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善良是做人的原则和前提,无需置疑,在此基础上去提升智慧与能力。
人生要找到自己的大方向,在小处才知道该如何做,否则无数烦恼尘埃会把自己淹没,一点点境界都过不去。慈悲、无我都是要学习的,不然就流于空话。
苦有身体的苦,有心灵的苦。劳作、疾病、衰老等,是身体的苦;迷茫、悲观、躁动等,是心灵的苦。身体的苦是我们的老师,教导我们不要执著色身,激发出离心;内心的苦是烦恼,要闻思修,用正思维去转化、净化。
以德报怨,内心的净化和升华,足以报德。以德报怨是内心的磊落,行为并不止于此,究竟的目的是以善来唤醒善,以是来纠正非,而不是以恶来回应恶。菩萨之所以能够以德报怨,是把每一个境界都当做修行的资粮,而非对自己的伤害,忘了“我”、放下“我”。
种种苦恼,皆因“执著”而来!做人做事要常常反观自己,多想自己应该怎么做,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而不要总是追逐外境、攀比得失。要有正知见,慢慢依据正知见去思维,才能不随着情绪乱跑。放下内心的执念,才能恰到好处的做人、做事。
工作生活中,真正伤害自己的是自己内心的“贼”,如果没有心里的“内应”,外在的语言是根本伤害不了我们的,那只是一些一说出口就消失在空气中的振动而已,自己用心去领纳、理解、发酵、回忆,念念不忘,就构成了巨大的伤害。
心无善愿,就易被邪欲所夺。做人也好,修行也好,内心中有信念才能有志气,才能有力量坚持做一件事,以及拒绝做不该做的事。我们做人、做事不是为了和别人争,而是朝着自己所认准的目标前进。
我们学习佛法高远的时空观、圆融的世界观、慈悲的人生观。先管好自己、修好自己,才有智慧和力量去帮助别人。否则别人的烦恼也点燃自己的烦恼,非但帮不了人,还会害了自己。
知错就改,管好自己的心和口,活好自己。无常的外境不是我们应该皈依之处。【学诚法师开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