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佛学院是一所久负盛名的佛教高等学府,一九二五年创办,位于闽南古刹南普陀寺内。 南普陀寺地处厦门市东南部,鹭岛名山五老峰下。坐北朝南,依山面海。五代即有宗师结庐而住,称“泗洲院”,明初扩建为“普照寺”,清初增建大悲殿,因殿中供奉观世音菩萨,且在浙江普陀山之南,故始易为今名。 南普陀寺后山有“五老凌霄”之美称,乃厦门八大胜景之一。山上林木葱郁,奇石嶙峋,洞壑幽深;登高远眺,海空寥廓,浩渺无边;左邻厦门大学,右毗鹭江大学,形成一个环境幽美,学习气氛浓厚的文化区。 南普陀寺原属临济宗喝云派师徒剃度的子孙世袭传承制道场,1924年,志存高远的转逢和尚,力主革新,将寺更改为十方选贤的丛林制,推选会泉法师为首届方丈。翌年于寺内创办闽南佛学院,并兼任院长。一九二七年,会泉法师三年方丈任期满后,礼请太虚大师为住持兼闽南佛学院院长。一九三四年春,为整顿闽院学风,改进教学,弘一大师应邀前来,创办了佛教养正院,培养学生的僧格、僧德。一时使闽院精英荟萃,高僧辈出,为海内佛教界造就了众多优秀僧才。当代一些著名的佛教泰斗,如菲律宾的瑞今大师,新加坡的宏船长老、广洽老和尚、演培大师、马来西亚的竺摩法师等,都出自闽南佛学院。1937年抗战暴发,闽院被迫停办,12年间共培养出200多名出色僧才。 1981年,悲愿深切的妙湛老和尚复办了停办已久的佛教养正院,1985年,在中国佛协赵朴初会长、新加坡宏船长老的关心支持下,又恢复了闽南佛学院。在老和尚的统理下,教育设施,教学素质,学院规模,均有较大的提高和发展,重现了往昔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