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8|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何为发愿?何为许愿?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10 19:14
  • 37

    主题

    2605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28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5 21:23: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发愿不是许愿

    佛法里经常有一个名相叫“发愿”,但很多修行人容易理解错。他们把发愿理解成许愿了。

    先解释这个许愿:许愿是对着“阿弥陀佛”求,求他老人家带我去极乐世界,让我也成佛。并且给出一个交换条件,我成佛之后,一定会回来度化众生。这是方便菩提心,但只能算作许愿,出发点比较高尚。不像对着流星许愿,只要能满足自己愿望就好。所以许愿是为了得到自己没有的东西而求别人给予。

    而发愿就不同了:佛法里的发愿或者说发明,这个“发”都必须解释为“成就”,所以发愿就应该解释为成就我原来的心,而发明就是成就我本有的法。外加四句,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即是法,法即是心。所以发愿和发明本来就是一个名相。

    再回到“发愿”,《阿弥陀经》中讲啊“已发愿,已往生,今发愿,今往生,当发愿,当往生”。如果用许愿,这个法就解释不通了。我才刚刚许了个愿,阿弥陀佛还不知道收到没有,我怎么就往生了?阿弥陀经人人解,真见其义有几人?如果真知道发愿的本来意义,就好解释了。我本来是佛,我现在只是知道了,所以说成就了我原来的心(本有的心),而成就我知道是佛的心就是本觉,就是佛,而知道是佛的这个心就是始觉。始觉本觉本是一心一觉,所以我往生了。

    所以《无量寿经》中的法藏比丘(阿弥陀佛)因地修行时,听“自在王佛”说法修行后,明心见性,但并没有成为圆满佛,以比丘身份就发了四十八大愿,普渡一切众生。这四十八大愿,每一个愿都是佛的果地功德,但法藏比丘当时没有成佛,如何能成就佛的这个愿?思之思之。

    唯有明心见性,才能真发愿,才是见本来心。而且当下发愿,当下即是。因为见道位的功德和证道位的功德无二无别,只有力量大小的差异。这就是即因即果、花开莲现。也是阿弥陀经说的青色青光、黄色黄光。也是净土大德说的“即心即佛”“一念相应一声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所以,佛祖拈花,迦叶一笑。佛祖拈花是佛的功德,迦叶看到了笑了,明白了佛的功德就是我的功德,所以佛给迦叶印记。笑即是发愿,佛的印记就是往生。活着往生的。

    说到这儿,您发愿了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10 19:14
  • 37

    主题

    2605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286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8-5 21:24:38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1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3044
    板凳
    发表于 2016-8-5 21:25:1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18 09:28
  • 879

    主题

    4736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924
    地板
    发表于 2016-8-5 21:33: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18 09:28
  • 879

    主题

    4736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924
    5#
    发表于 2016-8-5 21:36:48 | 只看该作者
    佛在《法华经·见宝塔品第十一》的偈颂里列举了九大难事做比较,以体现受持《法华经》之难。请看经文:

