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生死自己了,自己吃饭自己饱。那么要了生死,还得要参禅!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再举一个很浅的譬喻,一样都是人,有鼻子、眼睛、嘴巴、耳朵,五官具足。但是所好的不同,有的欢喜发财,有的欢喜做官,有的欢喜种田,有的欢喜做工,有的欢喜读书──一生手不释卷,总拿着一本书来读书;各有所好。还有,有的欢喜吃甜的,有的欢喜吃酸的,有的又欢喜吃苦的,有的欢喜吃辣的,有的欢喜吃咸的;酸甜苦辣咸,也是各有所好。那么他所好的他就认为是好,他所不好的就认为是不好;好的就是妙,不好的就是不妙。
那么各位现在参禅,这个参禅就是妙;不愿意参禅的人,就说这是不妙:“啊,坐到那地方,有什么意思?坐那地方睡觉?坐那地方打妄想?啊,懒得那么样子,什么也不干!什么工作也不做!这样一个人,这简直是世界上的废人!若都变成这些个人,那这世界就完了!”你看,他讲得很有道理的!这打坐的人,一听见有这种的批评,有的:“喔,他说的有道理,我不要参禅了,做其他有用的事情去了!”那么就跑了。有的一想:“啊,这个人太可怜萝!他怎么一点也不觉悟这个世界上的苦呢?他这样讲话,是有很重的业障啊!十方诸佛菩萨!帮助我快点开悟,我好把这个业障重的众生度他反迷归觉,令他不再毁谤修道的人!”你看,一样的话,有的人听了就跑了,有的人听了就要发菩萨心来教化这个众生。
那么发菩提心教化这个毁谤参禅的人,就认为参禅是妙的。跑的那个人呢?就听毁谤参禅的这个人所说的,说这是不妙的。所以你想究竟是个妙,是个不妙?妙在什么地方?不妙又在什么地方?这是众生的颠倒相。众生颠倒相,这也是个妙;众生不颠倒相的,更妙!所以你参禅是妙,不参禅也是妙,各有所妙。各人所妙的虽然不同,但是这个妙是一个,所以《妙法莲华经》,横说也是妙,竖说也是妙,长说也是妙,短说也是妙。那么我们参禅这个妙比《法华经》还妙,因为这个妙你自己可以体验到,你自己可以觉得其中的味道。这种味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啊,我不能告诉你!自己生死自己了,自己吃饭自己饱。那么要了生死,还得要参禅!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