流注第六识的种子,种子变现行,第六识就可以帮助第七识进行具体的了别,再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决定。
    第七识独自运作的时候虽然昧劣,但当祂有第六识配合的时候,祂对第六识所提供情报的审察,及其根据此审查和祂具有的俱生我执的习气来作决定,就变得极其敏捷。
    二、在闷绝(由于种种原因而丧失了任何知觉)时,由于身根被麻醉或受伤,第八识或无法藉身根而现内六尘,或虽现残缺、模糊的内六尘而六识无法正常出生,所以第七识虽然一再作决定要出生六识,仍无可能,只能依于求生的习气不断作恢复根身的决定,等待麻药力量逐渐消退,或配合第八识尽可能地修复受伤的部分。
    三、正死位有突然死亡和正常死亡两种。
    突然死亡:如出交通事故,被枪击,被砍头等,根身立刻坏死或身首异处,内外五根不复能用,法尘突然不现,第七识立即审察到身体已经的确不能用了,就作决定舍身,并根据其俱生我执(生生世世连续不断的自我执着)的习气作决定出生中阴身;第八识执行指令,实时流注中阴身色法四大种以及六识种,中阴身及其六识便得以出生。
    正常死亡:如自然老死、因病去世等,第七识根据时有时无的法尘逐渐了解到身体越来越不好用了,最后法尘不再出现了,身体真的不能用了,终于决定舍身并出生中阴身。第八识执行指令,便一分一分地从根身中退出,退出一分,中阴身就出生一分,身体就冷一分,全部退出以后,中阴身也就全部成就了,身体便很快冷透了。中阴身一旦成就,就具足十八界,开始了最多四十九天的中阴生命的历程。
    正死位与六识断灭的其它四种情况(眠熟无梦、闷绝、无想定、灭尽定)的最大不同,就是五扶尘根和五胜义根都坏了,不能现起外内六尘。但是第七识,第八识都还在运作,他们是根据什么来运作的呢?我们知道,第七识的一个特点,就是审察法尘有无重大变化。当法尘不再出现的时候,第七识就知道根身不能用了,就会决定舍身和出生中阴身。至于中阴身在正死位大约八个小时中七、八两个识如何运作的详细情况,那是地上菩萨修学种智的内容,我们不敢妄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0-15 19:20
  • 445

    主题

    2190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0179
    沙发
    发表于 2014-12-26 14:00:29 | 只看该作者
    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死生。[url=]\\\\\\\\\\[/url]
    云何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阿难。由明暗等二种相形。于妙圆中。粘湛发见。见精映色。结色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眼体。如蒲萄朵。浮根四尘。流逸奔色。由动静等二种相击。于妙圆中。粘湛发听。听精映声。卷声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耳体。如新卷叶。浮根四尘。流逸奔声。由通塞等二种相发。于妙圆中。粘湛发嗅。嗅精映香。纳香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鼻体。如双垂爪。浮根四尘。流逸奔香。由恬变等二种相参。于妙圆中。粘湛发尝。尝精映味。绞味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舌体。如初偃月。浮根四尘。流逸奔味。由离合等二种相摩。于妙圆中。粘湛发觉。觉精映触。搏触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身体。如腰鼓颡。浮根四尘。流逸奔触。由生灭等二种相续。于妙圆中。粘湛发知。知精映法。览法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见。浮根四尘。流逸奔法。阿难。如是六根。由彼觉明。有明明觉。失彼精了。粘妄发光。是以汝今离暗离明。无有见体。离动离静。元无听质。无通无塞。嗅性不生。非变非恬。尝无所出。不离不合。觉触本无。无灭无生。了知安寄。汝但不循。动静合离。恬变通塞。生灭暗明。如是十二诸有为相.
    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花。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