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跏趺坐",就是结左右两脚背于两腿股上的坐姿,俗称"盘腿坐"。据传,这是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修行悟道时,身端心正,安稳不倦的坐姿。又据慧琳著《一切经音注》卷八记载,这种坐姿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把两脚交叉放在左右两股上,叫做"全跏坐",俗称"双盘腿坐";在佛教内部,又把右脚背先压左股,左脚背后压右股的坐姿称作"降魔坐",多用于禅宗。若顺序相反,称作"吉祥坐",用于密宗称"莲花坐"。另一种是只把任何一侧的脚背压在相对方向的腿股上,叫做"半跏坐",俗称"单盘腿坐"。 在结跏趺坐时要求"闭目,以舌顶腭,定心令住,不使分散",此时一般用自然呼吸法,主要在于以此来调息调心、诱导入静,所以,佛家禅修重在求精神超脱,但不重视修命。 对常人来说,向往结跏趺坐的飘逸庄严,往往容易流于叶公好龙。因为坐上一个小时就坚持不住了,其实,结跏趺坐首先就要盘得腿疼,这就是改变凡夫的习惯,要慢慢疼到坐骨、疼到腰部、疼到头顶,要疼到遍身流汗,一定要经过这个痛苦的过程,才能使全身血脉都被打通为止。那时,一旦盘腿坐下,参禅的修行者就陷入了冥想之中。盘腿的姿势能最长时间保持身体的静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