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华会、楞严会上,佛反复叮咛,修行人没有离开道场,当下证到多少多少果位。这是不是亏于「三昧」的定力啊?当下就定。这是世界观的转变,叫「三昧」。世界观一转,你没有办法再转回来。比如世人认为人就是人、畜生就是畜生,他这个世界观,没有学佛法你能不能叫他转过来啊?你跟他讲:「不是,人跟畜生都是一样的」,他怎么样都不相信;当明白了「如来藏」道理,他知道人啊、鬼啊、畜生都是一个念变化出来的,是不是转过来了?开了智慧的人没有办法退转的,这就叫「三昧」,「三昧」不可转。
庄严王三昧:观照为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诸佛菩萨到世界上来教化众生不光是言教,而且还重身教。当然这个身教来讲,不是自己可以刻意地装出来的,「依报随着正报转」,慈悲柔软之人,言谈举止都能显现出慈悲柔软的这种气质。所以佛在成妙觉果位以后,还要花一百个大劫专门修相好,成就一百种福报,才成就一个相好,最后才圆满。到了「庄严王三昧」,由于他这个心没有任何执著,他能示现出各种各样的形相。包括音容笑貌,该现慈悲就现慈悲,该现凶恶还要现凶恶,他已得到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