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82|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悟道的究竟是什么法?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7-10 17:00
  • 824

    主题

    2040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26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13:58:5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法华当开 于 2016-4-25 10:34 编辑

            首先说菩提树,菩提树,是印度的一种树,此树原名毕波罗树。据佛经记载:佛陀出家后经六年苦修,仍不得要领。后舍弃苦行,旋至尼连禅河洗去多年的积垢,随后受牧羊女苏怛耶供养的乳糜,得以恢复体力,前往佛陀伽耶(现在印度比哈尔邦的菩提伽耶)的毕波罗树下南向的金刚座,敷上吉祥草结跏跌坐,暗自发誓:“我如果不能证得无上大觉,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
          佛在此树下趺坐,这个菩提树,其实就是佛在给我们揭示,宇宙人生本来面目,万物的来龙去脉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一棵参天大树,由树根,树干,树杈,树枝,树叶这些部分组成。
    当我们看到一棵树时,首先会看到裸露在泥土外的树干,树杈,以及上面的树枝,树叶,而看不到隐藏在泥土中的树根,虽然看不到,而它确实真实存在,而且树根也是整棵树的根本,如果没有泥土中的根,也长不出整棵大树来。

    以分别法来说:
    树根比喻:无形无相的心性 。也叫“空如来藏”,也是性相不二的“性”。阿弥陀佛的“阿”。也是“无相之实相”,也叫如来的“如”。

    树干,树杈,树枝,树叶比喻:世间一切看得见,能够感觉到耳闻目睹身受心想的一切有形有相的万事万物,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树木花草,诸佛菩萨,天仙鬼怪,人鬼畜生,泥巴瓦块,等等万法万象。也叫“不空如来藏”。性相不二的“相”。阿弥陀佛的“弥陀”。也叫“无不相之实相”。也叫如来的“来”。

    当我们通过眼睛看到树干,树杈,树枝,树叶而心里就知道,树干,树杈,树枝都是由泥土里面的那个眼睛看不见的树根而支撑显现的,这就是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在佛法里面叫做“在相见性”。

    反过来,站在树根的角度观照,这些树干,树杈,树枝,树叶当下就是树根的显现。在佛法里叫做“在性见相”。


    注:
    相表示:有形有相眼睛看得见的树干,树杈,树枝,树叶。
    性表示:无形无相眼睛看不见的树根。

    “既然这些有形有相眼睛能看得见的“树干,树杈,树枝,树叶”都是由一个无形无相看不见却真实存在的“树根”变现。那么“树干”当下是不是“树杈”? “树杈”当下是不是“树枝”?“树枝”当下是不是“树叶”?有没有哪一个不是哪一个?没有哪几个不是哪几个,都是一个本体”,叫“在相见性”,“在性见相”,“性相一如”,就是一个念随缘变现。
    数学公式等量代换:“1=2=3=5=8000=200=1”
    也叫“空不空如来藏”,“性相一如”,“阿弥陀佛”,“无相无不相之实相”“如来”。

    空如来藏:无形无相的性具功德。
    不空如来藏:有形有相的事造功德。
    空不空如来藏:从空如来藏的角度观照它,空而不空,因为它可以随缘变现有形有相的万法,叫空不空。
    从不空如来藏的角度观照它,不空而空,因为它随缘变现出万法的当下,其体本空,不空空。
    空不空和不空空是一回事,也叫转变功德。

    空,不空,不空空当下就是一个念随缘变现。没有哪一个不等于哪一个,就是一个念变现,叫一心三藏。

    把有形有相的万物和无相无相的心性,观照圆融为当下一念心,这就是佛法里讲的究竟了义真实之法,也是大家常讲的口头禅:“性相不二”“性相一如”的真实含义了。

    为什么叫“性相不二”呢?讲二,是对二说不二。
    你说它是一吧,可是它有性和相两个概念。
    你说它是二吧,可性和相当下就是一个本体。
    所以说性和相当下就是一念心随缘变现。

    再说佛夜睹明星开悟,还在表一个妙法,我们平时在天空晴朗的夜晚,会看到满天星辰在寂然的夜空中闪烁。而白天或者阴天就看不到漫天星星和月亮了,虽然看不到它在不在?“一定在”。如果不在的话,它永远也不会出现在晴朗的夜空里了,我们永远都看不到它了。

