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见菩萨,而作比丘,独处闲静,乐诵经典】。 这里与修「忍辱」相对照。『而作比丘』是指落发出家。为什么与「忍辱」相对照呢?出家要有不可思议的忍辱精神。有些人即使想出家,他对着镜子看来看去:哎呀!头发怎么样都舍不得丢!一丢,留下个肉头,那像什么东西呀!你不相信你试试瞧,你来剃一天头,当一天和尚怎么样?看看你是什么滋味。当然这个是对真心出家了生死、度众生而言,这就不简单呐!你能对出家生起恭敬心,就有福报。即使今生不能出家,也为来世出家结下了缘分。 『独处闲静,乐诵经典』。『闲静』,不要打妄想,不要生烦恼,这也是修忍辱。佛在《遗教经》上讲,【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有些人叫他吃点苦,他愿意;要他持戒,也行;但修忍辱啊,可不容易!特别是在末法时代的众生,一张脸皮比纸还薄,伤及一点点个人的自尊心和利益,他会耿耿于怀,跟你没完没了,这种心态不能成就道行。『独处闲静』呐,世间法里叫「独善其身」。『乐诵经典』这个『诵』字可不是读,也不是背诵。『乐』和『诵』已经能做到圆融、圆满,道交感应。我当人就是『经』,当人就是『典』,这个『经典』就是讲宇宙人生本来面目。时时事事处处都知道自己即是万法,万法即是自己。始终保持这种心态,你会得到不可思议的灵感爆发,得到大自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