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大,乘,妙,法,莲,华,经(二)
所以实法也好,假名也好,正报也好,依报也好,没有哪一法不同时具足这个事造功德与性具功德这两重德性。也就是说,「性具功德」是不是阿弥陀佛的「阿」呀?「事造功德」是不是「弥陀」啊?我们在这里还局限于个体户的阿弥陀佛,下面我们要涉及到最圆满的阿弥陀佛。
这是特别强调这个「契」,按照智者大师所讲:读经,每一句经会相归性,读经是修行;讲经,每句经会相归性,讲经是修行;听经,每句经会相归性,听经是修行。智者大师这个说法具有绝对的权威性,真正体现出「如来藏心地法门」一步登天、不立阶梯、无修无证。
许多许多的人都认为听经是口头禅,是只解不行,他不懂得读经、听经、讲经是最根本的修行。智者大师在「四意消文」中最根本的就是讲「心法」,从「心法」上修是真修,所以这个法重要啊!所以《楞严经》是讲「修心」,而不是讲「修行」。修行是方便引导,对中下等根机而言是一种安慰法。因为我们凡夫无量劫以来的习气都是认为动手动脚才是真干实干,他不懂得用智慧来成就。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真传一个字,就是这个「契」,看你契不契。这是我们从总体上来概述这个「契经」它的含义。那么还有一些经家往往又从这个「贯、摄、常、法」四个角度来分别解释这个「经」字。
所谓「贯」,就是一贯如此。那我们做文章也好,讲话也好,每句话每个字都有它的连贯性、条理性、次第性。比如说,我要吃饭,你如果搞乱了,就是饭要吃我,是不是啊?古时候的印度文写在贝树叶上,当年一部《法华经》据说写在贝树叶上有八里路长,八里路长啊!令人感慨万分啊!菩萨、前辈,为佛法的传承付出了不可思议的艰苦劳动,才有了今天的局面。那么只从事相上来讲这个「贯」,是依文解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