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佛弟子们的职场伦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1 23:01
  •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6448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论坛元老荣誉管理优秀版主突出贡献最佳新人灌水之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8 15:50: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2年秋,《净土》杂志邀请了一些来自四川各地的居士在成都共聚一堂,从个人修学的角度,以为中心话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展开了深入而坦诚的交流。鉴于个人对佛法的理解和修学水平不一,许多观点和做法也仅仅代表个人立场。

    佛法是心性修行之法,是可以贯彻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此次座谈会的可贵之处在于,通过这样诚挚的交流,我们提倡一种用佛法智慧指导工作、思考人生的良好风气,这也是八正道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切实贯彻与执行。

    (记录整理 王小雨)

    当断则断 远离恶业

    我学佛前,家里开了一家青梅酒厂,还有一家酒楼,主要经营的当然是荤菜。四川人爱吃鱼,我们家的鱼还是很受人欢迎的。后来我接触到佛法,成了佛弟子,我就跟家人商量:佛弟子不能饮酒,更不应该造酒、卖酒,这都是要招致恶果的,要尽早把酒厂和酒楼关了。

    起初家里人也有些顾虑,毕竟生意做起来很不容易。于是他们就商量,是不是慢慢地退出,有个两三年的时间,找到好的生意机会之后再关。我想起《孟子》里面讲的那个偷鸡贼的故事:以前每天偷两只鸡,现在每天只偷一只,就觉得自己进步了。知道错,就应该马上改,不能给自己找借口。于是我就把酒厂和酒楼都关了,现在我们做起了别的生意,收益也不比以前差多少。

    总之,我觉得佛弟子就是应该有点当断则断的气魄,不合乎佛陀教导的,就应该彻底远离。若只看眼前利益得失,亏了德行,将来损失更巨大。

    因果不虚 功不唐捐

    我经营着一家小型文化工作室,主要是定期举办一些公益讲座,讲授国学课程。因为我以前做过生意,有些微薄的积蓄,生活还过得去,因此,也就没有考虑赚钱的问题,只是一心想回报社会、利益众生、报佛恩。这是我最初的发心。现在我已经做了几年了,一直都是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坚持下来的。

    我有时候也会想,专门从事公益性事业,如果没有经济来源,迟早会做不下去的。但目前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是坚持,看有没有什么机缘,能够让我们的事业更长久地持续下去。

    不管能维持多久,我觉得还是要坚持自己的初发心,随缘去做,能做多久就做多久,但求尽力,不过多的想经济方面的回报。有些回报是看得见的,有些回报是看不见的。我们作为佛弟子,要坚信因果不虚,在这个问题上要有信心。

    摆正心态 戒贪戒瞋

    我是专门做股票投资的,说白了就是炒股。大家对我的职业有点争议,有说对的,有说不对的,各有各的看法。我的意见是,职业偏见不能有,关键是自己要把握一个度。有人炒股炒疯魔的,也有人做企业做疯魔的,关键是自己的心态。

    我一直把自己的职业定义为严格的股票投资,而不是投机为主的“炒股”。中国股市的特点是买入卖出的频率高,来回倒差价,就不能说是投资,而是投机了。当然,这个东西很难严格区分,投资里面有投机的特性,投机里面也包含投资的要素。我是佛弟子,遵循佛的教诲,戒贪、戒瞋、戒痴,时刻保持警醒,懂得知足和感恩。用这种心态去做股票投资,我觉得是无可厚非的。

    美国的巴菲特就是专门做股票投资的,他有上百亿的资产。他每年都坚持向全世界的穷人、妇女、儿童等慈善事业捐献大笔善款。从这一点来看,他内心是很慈悲的。他的这些善举为我们股票投资人树立了榜样。无论钱多钱少,我们都要积极回报社会,保持一颗慈悲心、感恩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