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佛教之教育,与世界之教育,不得一概而论。何以故?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45

主题

1755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7141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17 08:28: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世间之学,皆有相也。世间之相虽博,世间之理不深。以不求深入故,广列课程,博而求之,三年五载,迟则十年八年,必有所得。佛教之学,法在无为,其理极深,虽毕生求之,犹恐不得。若效世界之学,广列课程,种种杂学。一齐进之,而求佛学之速效,犹如缚足求前,弄巧成拙,智者不为也。善学佛者,当从一门深入,一通一切通,故无须博学也。非但无须博学,二法同学亦不可。法二心亦二,不能深入故。

永嘉云:直截根源佛所印,摘叶寻枝我不能。佛法志在求根本,本得则枝叶自彰,故无须博学也。世间学,不求根本,但求枝末,所以不能不博学也。世间学与佛学不同,其异如此。是故余言学佛者,宁可精而不博,不可博而不精。观夫古之高僧,深入佛法者,无不是置心一处,几十年不变易,而能成就也。又世间学者,自古以来,未闻有悟明自心者,非聪明不如也,即务博不求精之故也。

古德云:学博者谓之杂毒入心。可知博学,不利于初学。为教授者,宜以一法授学者。而学者亦不可有多求之心,能于一法上有所心得,然后博览群书,自然法法皆是佛法。若于佛法未有得处,杂以世间学,世间学易得故,反牵制佛法,变为世法,乃至僧相亦为之转变,可不惧哉!夫佛学之目的,在明自性,了生死。

若初学之人,即欲学常识,以为应对世人,则宗旨已错矣。欲求佛法之结果,如种瓜而想得豆,虽愚亦知其不可也。今之佛教教育,以杂学而错乱本旨,不能成就僧材,反成僧家之败类,此为一大因缘也。愚意不论授者学者,皆以明心为目的,二十年三十年,专心于此,不明自心,不为毕业。

如是学者,不论多寡,乃至一个半个,是为佛教的好现相,舍此而谈佛教的教育,如舍舟航而渡大海,可断言不能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