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故当知,行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这段经文来讲呢,是佛在每一段的最后都是这样讲,所以就告诉我们,这个我们过去讲,成佛,不从修得,不修不得,那么我们讲我们受苦报,不从造业得,是不是,有了苦报,做鬼做畜生本来就是啊,但是不造业也不得,是不是这个道理啊,一样的道理啊,我们要把它圆融起来,这样我们是不是就是应付自如了,是不是,只看我们怎样用心,所以[受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是不是就是讲这个道理啊,这就是明心见性之说。那最后来讲我们一般的观照,是要多加一句,[是故当知,受阴虚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如来藏,如来藏,自己跟自己捉迷藏,所以这个东西本来就有的,所以我们就解决造什么业,就得什么受,是不是,造佛业,得佛受,我们这个讲法呢一般的是撇开,也没有完全的撇开祖师大德的教诲,把它变成我们生活中比较容易感觉到的这种心法,我们来沟通,所以破除了受阴的话呢,也就等于破除了见浊,[见浊见浊]就是我们对当人当下,以及对周边环境在认知上,发生了根本的颠倒,破除了见浊,就是知道我们人的各种各样的果报是怎么回事,生死轮回是怎么回事,我们种种的行为是怎么回事。前面讲破除了劫浊,是我们所看到的时间,空间万法,在具体的动上,他是怎么样形成的。而见浊主要是指,我们的种种的行为,生住异灭种种变化现象是怎么形成的,但我们不要把它绝对分开。那对劫浊的看法是不是也是知见问题啊,也是见浊,所以破除了见浊的人,我们自己平常,经常检验自己的一个起码的标准,叫什么,受苦有乐,是不是,一般的来讲,你没有感到什么痛苦。烦恼的时候,要解决这个问题,跟[烦恼浊]是不是有一定的关系啊,烦恼浊的基础就是见浊,是不是,没有见浊,他不会生烦恼的,所以当你生烦恼的时候,你这个见浊还没有破,是不是。受阴还没有破,你还有种喜怒哀乐那种感受,我们在看到别人受痛苦,别人在迷惑颠倒的时候,我们也会生烦恼,甚至生憎恨心,那么菩萨生这种嗔恨心不一样,他有功德,跟凡夫生烦恼心不一样,因为他那个烦恼心不是为自己,是不是啊。[节选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