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1037 - 1101),名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因提举玉局观,世亦以玉局称之,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嘉祐年间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一生很不得志。他学识渊博,在文学上,与欧阳修提倡诗文革新,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清新、流畅、豪放,善用夸张,独具一格;词赋豪迈,自成一派,尤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代表;书法长于行、楷,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苏东坡虽仕途跌宕,不以为意,然情有独钟于佛,尤对净土法门精进乐道。身在宦海,却好与缁衣结交,曾言:“吴越名僧与余善者十九。”其中最亲密者,首推佛印禅师,次为辩才法师,但最受推崇及而归依禅师者则是常总,故《五灯会元记》将苏东坡列为常总的法嗣。他每到新任之地,拜访高僧,或与之咏游,谈经论道,参禅打坐。晚年尤喜净土法门,贬琼州之日,自思不能生还,屏息外缘,杜绝俗事,断绝交往,面向西方,对着弥陀圣像,昼夜不间断地持诵阿弥陀佛圣号,竟然生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