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真法界就是整个宇宙,就是佛的无住即住之境。对于佛及菩萨而言,不存在愿不愿意来娑婆示现之说,相反,明心见性的菩萨法尔如是地要示现到人道来教化众生。我们这个特殊的时空点没有圆满肉身佛住世,这亦是缘于佛的慈悲,如果佛不示现涅槃,众生就有依赖的情执,更难于精进觉悟甚至懈怠修证。身处三界火宅而不自觉,识心攀缘于外自取妄果。被境所转,不得妙用。心侵染于五蕴亦不知其实如空华,亦难知其皆如来藏妙真如性。纵然佛示现了无余依涅槃但我们要明白,佛当下即安住于无住涅槃之境了。即佛已经住在这世相常住的一真法界中示现生灭去来的自性妙用。佛教化末法时期菩萨当广说一乘,导众归心。何为广说,就是表菩萨说法,法法皆实。触目菩提,不真何待?比如在佛说阿弥陀经中所说的广长舌就是表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是万化皆自,法法皆是自性的妙用。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亦表佛教化众生,语无虚妄。令得众生,入流照性。知有涅槃,不恋三界。这是让我们明白涅槃就在当下,世出世间,本然一如。烦恼即菩提,直心即道场。一真法界当下即是,法法即是。一时当下,一真当下,一念当下,涅槃当下。道行一乘,无漏真净。法报化三身一身,空不空三藏一藏。这就是极乐。没有哪一法不是极乐,觉本即自。心能转境,则同如来。我们就住在此空有不二、性相不二、能所不二、定变一如、动静不二、一多不二、净染不二、显藏一实、自心取供、因果一契之境。离即离非、是即非即。如幻三摩,不汝而谁?故诸佛唯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令诸众生从闻思修,而直入菩提萨婆若海,入佛知见,华开见佛。表你明理的当下你就已经证道了,分真当下。其后解行并重,知行在道。渐次修证,因次第尽。这里强调下,菩萨修证仍然是不离从闻思修,而直入菩提萨婆若海。正是文殊菩萨在楞严经中所言: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这个方便还是不离开闻在本识,即闻即修即证这个根本,以闻摄行,以行契心。心行不二,知行在道。如是修证,就是处变不惊,神定闲宁的定慧之方、真修之道。十法界则是方便而说,究竟说,每一法界,乃至随拈一法,当下即是具足一真法界之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