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佛法与现代科学的对应中探本体明自性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1 23:01
  •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6448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论坛元老荣誉管理优秀版主突出贡献最佳新人灌水之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26 22:40: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缘起(佛法能与发展到高阶段的现代科学相融互证)
    认识宇宙人生事物的客观事实和运规律,从中发现奥秘,开启智慧,觉悟真谛,以确立人生的正确信念和改善现状开创未来的正确途径,是从古至今人类的共同追求。“佛”是古印度梵文“佛陀”音译的简称,意译为觉者(佛是无上正等正觉者),觉者对宇宙人生事物真相和真谛的弘扬叫佛法。现在的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是两千六百多年前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人,他通过认真的理性探究和亲自体验,最终开显了自身潜在的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是自性本来清净,本具照明和觉了一切的能力),在对宇宙人生事物进行全面宏观认识和彻底微观深入的切身体验中,觉悟了自性,达到了对宇宙人生事物的全面认识和究竟觉悟。当今,现代科学利用科技手段,也扩展了对宇宙事物的宏观认识和微观深入,这时我们发现,虽然佛法与现代科学的求证手段不同,但双方所观察到的宇宙宏观景象和微观现象相应,理论对应;虽然现代科学还没有最终觉悟自性,但是它在近几十年内有突破性的新发现,已能在一定高的层次上证实和说明佛法自性实证境界的真实性,两者结合,有利于现代人对佛法的理解领悟,也能给现代科学研究以启迪。

