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陀为何要说诸多法门?
佛教中有一句话:“破相的金刚、富贵的华严、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学佛的终极目标是成佛度众生,那么佛陀在刚开始开示的时候直接就讲《法华经》不就都成佛了吗?为什么要讲其他的经呢?除《法华经》以外的其他经书的作用是指引众生读懂《法华经》。《法华经》虽然是圆顿究竟真实无量义,但也是难信之法。故,佛陀要在宣讲《法华经》之前要先宣讲其他的经指引众生进入佛门,可谓良苦用心。《法华经》是佛陀在涅盘前最后的开示。可能有的学佛人觉得有些失望,因为自己以前都在念其他的经,难道这么多年念的都不是佛法的究竟义吗?
其实,大可不必这么想。请注意,开经偈中说《法华经》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现在遇到了是多么大的福报啊。只要我们修行人,破了世间的执着、破了“我执”、再破“法执”。不抱着非佛义当法宝,不随波逐流。一心三藏:空、不空、空不空一体。破“人我执”,证“法我空”。信愿行一体;闻思修一体,就可当下成佛。
对于用来指引我们进入佛门的佛经,一旦进入了佛门,便要放下,万万不可执着。一切法门都是为了最后能够遇到的这个心地法门,并根据这个心地法门修行。不可对自己以前读的经执着,若是对以前读的经执着,那么遇到了如来真实义则进入不了心里,又何来的真修行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