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法华妙严 于 2016-7-4 15:16 编辑
《妙法莲华经》的经题,就是以莲华命名,莲华也叫荷花,莲花之根也就是那个藕,藕切开之后,里面中间一个孔,周边还有八个孔。孔就表‘空如来藏’;藕肉就表‘不空如来藏’;在藕外面看到藕肉,看不到里面的孔,不管你看到看不到,他是不是都在啊,这就叫做空不空如来藏;整个的一只藕就是一心三藏,所以藕是特定表法的,是表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的。 文殊菩萨在《楞严经》偈颂里讲“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如’就是‘空如来藏’,‘来’就是‘不空如来藏’。我们由性就能见相,所以“空如来藏”当下就是“空不空如来藏”。同样的道理,我们由相见到性,所以这个“不空如来藏”当下就是“不空空如来藏’,也就是“空不空如来藏”。当下就是三个“如来藏”即“一心三藏”。 对照《佛说阿弥陀经》。在佛法里‘阿’就是表无相,比喻我们无形无相的真心本来面目,就叫做空如来藏。“弥陀”译成汉语叫“量”,是表无量无边、无穷无尽的万法,就叫做不空如来藏。阿弥陀就是空不空如来藏,所以一心三藏就是“阿弥陀佛”。 《心经》里有句话叫“是诸法空相”。“空”表“空如来藏”,“相”表“不空如来藏”,“空相”就叫空不空如来藏。“是”表“空如来藏”,“诸法”表“不空如来藏”,“是诸法”就是“空不空如来藏”。 在《法华经》中又提到“一实相印”,“实”表“空如来藏”“相”表“不空如来藏”,“实相”就是“空不空如来藏”。 佛法里还讲“理”和“事”。“理”就是表我们"真心本体",所以“理”表“空如来藏”,“事”表“不空如来藏”,“理事不二”,就是“空不空如来藏”。 对照如是我闻,“如”表“空如来藏”,“是”表“不空如来藏”,“我”就表“空不空如来藏”,“闻”就是明白一心三藏。 如果讲“一”和“多”,“一”就叫“空如来藏”,“多”就叫“不空如来藏”,“一多无碍”就是“空不空如来藏”。 如果讲“权”和“实”,“实”就叫“空如来藏”,“权”就叫“不空如来藏”,“权实不二”就是“空不空如来藏”。 “离一切相”就叫“空如来藏”,“即一切法”就叫“不空如来藏”,“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就是“空不空如来藏”。 “持无量义”就叫“空如来藏”,“总一切法”就叫“不空如来藏”,“总一切法,持无量义”就是“空不空如来藏”。 “槃”就叫“空如来藏”,“涅”就叫“不空如来藏”,“涅槃”就是“空不空如来藏”。 “真心”就叫“空如来藏”,“妄心”就叫“不空如来藏”,“妄心往生到真心即往生”就是“空不空如来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