    二、从佛法与现代科学的对应阐述中契入本题佛法意境
    例1
    爱因斯坦指出:“物质是由场强很大的空间组成的”,另一位当代西方科学界先驱爱德·蔡安指出:“宇宙物质各系统一般可归为物质、能、电荷等等,一概都是归于零(空)”。这两位科学家的观点与佛法的 “如来藏中,性色真空,空性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观点对应,其中“场强很大的空间”与“如来藏”对应(“如来”是本来如此,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意思;“藏”是含藏万有,能出生万有的意思)。
    例2
    (1)美国伊利诺洲大学的射电天文学家路易斯.辛德通过频谱在靠近银河系中心的星云中发现了生命分子—氨基酸,这一发现有可能重新解释生命的起源。到1991年,现代科学已发现了92种星际分子,2000多条分子线谱。2003年,在加拿大地区落下陨石,科学家从收集到的陨石碎片中发现了一些有机分子和碳元素,这些有机分子从岩石形成起就没有变化过,说明,地球最早的生命可能来自太空。(2)现代科学发现,在银河系里,有一个叫星系群的圆球里四分之三的物质能量,用现有的光子、红外、放射等手段都看不见,因此被称为“暗物质”,暗物质占据了宇宙中绝大多数能量,科学界有人认为暗能量是从宇宙真空中渗透出来的,有实验表明,真空似乎并不是空无一物,而是一些虚粒子在时生时灭的冒泡泡。(3)量子力学发现,观测者的主观行为或称精神因素,已成了不可避免的作用之一,观测者所能测得的数据,已非该系统未被干扰前的本来状态。(4)量子物理预言:“当两个双生般完全相同的的分子被制造成完全相同的物质特性时,科学家若对他们两个之任何一个的观察,就会推动两个分子的另一个‘立即反应’,纵然那一个分子可能在宇宙的另一端”。(5)著名的法国物理学家狄布赫格将从事一项新的研究,他要用反传统的实验证明:心力比光速快。
       对应的佛法阐述———《楞严经》说:“如来藏中,性色真空,空性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如来藏中,性觉真空,空性真觉,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见觉无知,因色空有”,“当知了别,见闻觉知,圆满湛然,性非所从,兼彼虚空、地水火风,均名七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华严经》说:“自性本空寂”,“如来大仙道,微妙难可思,非念离诸念,求见不可得”。
    例3
    (1)斯坦福大学作了实验,拿鼻管搁在鼻子上让你喘气,然后再把鼻管放在雪地里十分钟,如果冰雪不改变颜色,说明你心平气和;如果冰雪变白了,说明你很内疚;如果冰雪变紫了就说明你很生气。把这紫色的冰雪抽出1—2毫升给小老鼠打上,1—2分钟后小老鼠就死了。(2)日本波动研究所发表的水结晶实验报告揭示了:人的情感意念(包括带有情感意念信息的文字和音乐)能使水结晶起变化,慈爱等善的情感意念能使水的结晶美丽,嗔恚等恶的情感意念能使水的结晶难看(有照片)。他们还发现,善的情感意念能净化污水、减轻食物腐坏、促进植物生长。(3)1963年获诺贝尔奖的英国科学家约翰艾克理教授在他的获奖论文中说:“神经细胞彼此之间有无形的沟通物质,这就是灵魂的构成,人体内蕴藏着一个非物质的思维与识力的‘我’,他控制着大脑,就好比人脑控制电脑,它使大脑内的神经细胞发动工作,这种非物质的‘识我’,在肉体大脑死亡后,仍然存在,并有生命活动形态”。(4)美国维吉尼亚大学神经学系及心理学系主任史谛文逊博士,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对灵魂不灭之说进行了大量的实际调查和研究论证,并出版了著作进行论述:“有确凿的科学实验和现实事例的证据,证实东方古老的灵魂转世轮回理论是真实的”。   
       对应的佛法阐述——《优婆塞戒经》说:“虽念念灭,因于身业微尘力故,而能转动”。“业有四种:黑业黑报,白业白报,杂业杂报,不黑不白是无业无报。黑业黑报,所谓地狱;白业白报,所谓色天;杂业杂报,所谓欲天、人、畜生、饿鬼;不黑不白,是业无报,所谓无漏”。“若人不了如是业缘,无量世中,流转生死”。“意行十处,故名十道”,“身三道者,谓杀、盗、淫;口四道,恶口、妄语、两舌、无义语;心三道者,妒、嗔、邪见,是十恶业”,“是十恶业,决定当得地狱果报,或有饿鬼,或有畜生,余者则得人中短命,贫穷乏才,能另外物四大衰微,恶风暴雨,烂臭败坏,土地不平,无有七宝,多有石沙,荆棘恶刺,时节转变无有常定,果蔬少实,味不具足”。“智者应修十善,众生修已,增长寿命,及内外物”。《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说:“天地之间五道分明,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法藏比丘(阿弥陀佛因地)“于无量劫,积植德行,不起贪嗔痴欲诸想,不住色声香味触法,但乐意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行寂静行,远离虚妄,依真谛门,植众德本,不计众苦,少欲知足,专求白法”,“恒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众生,住于无上真正之道,由成如是诸善根故,所生之处,无量宝藏自然发应”,“身口常出无量妙香”,“所修佛国,开阔广大,超胜殊妙”。
    例4
    1961年现代科学发现了类星体,类星体本身很小,与太阳差不多,其亮度却是1000个银河系亮度的总合,它的能量远远超过核能,现在还不知道类星体的能量来自何处,但知道宇宙里至少有100万个类星体。
       对应的佛法阐述——《无量寿经》指出:“诸佛光明所照远近,本其前世求道所愿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时,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为预计。阿弥陀佛,光明善好,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是故无量寿佛、亦号无量光佛、亦号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等光佛、亦号智慧光、常照光、清净光、欢喜光、解脱光、安稳光、超日月光、不思议光,如是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诸佛光明,或照一二佛刹,或照百千佛刹,唯阿弥陀佛光明,普照无量无边无数佛刹。
    例5
    (1)现代天文学观测到,宇宙的大尺度结构十分有序,和恒星成团现象类似,星系在大尺度上也是成团的,一般的星系团由数十个星系组成,星系团在更大尺度上也是成团的,数个星系团构成一个超星系团。(2)现代宇宙学的宇宙演化理论建立在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场论的基础上,从这些理论出发,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推算了宇宙的过去和将来。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最初的宇宙是一个数字上的奇点,在这一点上的质量和时空曲率都是无限大。(至于宇宙的将来,是继续膨胀下去,还是塌缩回原来的奇点,取决于目前无法获得的宇宙系数,所以,现代科学对宇宙将来的认识还不清楚。)
       对应的佛法阐述——根据《长阿含经》、《华严经》等佛经阐述和图示:日月围绕须弥山是一个小世界(与现代科学对应理解:日月代表一个恒星系,须弥山是一个星系的中心,如银河系的中心,一个星系中的每一个恒星系是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是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是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是一个大千世界,地球所在的大千世界叫“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在普照十方炽燃宝光明世界种南瞻部洲的第十三层中(普照十方炽燃宝光明世界种是银河系,四个悬臂分别是东胜神洲、西牛货洲、南瞻部洲、北俱庐洲,每个洲从中心向外扩展分二十层)。普照十方炽燃宝光明世界种又在华藏世界的中央(华藏世界是一个星系团)。华藏世界临近周围还有几个与华藏世界相等的世界(一个超星系团)。以上世界若广说不可穷尽,所有世界无不从真空的一真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一真法界是诸佛也是自己和众生的法身(真心实体),《金刚经》说:“是实相者,既是非相”,“非身是名大身”,《楞严经》说:“宇宙诸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一切众生,无始以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明圆,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大中现小,小中现大,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 ”。(本段佛法阐述能回答现代科学对宇宙将来还不清楚的问题)

