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任何领域的问题,佛法都有完整和清楚的解释。这是因为佛法是“究竟的智慧”,而不是“彻底的知识”。佛法指导我们怎么认识这个世界,建立所谓的世界观,还指导我们怎么看待自己的人生,建立所谓的人生观。在选择职业、认识职业和发展职业方面,佛法其实也有完整清楚的解释。当然,我们作为凡夫,是不是真的能够领悟佛法的真谛,则是另外一回事。 之所以这样说,有个缘故。就在前几天,河北省保定市,有一位十分虔诚的老居士跟我半夜通电话,谈论他儿子念书的问题,并且委托我在北京搞清楚最好的大学、最好的专业是什么,以便于他儿子选择。我就问,你儿子学习成绩怎么样呀?他说,儿子念高三了,成绩十分不好,他非常苦恼。而且,因为从小娇生惯养,生活能力也很差。 我当时给他的建议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放弃所谓“最好的专业,最好的大学”这样的妄想,考虑让他儿子去念一所职业学院,学一门可以安身立命的技术,先有能力养活自己,然后再考虑发展。他听了,十分忧虑,说,我怎么可能让儿子去做体力劳动、蓝领工人呢?那实在对不起儿子啊。我说,那你想让他做什么呢?他想了想说,应该呆在办公室,做些管理工作比较好吧。 我还可以引证两件最新发生的稀奇事情,来说明我们在看待职业问题上,有时候会陷入怎样糊涂的境地。这都不是故事,而是真实的新闻。 第一件事是:好几百人争先恐后地报考哈尔滨的环卫工人岗位。其中有很多是正规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其中的秘密在于,这个环卫工人岗位是事业编制的。很多新闻记者采访,得出来几个结论:本科生去做环卫工人,是浪费人才;环卫工人竟然也是事业编制,是浪费编制;大学生为了事业编制而屈尊去做环卫工人,是一种自轻自贱。这些结论背后,都说明了现在的人心是如何被侵蚀而变得愚昧和腐败的。 第二件事是:河北一个研究生,苦读三年毕业后,没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又回到了原点,到村里种地。街坊邻居议论纷纷难以理解。还有村民以之为“反面教材”教育孩子:“看他,这么多年学都白上了,以后不要跟他学。”他父亲觉得自己儿子作为一个研究生竟然找不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在邻居面前抬不起头,自己也搞得很没面子,一气之下,竟然服毒自杀了。 如果一个人没有接触过佛法,他对职业问题的认识,就很有可能出现偏差。他基本上就像海面上漂浮的一片鹅毛,随着这个世道起伏,随着职业的变换忽喜忽悲,就像个演员,掌控不了自己的命运。如果一个人,虽然信仰了佛法,但不努力在自己的职业中实践,也不能从佛法中得到真实的利益。因此,我常常觉得,讨论讨论我们对职业认识的偏差,是有必要的。这个具体而微的问题,也是引领我们深入佛法的一个契机。 古代人的职业观 纵观整个人类历史,职业观的发展变迁有一个基本上比较明晰的脉络。早期,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农业和战争。农业是人类生活的基础,而战争则是夺取、侵占更多土地的主要手段,因为古代的买卖关系和工商业不发达,战争比买卖所获得的利益,更加直接和快捷。 在《罗马史》一书中,作者就感叹到:在所有的职业里,没有比农民更加崇高、贵重而且优雅的职业了。其实原因并不复杂。农民掌握土地,通过种植亚麻和棉花,决定了人们能够穿什么衣服;通过种植谷物,决定人们可以吃什么东西;通过种植葡萄和果类,决定人们喝到什么酒和饮料。 同样,在古代的斯巴达国家,战士则是最尊贵、最受敬仰的职业。一般的人,没有财产、没有地位,是没有机会去当兵作战的。只有贵族子弟,才有机会上战场。因此每次战争结束,都有巨大的收获,包括金银珠宝和奴隶。这些士兵通过战争扩大自己的财产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