    诸善男子,各谛思惟,此为难事,宜发大愿。

    诸余经典,数如恒沙,虽说此等,未足为难。

    若接须弥,掷置他方,无数佛土,亦未为难。

    若以足指,动大千界,远掷他国,亦未为难。

    若立有顶,为众演说,无量余经,亦未为难。

    若佛灭后,于恶世中,能说此经,是则为难。

    假使有人,手把虚空,而以游行,亦未为难。

    于我灭后,若自书持,若使人书,是则为难。

    若以大地,置足甲上,升于梵天,亦未为难。

    佛灭度后,于恶世中,暂读此经,是则为难。

    假使劫烧,担负干草,入中不烧,亦未为难。

    我灭度后,若持此经,为一人说,是则为难。

    若持八万,四千法藏,十二部经,为人演说。

    令诸听者,得六神通,虽能如是,亦未为难。

    于我灭后,听受此经,问其义趣,是则为难。

    若人说法,令千万亿,无量无数,恒沙众生,

    得阿罗汉,具六神通。虽有是益,亦未为难。

    于我灭后,若能奉持,如斯经典,是则为难。

    我为佛道,于无量土,从始至今,广说诸经。

    而于其中,此经第一,若有能持,则持佛身。

    明心见性,要弘扬《法华经》,这是难事。为什么?因为它太简单了!你说这个冤枉不冤枉呐?最简单的事情变成了最难,这是我们众生的执著。当你读懂了《法华经》,读懂了《楞严经》的时候,你知道《法华经》《楞严经》最简单!你过去认为的我吃饭,你都错了,你都不懂什么叫饭。

    那个饭是饭吗?那个衣服是衣服吗?你一切的知见全部都颠倒了。许多人讲《阿弥陀经》最好懂啊!一读就懂。但是,你读懂了《法华经》《楞严经》才明白,这《阿弥陀经》你一句都不懂,一个字都不懂。连谁是你的老爸老妈你都不懂。他是你的老爸老妈吗?

    他一百年前是你的姥姥,一万年前是你家里养的一条狗,一亿年前是杀你的那个强盗,二亿年前是你的小外孙。你说你认识谁呀?我再告诉你,在三万亿年前他就是白骨精,你相信不相信?四亿年前他就是一堆臭狗屎,五亿年前是一个乌龟,你说他到底是谁呀?你不懂《法华经》《楞严经》,你谁都不认识谁!好好想想这个道理。

    那么懂了以后呢:姥姥姥爷也好,释迦牟尼、阿弥陀佛也好,泥巴瓦块也好,都是你呀!都是一个念在变现啊!你这个时候要自己打自己嘴巴:这么笨!这么简单的事情我却把它看的那么那么难。佛在《楞严经》又讲: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何藉劬劳,肯綮修证?成佛易如反掌,哪里劳你苦修?没有那回事。这里又讲多难多难。所以佛说难说易,全在审时度势。

    有些人认为把佛说成牛屎狗粪,他浑身汗毛直竖。这就是我们无量劫以来的执著,以这种心态,你将来很容易走火入魔。歪魔邪道魔鬼就是利用你这种分别心,他示现庄严相来戏弄你。你看看《楞严经》最后两卷讲的五十种阴魔境界。那些魔鬼都是示现毗卢遮那佛59,没有哪一个示现青面獠牙的魔鬼来做你的师父。

    魔只会示现庄严相,他不会示现恶相来引诱你。我们往往在定中看到那些庄严相,欢喜心;看到恶鬼相他知道来找我:师父啊!我看到什么什么了,你救救我啊!如果看到什么庄严相的话来讲啊,他还来教化我:师父啊!我证果了!就是这个样子。我把他批评一顿呢,他生烦恼了,好像师父是嫉妒心,还发信息来:你知道吗?我已是证果圣人。

    诸余经典——从这下面来讲,大家瞪大眼睛看啊!诸余经典,数如恒沙:除了《法华经》之外的一切的经典。但是说明,《楞严经》也是《法华经》。一切经典,包括《大方广佛华严经》,包括《金刚经》《六百部般若》,统统包含在内。虽说此等,未足为难:《法华经》《楞严经》之外的一切经典你全部能讲也不足为奇。这是第一个不足为奇。

    若接须弥,掷置他方,无数佛土,亦未为难:用手把须弥山提在这里—随便扔,扔到他方「无数佛土」,不是扔一个佛土,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你说这个人神通大不大呀?都是在调我们的心呐!你要知道受持《法华经》的人是多么地不可思议呀!