    从以上佛法与现代科学对应阐述的理解中,能比较容易的领悟到:
    1、自己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的源头是本体,本体的性能是自性。
    2、本体是无形无色的真空,真空的场能空间大至无外小至无内,周遍宇宙空间和宇宙万有。佛法把此真空的场能空间称为“如来藏”,也叫“本心”、“清净心”、“法身“、“一真法界”和“实相”等。
    3、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同体(真空的场能空间)共源(真空的空间场能),本体本具本原物质的能量转换和信息感应性能,见闻觉知及虚空和地水火风这七种宇宙人生事物的基本现象不是从任何所在而来,都是如来藏本具的本无生灭的能量转换和信息感应性能的循业发现(随本体能量转换和信息感应性能产生的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的互为作用而发现)。
    4、量子学的种种发现和当代能源及信息领域的高科技应用与开发前景已展示和说明了,物质活动越接近微观,能量转换和信息感应的性能越强,与此对应就可以这样理解:人本身是智能生命体,自身的本体本具本原物质的能量转换和全息感应性能,本体能量转换产生的本原光明物质是自性本具的照明一切的能力,本体全面的见闻觉知感应性能是自性本具的觉了一切的能力,佛法称此本体性能为“如来智慧德相”,两千六百多年前的释迦牟尼佛就是开显了此本体潜在智能,而达到了对宇宙人生事物的全面认识和究竟觉悟的人。量子力学的发现还证实了,如来境界是不可思议境界(没有主观思想意念的境界),由此便能理解《华严经》指出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执著分别而不能证得”。
    5、斯坦福大学和日本波动研究所的实验结果证实和说明了:(1)自性本来清净,人在没有杂念、心平气和的精神状态下,本体能量转换产生的微观物质状态是清净无色的,这种精神状态和本体源头的物质状态就是如来清净本性的状态,觉悟者,可以通过把握自己的精神状态恢复如来清净本性。(2)思想意念能直接作用于本体信息储存和能量转换,不同的思想意念作用于本体源头能量转换产生不同的微观物质活动,非有情物质的本体也有接收信息、储存信息和传递信息能量的功能,觉悟者,可以通过修正自己的思想言行,从源头上改善现状开创未来。
    6、“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的含义:(1)把精神活动的本体本源(或者说,精神意识的所在)称为心,那么能产生宇宙万有的真空的场能空间就是心。(2)精神状态决定了本体能量转换状态,佛法把精神状态清净无念,本体能量只在清净无色和洁净明亮本原物质之间转换的精神状态和本体能量转换状态称为“清净心”,把主观思想意念作用于本体源头能量转换产生了杂染物质活动的精神状态和本体能量转换状态称为“妄心”。
    7、自己的本体无形无色,肉体生命的死亡只是肉体功能的停止,而原本无形无色的本具能量转换和信息感应性能的本体场能活动还存在,所以,肉体生命结束后,自己还存在,并且还会随本体能量转换和信息感应性能产生的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的互为作用,再进行下一期生命活动。
    8、对空和对一切现有现象的执著分别都是迷执妄想,因为:真空不空生妙有,妙有无常为幻有,执有住空均迷妄,破迷除妄显本真;本性清静本无念,本体空相本无色,空寂之中显灵光,本觉见光不起念,灵光显灭刹那转,有如不生也不灭,此是一真法界境。
    9、“如来大道”是自性本来的运行规律;“德”是顺应自性本来运行规律只产生洁净、明亮、殊妙物质活动的清净、平等、纯善的思想言行(利益大众的没有执著分别和私心杂念的思想言行);“佛道”从作用上说是觉者的智慧德能对宇宙人生事物运行发展所起的净化、圆融和改善的作用,从存在上说,一是佛法的弘扬,二是觉者的本体能量转换活动回归如来(回归了自性本来的运行规律)建立净土世界;宇宙万有同体共源息息相关,成就佛道是自性价值的最高体现和自我完善的最高境界。“
    10、中国佛教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开悟时说的:“原来自性本来清净,原来自性本不生灭,原来自性本不动摇,原来自性本来具足,原来自性能生万法”是对自性本质和性能的精要概括。

