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一心三藏,兼答某佛友关于“坛经”的三个问题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主题

96

帖子

113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3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3 16:39: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去年在“佛教网”www.shixiu.org 讨论中,就某佛友问难的三个关于坛经的问题,写了一篇关于“坛经学习”的心得报告,主要还是用《楞严经》法理法义进行了解答,现在分享出来,恳请斧正!
下面先列出佛友的三个问题:
1、佛教中所谓三藏,佛所说者称为经,如《妙法莲花经》《楞严经》等,佛所制戒律称为律,如《四分律》等,其余如祖师菩萨所作,称为论,如《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等,那么《六祖坛经》既非佛说而是祖师所说,因何称之为“经”?难道六祖所说即同佛说吗?
2、关于经文内容,在六祖答关于念佛往生品中,有“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一句,那么请问师兄,《佛说阿弥陀经》言: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彼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西方极乐世界,连恶道之名都没有,何来“西方人造罪”一说,请师兄慈悲解答。
3、经文云:使君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
行十善在佛教是安乐道,即来世生得生人天的果报,然人天两道尚在六道之内,若福报尽依然堕落;往生是脱出六道,在解脱道,即自此不入轮回,不再受六道之苦。
请问: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是指“人天道享福报蛮好,何必一定要脱出轮回”的意思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主题

96

帖子

113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36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8-3 16:42:18 | 只看该作者
一、        佛出世的本怀:
佛在《法华经》讲: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开佛知见、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欲令众生入佛知见故!
论说法,似有次第;论究竟,实当下即是!
在佛方面,开、示佛知见;在众生:悟、入佛知见;
论开、论示,因其即有;所以《华严经》云: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
论悟、论入,因其本是;《华严经》云: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所以,诸佛出世,唯以一事:开、示佛知见;别无它事
所以《法华经》云: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
众生位上:闻佛开示,而悟,后修而入佛知见;故祖师云:学佛以明心为要!

二、        佛菩萨教化众生的手段:普门示现!
众生因迷失自性,轮回六道;迷有深浅,故有种种执着,种种烦恼,总类八万四千;
佛菩萨说种种法,为治众生种种执;故说佛菩萨无心,以众生心为心。众生心者:或曰烦恼、或曰执着、或曰根性;故佛说八万四千法门,或因缘、或四谛、或偏、或渐、或顿、或圆,皆令当机当下识得,回头是岸。故佛出世度生,皆以普门示现!
在释迦牟尼佛有五时说法之分,三乘、二乘、一乘之别。
1、华严时,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称性说法,度大菩萨;
2、阿含时,为小乘根性说法,度钝根基众生;
3、方等时,继续接引小乘入大;
4、般若时,从大乘继续善巧的开示一乘教理;
5、        法华时,佛直抒本怀,为说诸法实相之理,会三归一,说真实佛法
6、        应以大乘得度者,即说《华严》
7、        应以阿罗汉得度者,即说四谛法
8、        应以辟支佛得度者,即说因缘法
9、        应以佛乘得度者,即说《法华》
此为应以什么法得度者,佛即说什么法
应以什么身得度者,即现什么身度之,所以有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普门示现。广而论之,何止观世音菩萨,诸佛菩萨皆是普门示现而度众生。比如:
同一菩萨,同一时间,在甲地说禅宗,在乙地说净土;
同一菩萨,同一地点,不同时间,说不同法门;一时说禅宗、一时说净土;
或于唐朝示现甲法师讲《华严》
或于明朝示现乙法师注《无量寿经》
或于清朝示现丙法师解《楞严经》
(此论同修不要执着,比喻而已)
此正所谓,佛菩萨无心,以众生心为心,因众生有执而应身讲法,度脱众生,奈何众生障深垢重、我执未去,又生法执,执佛法而妄生猜忌,以此经破彼经,以此法破他法!徒造轮回。我等当慎而观照!
三、        众生学佛法的次第
六道险恶,三宅不安,众生求出,须遵佛语!!!
1、修行之要,在于明心:
(1)、《楞严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2)、《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行诸善业,是名魔业;
(3)、《坛经》五祖云: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4)、《坛经》云:若识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5)、《坛经》五祖云: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6)、印祖《文钞》之“金刚经功德颂序”:然五度如盲,般若如导。五度无般若,不能究竟到彼岸,不得称为波罗蜜。而般若如心,五度如身,般若无五度,亦不能究竟到彼岸,不得称为波罗蜜。若二者具足,则一一度皆可究竟到彼岸,皆得称为波罗蜜也。;
(7)、净空法师讲:明心,六度是波罗蜜;不明心,六度不是波罗蜜;不是波罗蜜,即是人天福报,是轮回业;切切!!!!!!!
        (8)、《楞严经》云: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佛此开示,应当警醒诸修行人,不明心,而修行,冤枉受轮回!!!!!!)。
可知:欲了生死,只有一路:见性!!!!!!这是凡、圣分界线;或者说,这是修行人开始修行的分界线,没有见性,无论诵经、念佛、拜佛、造塔,皆是盲修瞎练,是求福报,不是出离;(是为福德,没有功德)
2、明心之后,行六度万行,皆具波罗蜜,而圆满佛道;
3、净土法门,专指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净土法门,是行门,靠阿弥陀佛愿力加持,报生西方极乐世界,在那里亲近佛菩萨,学习《楞严经》、《法华经》明心而行六度,最后圆成佛道。
佛出世只有一件事,开示众生佛知见,即开示真心本来面目而已,真心者:自性、自心、如来藏、本来面目、佛性、法性也;悟、入佛知见是众生份的事;