    若以足指,动大千界,远掷他国,亦未为难:用那个脚趾头把一个银河系垫在脚底下一踢:走!踢到其它的什么银河系里去了,也不足为奇。

    若立有顶,为众演说,无量余经,亦未为难:「有顶」就是第二十四层天,是色界天的天顶往上面。从二十五层往上是虚空天,有色界天有顶。一个人站在有顶——这是以上临下,来对无量的人讲无量的经,讲无量的经「亦未为难」。佛在这里是不是说,讲经不在于多,而在于真,要讲了义法。亦未为难,是说不足为奇。这是讲的四个「亦未为难」。

    若佛灭后,于恶世中,能说此经,是则为难:前面四个「不足为难」就是为了衬托这一个:能够讲《法华经》这是难得。在下面这段偈颂呢,佛专门赞叹受持《法华经》的人。在后面《药王菩萨本事品》是把受持《法华经》的菩萨说为「菩萨中的菩萨」。

    假使有人,手把虚空,而以游行,亦未为难。于我灭后,若自书持,若使人书,是则为难:虚空有没有边啊?有没有坏呐?虽然无边无坏,这个人却能够用手抓住虚空,还到空外之空去旅游——别说没有这样的人,就是有这样的人,佛说不为稀奇。那么在佛灭度以后有人能够「书写受持」,注意啊!

    若自书持:持是表明白了《法华经》的真义;而且他也可以教人书,这样的人难得。那也真是把受持《法华经》的人赞叹得无以复加呀!不要说看到有人把住虚空,如果我们看到一个人把前面的这条运河扛在肩膀上,你们可能大叫:哎哟!佛来了!可能谁也不听印广师讲经了,是不是啊?或者有人把这个宝塔用手顶起来了,跑到扬州街上去看:走!去看那个人把文峰宝塔用一个指头顶起来,快去啊!

    佛在所有的经典上,打了这么多比喻,集中体现出他的智慧,集中体现出他的良苦用心:他不惜一切代价,就是来讲《法华经》的殊胜。

    若以大地,置足甲上,升于梵天,亦未为难。佛灭度后,于恶世中,暂读此经,是则为难:脚用来走路的,你却一边顶着地球,一边还走到梵天上去,是不是很困难呐?佛认为这样也不足为奇呀!能够在佛灭度以后的「恶世中」——我们现在就是「五浊恶世」——暂读此经,都了不起。何况我们天天读啊?何况我们还来听啊?何况我们还读懂啊?

    假使劫烧,担负干草,入中不烧,亦未为难;我灭度后,若持此经,为一人说,是则为难:这个「劫烧」可以理解为整个虚空世界无处不烧。一个人担着干草——不是湿草,就是湿草也要把它烧掉,何况是干草——能够在大火之中草叶都不坏,没有什么了不起。在佛灭度以后能够为一个人说《法华经》,「是则为难」,都了不起。

    若持八万四千法藏,十二部经,为人演说,令诸听者,得六神通,虽能如是,亦未为难。于我灭后,听受此经,问其义趣,是则为难:这里「八万四千法藏」是表无量的经典,「十二部经」也是表无量的经典,「十二部经」就是「八万四千法藏」,「八万四千法藏」就是「十二部经」。

    「十二部经」是用十二种体裁来讲经,就像我们写文章,有散文、小说、诗歌、词曲、小品、相声……十二种体裁:长行、偈颂、譬喻、本事、本生、授记、论议,等等。也就是说,一个人能讲无量经典无量法门,这是第一;第二呢,你还能令听到的人得六神通——五神通不足为奇,天人鬼畜都有,六神通其中有一个漏尽通,已证阿罗汉果位——也就是把这些人都培养成为超越三世六道轮回的圣人,他自己起码也是阿罗汉,你即使能够做到这样,不足为奇。

    而佛灭度以后能够「听受」《法华经》,「受」就是见道,不见道你不能认可,不认可你不能接受,这个「受」是「正受」。现在许多人都是迷信的「受」,他受持一部经根本都不懂。所以这里「问其义趣」,「问」已经进入学问。他明白这个道理以后进一步深研,养悟,提升道行。能问的人他已经进入境界。