    三、佛法的自性求证意境(先简要摘抄佛法论述,再对应理解领悟)

    (一)求证自性应具备的基本觉悟和基础条件
    1、发菩提心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是菩萨的四宏誓愿,发此誓愿就是“发菩提心”。
    “菩萨”是梵文“菩提萨跺“音义的简称,“菩提”意译为正觉,菩萨是正觉者、是成佛的必经身份,发菩提心是自性德能的正觉和求证的强大动力。
    2、恢复清净心
    《金刚经》说:“菩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菩萨为利益众生故应如是行布施”。
    解:
    恢复“清净心”是从源头上求证自性的必须条件。菩萨要面对现实,把各种执著和分别的贪嗔痴的思想言行修正过来(简称为修行),达到无所住生清净心,以此清净心开显如来智慧德相、利益众生、成就佛道。

    (二)明心见性(亲证自性的现量境界)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妙三菩提”。
    《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既见如来”。
    解:
    “般若波罗蜜多”是梵文音译,意译的意思是依智慧,从有种种迷惑和种种苦恼的此岸,到没有任何迷惑和没有任何苦恼的彼岸。“般若”是智慧,佛法称这种智慧的体用为“般若无知而无所不知”,即:本来没有知觉的真空的本体有全息感应功能。
    依“般若”观察事物为“照见”(本体有“照”的功能,能感知本体所照为“见”)。
    菩萨通过持之以恒的以利益众生、无所住行布施为思想言行准则的修行,净化了精神活动也净化了自身物质活动,在此基础上,当精神活动达到一念不生定力持久时,本体能量就转向了自身物质的更微观、更深(至空)、更广层次的序化,一念不生的定力越强,本体场能空间越大、稳定性越强。此过程可不同程度的开显出一些本体潜在功能(看见一般人看不见的事物现象、感受到一般人感受不到的境界),对看到和感受到的所有境界无所执住,就能不断深入开拓本体场能空间,达到照见五蕴皆空的境界(突破了一切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层次,“照”达诸法之空,“见”证本体之有),就探到了(融入了)真空的本体,由此,从源头上亲自感受、亲自看见和亲自验证了本体性能,佛法称这种亲证自性的现量境界为“明心见性”,佛就是依此境界的般若智慧得到了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译为无上正等正觉)。

