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丁香浓煞法源寺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1 23:01
  •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6448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论坛元老荣誉管理优秀版主突出贡献最佳新人灌水之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1 16:18:1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法源寺素以丁香、海棠闻名,令许多名人流连吟咏。丁香号称香雪海,曾与崇效寺牡丹、恭王府海棠一起并称京畿三大花事。
    四月底的一个下午,南半截胡同七号绍兴会馆参观完毕,时间尚早。看看地图,法源寺不远。于是拐进烂缦胡同,南行至岔口,入七井胡同转西砖胡同,继续南行百十步,京胡悠扬,豁然开朗——法源寺前街到了。右手一望,红墙青瓦,“法源寺”三个柳体金字格调清远,不甚巨大。扯了五元的门票一脚踏入山门,这是一座七进六院的古寺,山门内左右分设钟楼、鼓楼,往北依次是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阁、毗卢殿、观音殿和卧佛殿,布局严整,中轴对称。
    “最古燕京寺,由来称悯忠。沧桑已阅久,因革率难穷。”树影婆娑间,我且行且驻,但见古碑静默斑驳,仿佛镌刻着几度轮回间的毁灭与重生。法源寺始建于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太宗皇帝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兵败还朝,途经幽州建“悯忠寺”以告慰阵亡将士。“安史之乱”中,安禄山改为“开元寺”,后史思明再改“顺天寺”。平乱后,“悯忠”寺名得以恢复。公元882年,一场大火,“悯忠寺”顿成废墟,十年焦土。唐昭宗景福初年(公元892年前后),幽州卢龙节度使李匡出资礼佛,庙宇重建,瑰伟依旧。二百年后,盛唐已死,江山易手。咸雍六年(公元1070年),辽主耶律洪基下诏在寺名之前加一“大”字,称“大悯忠寺”,这乃是北宋东京城内有“大相国寺”之故,一较高下之心如司马昭之意。得意不过百年,昔日的大辽早成青冢,金亦命悬一线。公元1215年,蒙古铁骑攻陷中都,兵火蹂躏下“大悯忠寺”再成倾圮。二百年的荒芜,元帝国潮起复潮落。旧事再度重提已是大明开国七十余载、英宗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的某天,在寺僧相瑢的劝发下由司礼太监宋文毅等内侍牵头出资,重建寺院。英宗赐名“崇福寺”,寓意“上为国家祝厘,下与民生祈福”。然而,宝刹重光亦难阻一个王朝的风雨飘摇。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袁崇焕被处“磔刑”,于菜市口寸寸割裂,有识之士为之鸣冤。一名佘姓义士连夜偷出将军头颅送至“崇福寺”,僧人冒死超度。四年后(公元1634年),德通和尚出面组织修葺禅房,深感袁之忠烈还称“悯忠寺”。“推倚何重杀何酷,一声砉然崩昆仑”,袁崇焕死后大明再无悍将,十四年后(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名允法源称,实看象教崇”,易服剃发一个世纪以后,公元1735年五月,崇信佛教、精通佛理的雍正皇帝御赐“法源寺”此名,沿用至今,再无更改。
    厢房里诵经声四起,回响在春意迟暮的当下。行至二进院,大殿两侧一片枝叶繁盛,高过人顶,是丁香!历史上,本寺丁香与崇右寺牡丹、恭王府海棠并称京畿三大花事。听寺里的师父说,其实丁香本不是稀罕之物,只是成片成林的少见,且种类繁多,除了原产华北的紫丁香和白丁香外,传说还有郑和从南洋马古鲁群岛带回的海外品种。花期一到,满寺飘香,山门关不住溢出院外,遂成“香刹”——“胜地花开香雪海”,此言不虚。法源寺“丁香诗会”源自明代,胜极大清,流韵民国,每临花汛僧人都会备好素斋邀请文人雅士前来赏花、对诗。纪晓岚、洪亮吉、龚自珍、林则徐等名士和嘉道年间名噪一时的宣南诗社成员都曾在此吟咏流连,1914年甚至出现了“百人丁香诗会”的盛况。1924年春,徐志摩协同林徽因等陪同印度诗人泰戈尔到法源寺赏花,徐情难自抑,作了一夜的诗,传为佳话。时隔八十八载,2002年新中国第一届“丁香诗会”于法源寺再度举办并延续至今,昔日的香雪雅韵被赋予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不知不觉中,在此我已是消磨了多半个下午。步出山门,车水马龙,人流熙攘,仿佛另一世界,可方才寺内的宁静却缱绻依旧,挥之不散。

      (本文主要资料引自《北京志·西城区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