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学佛的人来说,别人欺负你,你该怎么办?佛教怎么解释这个?
答:
我们经常听到学佛信佛的弟子们宣传忍辱,也经常有人拿寒山拾得的问答来说,什么他人辱我骂我如何如何的,把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当做应事准则,也让许多不信佛法的人把忍等同于佛法的处世态度手段,说佛法无法应对争端,只知退让没有原则。 其实很多人不晓得什么是修忍辱,缺乏正确的分析思维。在佛法的道理上讲,忍的是个人“自以为”的辱,并不是不见世间事不知世间事。对于别人施加于己的欺负和争执,首先要分析情况,对于这个情况的实际分析理解缘由,佛法讲叫做如理作意:
1、如果对方仅仅是无聊的挑衅羞辱,没有任何对他人安乐的针对性,没有伤害性,也就是说对方根本就是个无理取闹的人,那么可以有节制的拒绝他,然后回避他。对于无聊的、无理的人,我们做什么都没有意义,所以而忍。就比如一只狗咬了我们,我们不可能去跟它学咬然后它去。对无理的无聊的挑逗的人,其实一样。所以说,面对他人的愚痴和无明,我们自身应该有自知之明,和自制力。
2、如果对方是因为自己、周边他人与他之间的行为冲突而发生打斗,那么一样也需要理智分析对错因由,该承认错误的承认,该反驳的反驳,有理立足不惧威胁,有所行动的目的不是争执“自我”的尊严,而是维护公义。而且特别注意的是当侵害大多数人利益的事时,自己出面的斗争是维护众生的和谐,是善事义举。即经论上所谓“若见危难困恶,随己堪任,予以解脱,做无畏施”。
任何处置都需要记住最前面的话,要如理作意,要理智,放下自我的无明,比如说因为维护他人利益时别人打我们,我们得守法,知道轻重,得充分把握自己,知道自己有没有这个本事抗衡,要知人知己,避免不在一个力量级别上的无益竞争,那也是无明。所以对事物的处理得使用智慧,想出多种办法,该报警该求助的就得及早。方法很多,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用清醒的思路去决策,而不是蛮干。有理、有智、有节,这就是以佛法去处事的态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