    《妙法莲华经》说: “如来知见,广大深远,无量无碍,力无所畏,禅定解脱三昧深入无际,成就一切未曾有法”。
    《华严经》说:“菩萨摩诃萨,以如是智慧,入受职地已,即得菩萨离垢三昧、入法界差别三昧、庄严道场三昧、一切种华光三昧、海藏三昧、海印三昧、虚空界广大三昧、观一切法自性三昧、一切佛皆现前三昧、如是等百万阿僧祗三昧,皆现在前,菩萨于此三昧,若入若起,皆得善巧,亦善了知一切三昧所做差别,其最后三昧,受一切智胜职位,此三昧现前时,由大宝莲花忽然出生,其华广大,量等百万三千大千世界,以众宝间错庄严,超过一切世间境界。出世善根之所生起,知诸法如幻,众行所成。恒放光明,普照法界,非诸天之处所能有”。“其华常有无量光明,众宝为藏,宝网弥覆。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莲华以为眷属。尔时,菩萨坐此华座,身相大小,正相称可,无量菩萨以为眷属,各座其余莲华之上,周币围绕。一一个得百万三昧,向大菩萨一心瞻仰。佛子,此大菩萨,并其眷属,坐华座时,所有光明,及以言音,普皆充满十方法界”。
    解:
    对一切事物外不住相为“禅”、内不动心为“定”。
    “三昧”是正定和正定中感受的境界。
    “此三昧现前时,由大宝莲花忽然生出,其华广大,量等百万三千大千世界”与现代科学的宇宙大爆炸说对应。

    《楞严经》说:“妙觉湛然,周遍法界”。“如来藏妙明元心,离即离非、是即是非”。
    解:
    清净本体寂静不动有照的功能,清净觉性能感知本体所照而寂静不动,在这种情况下,本体能量就只在清净无色的如来本体和洁净明亮的本元物质之间刹那转换,此“离即离非、是即是非”境界,就是如来藏本具的“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离真空”的不生不灭境界。

    《楞严经》说:“世间之法,有因有果,无因无果”,“虽念念灭,因身业微尘力故而能转动”。
    解:
    根据《楞严经》阐述:性觉必明,自己不知,起一念妄想,欲明觉体,觉体并不是妄心所能明的,一念妄想(也叫妄动),便产生了妄能,使本来清净明洁的性体晦昧不显,本来无分别的自性因妄动而妄分为能(主观我)所(客观存在)两部分。妄想坚持欲明,晦昧与虚空相对而成动摇,是故产生风轮执持世界。坚依于觉而成宝,动摇之性而成风,风轮相磨擦而成火大,故有火光变化而生。宝体因明极而生冷,火光遇冷而上蒸,因此产生水轮含十方界。火势上升,水势下降,两种性质交错发明而产生地大。总之,从一念迷执妄想开始,妄想和妄相交替发生,递相为种,生灭不已,就是这个原因,世界从中成就毁灭,相续不断。另一方面,能受了所的限制(主观思想意念作用于本体源头能量转换产生的杂染物质活动,遮蔽了本体全息感应性能),听不能超越声的局限,见也不能超越色的局限,各种妄能相继成就,由情想合离,形成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四种不同的形式受生,更相变易。所有众生,受自己的业力牵引,或飞或沉,各往受报之处受生,以此因缘众生相续不断。
    不同的思想意念,作用于本体源头能量转换产生不同的微观物质活动,归类为黑色、白色、杂色、无色四种。一期生命结束时,本体场能活动从亡体分离出来,在自身场能空间范围内(意念专一定力强则自身场能空间大,意念散乱定力小则自身场能空间小,清净无想定力强者场能空间无量),洁净升华(命终时清净无念定力强者立即升天),染浊坠(命终时憎恨等恶念强者立即坠地狱),或成为中因身(中因身一般最多存在四十九天),各往受报之处受生(胎生众生,以自己的业力为因,所投父母为缘,三者业力互相缠绕而受胎),这样一期一期因果相续,形成一个携带迷执妄想信息储存的本体能量转换活动在六道(天、阿修罗、人、畜生、恶鬼、地狱)里,轮转往返生灭无常。明心见性的觉者,能超脱六道,回归如来不生不灭为无漏。