四、《坛经》、六祖的示现:
上说佛菩萨教化,皆是普门示现,随着时间、地域的不同,佛法又逐渐分为不同宗派,外人执为分歧、矛盾,实际皆是普门示现,随应不同根基、不同执着的众生;后人从此反观,当能从当时的注疏看出当时当地众生之“执”病!。而不应以此病非彼药、此药非彼病!而妄造谤佛、谤法、谤僧之业!
禅宗发展亦复如是:
1、下面摘录宣化上人《六祖坛经浅释》之“前言”部分:
当时中国的佛法,似有似无;好像有佛法,又好像没有佛法。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当时的佛法,只是在那儿做表面工作,如诵经、研究经典、讲经等,甚至拜忏都没有。当时一般的学者,就拿佛法当学问,在那儿互相讨论研究。
执相昧性:凡夫,落于六道;
执性昧相:二乘,偏空涅槃;
性相不二:佛菩萨
2、所以,当时的修行人,因为执“相”修行,皆落入福德,而非功德,不能解脱,正如五祖所说,皆是求福报而不求出离。因此才有达摩初祖到惠能六祖的示现,才有《金刚经》的兴盛。
3、《金刚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4、        到了六祖惠能大师时代,禅宗气氛逐渐浓厚,所以六祖的示现处处破执,可以说是破的彻底痛快,不挂一物。开创了中国禅宗之风!。所以看六祖明确说明:为上上根人说,小根之人,闻此顿教,犹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长,小根之人,亦复如是。
5、        在《金刚经》佛为破众生“执相”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菩萨无我、人、众生、寿者相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若人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6、六祖的示现,处处有“破相”之示现:
a)示现不识文字;文字无关智慧!
b)开示三皈依,为皈依“佛、法、僧”正名为“觉、正、净”破众生执着佛就是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那样有形有相的佛。
c)开示录命名为《坛经》,佛知见即可名经;破除修行人对佛经的执着!
这皆是祖师为破除修行人执著“相”而示现的正法。可谓“悲心切切”
1、        不识文字,令修行人离开文字相,入般若智慧
2、        觉、正、净:令修行人不执著佛法;(法尚应舍)
3、        《坛经》,令修行人,不执著佛经相。
皆与《金刚经》一脉相承。此正与仙霞禅师劈佛像有异曲同工之妙。令当机人顿悟自心。若修行人执著劈佛像为真而妄学法师劈佛,直造阿鼻地狱罪业;若又执著禅师劈佛为咎,又造谤佛谤法谤僧之罪;皆因皆是识心计度,执著外相,不识自心也。岂不可怜?
7、《坛经》之“疑问品”第三中关于“西方极乐世界净土”部分,祖师为破部分修行人执着西方极乐世界,而示净土在目前、在身,皆是“向上一着”,令人当体识得,何须定到西方?此对当机即是良方,对下根或为毒药,行人当细心体会。免生歧义。

故曰:何其万法,即是自性;何其万法,本无生灭;何其生灭,皆是真心;

点评

帖子写到如此见地,见性明了,随喜赞叹  发表于 2017-6-1 15:40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主题

96

帖子

113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36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6-5 09:17:54 | 只看该作者
作如是观 发表于 2016-8-3 16:42
一、        佛出世的本怀:
佛在《法华经》讲: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开佛知见、欲示 ...

这么老的帖子师兄也看到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