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采取两重方针:
第一条方针采取横向综合,所谓横向综合,我们这个道场以《法华经》 《楞严经》《心经》和《阿弥陀经》 作为道场指导经典。
所谓纵向综合,我们是采取这个教、禅、净这三个次第深入,这是总体方针。
所谓横向的综合,我们知道这四部经典啊,他分别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侧重说明“一心三藏”的本体。
《法华经》是提纲撃领,高度概括宇宙人生本体。《楞严经》是纲举目张,一点一滴,一撇一捺,步步深入。展开《法华经》这之纲,详细具体开示宇宙人生真理。《心经》是把《法华经》《楞严经》从性、从理这个角度,高度概括宇宙人生本体。《阿弥陀经》最滑稽,特别滑稽,他是从相上,秘密的,含蓄的,采取瞒天过海的方式,来暗示“一心三藏”的本体。所以《阿弥陀经》自古以来被说为“法华秘髓”
“华严小本”。
师父讲《阿弥陀经》,跟任何人讲法不一样,什么叫『一心不乱』? 什么叫『一日一夜』乃至『七日七夜』『一心不乱』?什么叫『即以食时还到本国』?什么叫『饭食经行』?
你听了以后,我们的思想会大解放 你到时你会发现,三藏十二部经无非一部《阿弥陀经》,无非一句阿弥陀佛,无非一个如是我闻,十方万法,上至诸佛菩萨,下及天人鬼畜,旁及泥巴瓦块,树木花草,无非一个阿弥陀佛。无非一部《妙法莲华经》。点点滴滴无非是一句如是我闻啊。就是以《阿弥陀经》为例,展开来观照天地万法。这也是从横向上来看。
从纵向上来看,我们佛法里,无量法门。自古以来,什么净土啊,禅宗啊,教下啊,密宗啊,相宗啊等等等等,堪为无量法门。无量法门都各自执着一段,各司其事。
其实我们不明白啊,只要明心见性,一切法门都是一个法门。
佛法就万法平等,问题是你有没有明心见性,没有明心见性之前,你讲这个法门好,那个法门好统统是“无稽之谈”。
小孩子哭着要吃一个饼饼,老妈到处买怎么样买不到一个饼饼,卖了一个团团回来了,小孩子还是哭。 老妈心思一计,把那团团往桌上一放,压成个饼饼。小孩子笑起来了, 高兴了。饼饼和团团是不是一个东西啊。
一定要明白,没有明心见性之人开口就是错!他还自以为是。
所以文殊菩萨在《楞严经》第六卷讲:〖归元性无二 方便有多门〗,要成佛首先要明心见性。在此前提下一切法门都能成就,《法华经》 《楞严经》采取欲高先低,欲擒故纵的方式,把一切的法门统统判为戏论法。看上去杀气腾腾,贡高我慢。其实真正把《法华》《楞严》听懂了以后,你才知道这是个慈悲法门。你一旦明白了什么是牛屎狗粪,他当下就是佛陀佛菩萨,当下就是妙法莲花。你信不信?
因为所有的万法,都是我们当人当下一个念之所变现而已。所以介于这样的指导思想,我们采取教下、禅宗、净土三为一体,从教入禅,归宗净土。这是我们的总体原则。
我们这个从教不同于教下,专门把无量的经典展开来研究。我们是要利用教下的精华,把他最关键、最核心、最要命的部分提示出来,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理。
很奇怪的是,当我们在教下的基础上,明白了佛法之法理,你当下就是禅定。把你禅在一心三藏,把你定在当下一念。叫即教、即禅、即定、即慧、即戒。这就叫圆顿大法心地法门。一修一切修。
到了当下禅当下定的时候,你当下即是阿弥陀佛,即是极乐世界,即是往生。诸佛菩萨、祖师大德千口共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