    (三)成就佛道(自性价值的最高体现和自我完善的最高境界)

    《妙法连华经》说:“诸佛世尊欲令众生闻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知诸众生有种种欲深心所住,随其根性,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力,而为说法”。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说:“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名,具来我刹中,如佛金色身,妙相系圆满,亦以大悲心,利益诸群品,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愿我智慧光,普照十方刹,消除三垢冥,明济众厄难,悉舍三途苦,灭诸烦恼暗,开彼智慧眼,获得光明身,闭塞诸恶道,通达善趣门,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若有众生,欲生彼国,虽不能精进禅定,尽持经戒,要当作善。所谓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欲,四不妄言,五不绮语,六不恶口,七不两舌,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如是昼夜思维,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种种功德,种种庄严,至心归依,顶礼供养,是人临终,不惊不怖,心不颠倒,既得往生彼佛国土”。
    《阿弥陀经》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华严经》说:“华藏世界海,法界等无别,庄严及清净,安住于虚空”。“此华藏庄严世界海,是毗卢遮那如来,往昔于世界海微尘数劫,一一劫中,亲近世界海微尘数佛,一一佛所,净修世界海微尘数大愿之所严净”。“此一一世界种中,一切世界依种种庄严住,递相接连,成世界网,于华藏庄严世界海,种种差别周遍建立”。
    解:
    觉者妄念不生的定力和利益众生无所住行布施的愿力所开显的本体场能空间为“功”、作用于本体的此种信息储存和产生的洁净美妙的物质活动为“德”。
    宇宙万有同体共源息息相关,无始以来,无量觉者以大慈悲(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和大智慧(究竟圆满、善巧方便)弘扬佛法普度众生,使无量众生转迷开悟,离苦得乐;无始以来,回归了如来的无量觉者,以无量功德建立和延续的无量净土世界,维系着宇宙的净化、圆融与和谐,为宇宙众生提供着清净本体的无量光明和无量能源。
    众生都有佛性,因为迷执妄想不能证得,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佛为众生指出的成佛捷径。西方极乐世界在娑婆世界的西方过十万亿佛国度,是阿弥陀佛,为普度众生,发了四十八愿,于无量劫,修菩萨行、积功累德建立的庄严美好的净土世界,众生只要发菩提心,愿生净土,以一念佛净念,断(或伏)诸烦恼妄念,达到一心不乱,由此净化形成的本体信息能量场,就能与阿弥陀佛的愿力场感应道交,临命终时,佛来接引,于一念顷生到佛净土,亲见如来境界,得无上正等正觉,永不退转。

             自性概要

    真空不空生妙有 妙有无常为幻有,
    执有住空均迷妄 破迷除妄显本真。
    本性清静本无念 本体空相本无色,
    空寂之中显灵光 本觉见光不起念,
    灵光显灭刹那转 有如不生也不灭。

    迷执妄想生染业 相续作用成六道,
    迷妄随业六道转 生老病死诸苦随;
    众生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自作自受是因果。

    觉者回头归本性 一念不生源头净,
    慈悲喜舍利众生 心量广大福慧增,
    功德圆满超六道 回归如来常寂光,
    不生不灭成佛道 普施众生功德宝。

    众生都有佛之性 妄念不断不能证,
    念佛伏妄最方便 求生西方佛净土,
    阿弥陀佛大愿力 临命终时来接引,
    于一念顷到佛土 受诸妙乐无烦恼,
    见性开慧觉无上 成就佛道不退转。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行善利众生 念佛归净土,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