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大师是天竺人,家里世代做宰相。他的父亲鸠摩炎聪慧且道德高深,为了躲避继承宰相官位,离开天竺到葱岭出家。龟兹国王听说后,十分敬重鸠摩炎,亲自迎请他为国师。国王有一个妹妹,二十岁,异常聪敏,看过的书马上就能背诵。她的身体上有一块红色的胎记,据说是生智慧之子的征兆。很多国家来向龟兹国王妹妹提亲,她都没有答应。见到鸠摩炎之后,内心生出钦慕之情,就逼鸠摩炎还俗和她结婚。怀孕的时候她智慧大增,突然没有人教就会说天竺语,凡是有任何问题,都能详细解答,说话精深凝练,令人赞叹。罗汉达摩瞿沙说:“这一定是怀上了智慧的孩子。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舍利佛尊者,人称‘智慧第一’,住胎的时候,他母亲也是这样。” 罗什大师的母亲后来出家修道,精进不懈怠,证得初果须陀洹。大师在七岁的时候也出家了。拜师诵经,一天能诵读千首偈子,共计三万两千字。师父为他讲解经文大义,他都能通达无碍。后来,大师又遍访名师,学习各种经教,包括外道的经典书籍,都能够听闻一点儿就完全了悟。罗什大师的母亲后来证得二果,又去天竺,证得三果。去天竺之前,母亲对大师说:“法华、方等、摩诃般若这些经教,应该传播到东土,在震旦大兴,都要依靠你的力量,但是对你自身却没有好处。”大师回答:“菩萨道不计较自己的利益,只要能让大教得以流传,让众生开悟,即使我自己经历火烧之苦,也没有什么遗憾和悔恨的!” 龟兹国王迎请大师回国,为大众演说经典,西域各国对大师都极其敬重。大师讲法的时候,各国国王长跪在大师座位旁,让大师踩着自己的身体登上法座。大师的盛名传到中国,前秦国王苻坚命令大将吕光带领兵七万人,攻打龟兹及乌耆,只是为了能得到鸠摩罗什大师。后来,苻坚被姚苌害死,吕光也死了,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动和阻碍,在弘始三年十二月,鸠摩罗什大师才来到长安,受到了姚兴的隆重接待,奉为国师,请大师到西明阁和逍遥园翻译佛经。 鸠摩罗什大师通达汉语之后,发现旧有的翻译经典有很多错误,不符合梵文本的原义。姚兴就下令,让僧人僧迁、法钦、道流、道恒、道标、僧睿、僧肇等八百人做大师的助手,一起翻译佛经。又召集各地有志翻译佛经的沙门二千多人,共同翻译《妙法莲华经》。鸠摩罗什大师诵读梵文本,并将其口译成中文,僧睿等人用笔记录下来。翻译到五百弟子授记品的时候,大师说:“竺法护法师翻译的这句‘天见人,人见天’,意思和梵文本一样,但是文字太过朴素直白。”僧睿应声答道:“改成‘人天交接,两得相见’怎么样?”大师听了非常高兴。 鸠摩罗什大师一生共翻译经论九十八部四百二十五卷。另外,大师还写有《实相论》、马鸣、龙树、提婆达多等传,注解《维摩诘经》,还有其他的著作流传于世。佛法传到东土,能够广大弘扬,教化众生,很大程度上依赖鸠摩罗什大师的力量。 相传鸠摩罗什大师是文殊菩萨的化身,灵山法华一会的发起人,现在又化身来翻译《法华经》。大师执笔书写的时候,笔上常常放光,光中或现文殊菩萨身,或现佛身。后来大师生病,口里读诵三番神咒,让弟子诵持来延寿治病,没有效果,知道自己离世的时候到了。大师去世前和弟子告别说:“因为弘法的因缘相遇,我的心愿还没有完成,就要和大家告别了,很难过。如果我翻译的经典没有错,那么焚身之后,我的舌头就不会焦烂。”大师火化之后,果然舌头保持完好。 ——《弘赞法华传》、《法华传记》
2.《妙法莲华经论》译者菩提流支 西域沙门菩提流支是北天竺人。他精通经藏、律藏、论藏,这些集结了佛陀弘法教义的经典。发愿弘扬佛法,在北魏永平元年来到中国。宣武皇帝颁下诏书,请菩提流支在北魏第一大寺永宁寺翻译佛经,下令七百名僧人做他的助手。经论的梵文原本有万甲,翻译的经文堆满了整整一间屋子。菩提流支非常聪慧,擅长文字,还精通咒术。一次,他想要沐浴,恰好弟子都不在身边,没有人帮他打水。菩提流支拿起杨柳枝,向着井中持诵咒语,才几遍,井水就涌到了井栏的位置。菩提流支就用钵舀水来洗漱。旁边的僧人看见了,都称叹神奇。菩提流支说:“这种术法在外国很普遍,这里没有人用,就以为是圣人才能做的事情。” ——《弘赞法华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