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佛寺为金佛山四大名寺(金佛寺、凤凰寺、莲花寺、铁瓦寺)之首,建于明代,寺院占地面积600余平方米,前廊石柱直径52厘米,上镌“西蜀如初佛地,南平第一名山”一联,整个建筑别具一格。寺前的天生桥,是至金佛寺的必经之路。天生桥高、窄、险,令人发悚,因而有“不诚心者难过天生桥”之说。每年夏秋季节,朝山佛拜者络绎不绝,香客来自重庆、涪陵、巴南、綦江以及贵洲道真、正安县等地。民国时期,金佛寺主持海林、德勇法师均系中国当时唯一的佛学院——汉藏教理院毕业,精通佛教教义。名刹名僧,金佛寺香火达到鼎。
凤凰寺位于金佛山清凉顶,建于明代。寺庙座北向南,北可上古佛洞,南下明佛洞,西往老梯子,东去南天门。明、清至民国年间,这里香火极盛。1986年,凤凰寺最后一位和尚——“王和尚”病故。寺前一片杉树林,是凤凰寺昔年方丈焕然按五行八卦阵亲手栽植。寺庙右下方有一古井,可供上百人饮用,井里的娃娃鱼(金山小鲵鱼)更是一绝,黑褐色、长数寸,四肢趾拇个个分明,与大鲵鱼完全不一样。
金佛山的故事:
很久以前,金佛山南面半坡上有个田园村,田园村有个田家塝,塝上有间破旧的土墙茅草房,里面住着善良孝顺、勤劳憨厚的山民叫李长久。
长久有个老母亲,年近花甲时得了一身怪病,并且双目失明。长久孝心好,虽然住在乡旯旮,为给母亲治病,也曾四方求医问药,可是总不见有一点好转。家里本来就穷得叮当响,再也想不出什么方子为母亲治病,只得每天上金佛山采点草药熬给老母亲喝,稍微缓和一下病痛。
有一天,李长久喝了碗包谷羹,背起篾背兜,戴起个蓼叶壳斗笠又上山去给母亲采草药。
那天天气好得很,八、九月的天气,过了夏入了秋,秋高气爽,长久心里也特别舒坦。他顺着转转岩,绕过母子峰,从中嘴往天生桥的方向一边爬坡一边采药,岩碥挖一兜“七匹风”,坎下扯一把“筋骨草”,凡是他认为母亲吃了能见效的,都往背兜里装。
那金佛山的天气就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看到是个云丝丝都没得的大晴天,忽然冷风一吹,大颗大颗的雨点说来就来。长久一看不对头,赶忙靠岩壁下头站。
说不清是哪个朝代,有人在岩壁上凿了个神龛,神龛里刻了一尊观世音菩萨。由于年深月久,神龛两边刻的对联也看不清了,这里又不当大路,难得有人朝拜。这时,雨越来越大,雨点密刷刷打在观音菩萨身上,冷风紧一阵慢一阵,把神龛旁边的方竹吹得歪来倒去,方竹叶子在菩萨身上扫过去扫过来,一番凄冷的景象。长久看在眼里,心里很不好过,他立即摘下自己的斗笠戴在观音菩萨头上,双手合十,给观音菩萨许愿:“菩萨菩萨,我有朝一日发了财,一定给您修造庙宇,重塑金身!”刚许完愿,又自嘲自解起来:“我一个堂客都娶不进屋的穷光蛋,在哪方去发财哟!” 这场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不一会,雨过天晴,长久的湿衣服也很快就干了,他觉得一身轻松,心情愉快,看看天色不早,于是又找了些草药装满背兜就往山下走。走到中嘴,路边一位面目和善慈祥端庄的中年妇女将他喊住,说:“这是你的斗笠,多谢了!”长久接过斗笠一看,正是他那顶蓼叶壳斗笠。这时天色已晚,他只顾赶路,也没有多想,戴上斗笠就下了山。回到家里,照常刷锅洗碗,烧火煮饭,然后熬好草药侍候母亲不提。
第二天一早,长久照旧是喝了碗包谷羹,背起个篾背兜,然后到门背后去取那顶挂在破土墙上的斗笠。噫!怪哉!斗笠拿在手上重吞吞的,屋里光线暗,拿到阶檐下细一看,斗笠上的蓼叶全变成了黄灿灿的金子。他的老母亲也快步凑拢来看稀奇,原来母亲的一身怪毛病一觉醒来全都好了,失明的双眼也看得见了!
这消息很快在周围团转传开,左邻右舍,三亲六戚都来了。人多话也多,有的劝李长久买田置地,修房造屋,然后再娶个媳妇进屋享清福,有的劝他两娘母搬进县城去做大生意,还有几个婆娘说长久发的是横财,这露天坝的凉水要喝一口。
长久无心听那些七嘴八舌,经过前后细细一想,心里头越来越明白,这忽然变出的金子不就是观音菩萨显圣吗?既然给菩萨许了愿,那就要说话算数。再说,老母亲多年的一身怪病一下就好了,眼睛也重见天光,这不明明是菩萨保佑吗?多谢还来不及,怎么能把金子拿来个人享福呢?他决定除了周济一下孤老病残外,将金子都拿去修庙敬菩萨。
长久请了风水先生,沿着那天躲雨的岩壁翻上天生桥,顺着罗盘找龙脉,费力不尽,最终在山顶选到一块风水宝地。于是打石头,锯木料,烧青瓦,从外地请来了手艺高超的匠人,凿字刻花,雕梁画栋,扳鳌垛脊,足足花了两年时间,修建了一座大寺庙,除了给观音菩萨重塑金身外,还专门塑了佛祖如来的金身大佛。因为有了观音菩萨、金身大佛,人们就把这座大寺庙称为“金佛寺”。寺庙一修好,方圆百里的善男信女都来朝拜,金佛寺也就远近闻名了。这金佛寺的名气越来越大,到后来,金佛寺的住持都由中国佛教协会的会长亲自安排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