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人无故,以二手掌,于空相摩]这就是比喻我们造种种的业,这里造业呢,既有凡夫造凡夫业,也有菩萨造菩萨业,造什么业就得什么报,那么这种,用手摩,两手相摩包括作种种业,造种种业来讲,他也是我们本来所性具,每个人都有性具功德,问题你在哪个方面执着,你就在哪个方面轮转,在我们仓库里,随时可以拿出来,这不是心外求法,是我们自己的法,就跟演戏一样,你演什么样的角色,你看三句话不离本行,你叫那个陈佩斯来演毛泽东,来演周总理,他怎么样演都演不像是不是。你让葛雄去演黄世仁,他能不能演的像啊,所以凡夫的习气,圣人的习气,菩萨的习气,鬼的习气都是靠我们自己熏修而成,大家明白这个道理了吗,就跟我们平时你看那个手怎么搓法,也就是我们言行举止,怎样来约束,就这个道理,你造什么样的因,就得什么样的果报,这是受阴最敏感的问题。所以[妄生涩滑冷热],涩滑冷热就是各种各样的感受,各种各样的苦报,或者福报,这个[涩]一般的是指在三恶道中,众生那种苦受。[滑]一般是比喻在人道、天道的那种快乐的感受。[冷]一般的是指小乘修行人,那种枯燥无味的感受,也叫苦受,还有讲我们,虽然是发的要成佛的心,但我们有种种修行是不是感到很紧张啊,是不是感到是一种负担啊。[热]受呢,冷与热相对而言,这个[热]也是指菩萨道的人,特别修大乘菩萨道的人,他虽然修的很苦,但是他也感到很高兴,是不是,要这样想,各种各样的受,全靠我们怎样用心,就是这个比喻。所以当我们在见道位,明白了这一切的苦受、乐受,都与我们的心性、心行相关,明白了一心三藏道理的时候,在见道位、在证道位我们就可以体会,感到环境对人有约束的时候,感到周边的环境对自己不利的时候,我们体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我们自己可以问自己。比如一个已经看破了红尘,已经明白了吃苦就是消业,就是解脱,明白了过去现在未来都是我们自己,解除了对死亡的恐惧,我们就问问自己,比如说,我们面对灾难的时候,我的心态怎么样,比如说马上就要放原子弹了,你怕不怕,比如说马上地震就要来临,你害怕不害怕,比如说把你投到监牢里,你自在不自在,这个时候检验我们的受阴破的怎么样,人家瞪你一下眼睛,摔你一个耳巴子,你会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你是什么感受,我们可以瞒的过别人,但是一定瞒不住自己,是不是,如果在这方面欠缺,你就要用功,继续观照,对如来藏的道理观照的怎么样,全靠我们怎么样用心,一定要做个老老实实的修行人,自己时刻把握好自己,我们自己要检验自己,你瞒不过你自己。你也瞒不过别人,就如师父所说,师父对所有人心里都有底,他看你眼睛眨一眨,他就知道你心里想什么,可别小看师父,主要的要我们自己把持自己,一句话半句话师父就把你这个人看透了,师父只以一心三藏来印证人,师父就知道你的我执破的怎么样,所以我们要想了生死,你是离不开师父的,你没有办法来印证自己的时候,你可以向师父请法,你遇到什么事,怎么样怎么样。不是我们把话说的比天还要大,就是有修行,不一定,那是不一定,往往一秒钟,半秒钟,就能判定你这个人的境界,你能不能成就,能不能往生,所以这个受阴是个最基础的问题,懂不懂啊,解除了受阴,真正解除了受阴的人,告诉你啊,他当下就解除想阴,当下就解除行阴,圆顿大法是圆融的。他色阴、受阴、想阴、识阴,可以成就于你一念,成就于你一时,圆顿大法跟方便法不一样,方便法要通过修行,一步一步修,一步一步证,到了哪个境界。圆顿大法,他不历阶梯,所以往往佛给菩萨授记,你看那《释迦牟尼佛传》,一个人跪下来讲几句话,头一摸,好,解脱了,听话要听音,一定要记好,无量的解脱功德,可以成就于一生,一时,一念,就这么厉害,只看你的心解脱了没有,我们一切的种种妄想,首先从第一念直觉开始,是不是,从第一念直觉开始,所以讲到这一段的时候呢,我们特别的强调一下。[节选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