    从这里开始,这是读无量经,另外前面的「若立有顶,为众演说」,站在二十四层天上「为众演说」是不是无量人啊?那么站在有顶天上是不是虚空级的大法师啊?他不是我们这个地球级呀!也不是国家级,也不是省级啊!是虚空级的,面对无量大众,宣讲无量经典,把无量人培养成为阿罗汉这样的法师,都不如受持《法华经》的菩萨,这个道理我有没有讲错呀?好好对照。所以我们就要明白我们能够信解受持《法华经》的人是谁。有道无道自己知道。

    若人说法,令千万亿,无量无数,恒沙众生,得阿罗汉,具六神通,虽有是益,亦未为难。于我灭后,若能奉持,如斯经典,是则为难:前面已经有了「无量无边」,佛在这里感到讲得还不过瘾,讲得不明显。本来前面「若立有顶为众演说」是不就无量了?这里又讲:「令千万亿无量无数恒沙众生证阿罗汉」,都不如能够信解受持《法华经》的菩萨。这两句话是为了讲一个事情。若能奉持《法华经》,这是很难得。

    我为佛道,于无量土,从始至今,广说诸经,而于其中,此经第一:

    佛进一步来强调。「我为佛道,于无量土」这是讲空间;「从始至今」这是讲时间;「广说诸经」这是讲无量万法;「而于其中,此经第一」,无分别不妨分别,这是提纲挈领。若有能持,则持佛身:读懂了《法华经》「一心三藏」,当下妄心往生到真心、当下凡夫的业报身即是菩萨愿身。这是「则持佛身」。

    这是佛惟恐一些人利用所谓的神通小术、旁门左道来诋毁正法,举了这么多例子。我们不能迷惑颠倒啊!如果现在有一个人在外边腾云驾雾,我估计起码要走三分之二的人,「赶快去拜佛啊」,又一把鼻涕一把泪呀,「佛啊,你来给我们摩摩顶吧,我们不再听印广师在那里胡说八道啦」,是不是啊?

    有些人对神通可感兴趣了!佛在《楞严经》中所讲的五十种阴魔境界里解释得更详细。在七菩提分中讲,把境界都要舍掉;好的境界不去攀缘,恶的境界不要恐惧,都是我。各种境界出现,你都可以给他传「如来藏」心法——佛来佛度,魔来魔度,任何天魔外道都不能奈你如何。

    这是佛在《法华经》所讲:我独无所畏——一个人独闯十法界无所畏惧,问题是你有没有明白「如来藏」的道理。因为受持《法华经》得诸佛护法,你心里是亮的;如果不是真心受持《法华经》,又当别论。有人念阿弥陀佛,说:「阿弥陀佛啊,你让我那个媳妇早点死吧,把她的寿命给我吧!」你这也叫念佛?是不是?发心一定要真实,这样你已经把自己保护起来了。

    你不要老想人我是非,想些阴暗的事情,否则你必然走火入魔,那魔鬼都处在黑暗中;心一定要亮堂,周边的环境再好再坏,我们也要把它看得很好很亮堂,只有自己救自己。那些把别人看得很阴暗的人,自己脸上鬼气都很重,阴气缭绕,这些人都不会长久的;你把别人想象的很坏,别人不会因为你想象坏他就坏,你自己倒是真变坏了,就是在《楞严经》讲的六交报。我们的心就是一面镜子,人来现人,鬼来现鬼,华来现华,癞蛤蟆来现癞蛤蟆,你的心里想什么东西他就现什么东西,就在你心里种下种子。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22-7-21 10:24
  • 2118

    主题

    2万

    帖子

    1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682

    活跃会员最佳新人灌水之王论坛元老热心会员突出贡献

    6#
    发表于 2016-8-5 21:54:48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22 11:52
  • 271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2799
    7#
    发表于 2016-8-5 22:03:1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22 11:52
  • 271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2799
    8#
    发表于 2016-8-5 22:03: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22 11:52
  • 271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2799
    9#
    发表于 2016-8-5 22:03:5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22 11:52
  • 271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2799
    10#
    发表于 2016-8-5 22:04: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