    按照逻辑推理,它白天或者阴天就已经从天上消失的话,既然是消失,那就不复存在了
    那么,它晚上也不应该出现在天空中。所以,客观现实说明它在白天和阴天,虽然我们看不到它,它也依然存在,只是由于各方面因缘,我们在白天看不到,可以理解为,它以无形无相的形式存在。
      

    那么,我们就可以观照,月亮:比喻清凉,自在,解脱,表示:佛出世教化众生,众生都蒙佛的慈光摄受。

    黑夜中无量的星星,比喻:我们三界六道内被无明暗蔽所遮盖真真如性的轮回众生 。

    白天或者看不到月亮星星的天空:比喻:明心见性的菩萨,见道位与诸佛无异,《华严经》 讲:圆顿法门,初发心,即同正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我们迷惑颠倒时,有种种妄想,分别,对待,所以就有了无量法界,无量众生的分别,就好比天上有无量大大小小光芒各异的星星。



    当我们通过《法华经》《楞严经》一心三藏法理观照,一念万法,万法一念的当下,原来一切即是一心,一心即是一切,都是当人当下一念所变现,大光明藏中,本来一体,这个时候,就没有了,诸佛菩萨,天人鬼畜,山河大地,树木花草,有情无情之分别,妄想,对立之心了,所以《楞严经》讲一切万法,“如虚空华,本无所有”。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要单单理解为空性。


    这个“本无”,比喻:空如来藏。这个“所有”,比喻:不空如来藏。“本无所有”,就是在说:一心三藏,一切万法万象,都是当人当下一个念所变现而已。


    佛法里把黑夜比喻为:在我们还没有遇到《妙法莲华经》究竟了义一佛乘大法之前,都处于盲暝黑夜中,我们在迷惑颠倒中,忘记了自己与诸佛菩萨,天人鬼畜,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树木花草,泥巴瓦块,自身以及身外的一切万物原本都是一个本体,忘记了我们本来就是佛。从而相互之间对立,分别,相互之间在爱恨情仇,恩恩怨怨地暗夜中虚受轮回苦报。
    当我们在大梦境中迷惑时,已经忘记我们本来就是佛,宇宙万物都是一念心所现。这个时候,我们真心本来面目化现了种种诸佛菩萨,天人鬼神,等等相貌,处处指引我们回归,只是我们迷惑的太深了。


    也正如佛在《法华经》第四品里的譬喻:“乞丐怀珠,枉受贫穷”。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落难的人,辗转流落到亲友家,亲友好酒好菜一番招待,吃完饭,亲友有官事要远行,临行前看到这个贫穷人已经在房间睡着了,就悄悄地给他内衣里系了一个无价宝珠,以免他到处流浪受苦,心想着:这个贫穷的亲戚醒来之后,会发现自己给了他价值连城的财物,也就不用为生活而担忧了。


    而这个贫穷人醒来之后,并不知道这回事。又去四处流浪,直到多年后与亲友相遇时,他的亲友说:我当初走的时候给你身上挂了一个宝珠,可以用来贸易生活所需,你怎么还在四处流浪呢,贫穷人才想起来了。


    这个故事就是佛的良苦用心,告诉我们,我们本俱的智慧德能与佛的智慧,无二无别,只是我们不知道开发,需要人点破。方便说:佛给予我们一个“无价宝珠”,哪里是佛给予我们的,而是我们自己本有,自己本来就是佛,而且世间万物,本来就是佛,只是迷惑颠倒的佛,佛是过来人,就是给我们“点石成金”,帮助我们开启这种无上之德能,这也是佛法里的口头禅“佛不度人。唯人自度”的道理,佛要是能度人,那也就没有众生了。


          《楞严经》第一卷,佛问阿难:一人食时,众人饱否?阿难答言:不也,世尊!所以,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成佛了生死,只有自己能做的了主。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最初无缘无故起了一念无明妄动,然后接二连三出现种种境界相,我们就开始执着这些无明相,并且对这些虚假之相共同打妄想,而有了各个法界,各类众生,随着境界相越来越多,执着的也越来越多,所以,离我们最初的真心本来面目就越来越远,心力也就越来越小,从而迷不知返。


    比喻:一个小孩子,刚会跑,从来没出过家门,有一天,趁家人没看管,起了好奇心,想到家门外看看,结果出去以后,对外面的花花世界非常执着,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已经离家很远,想要回家的时候,已经不知回家的路途,所以就开始流浪受苦。


    佛在《法华经》信解品第四中说的那个穷子,本来他是大富长者的儿子,由于跟家人失散多年,后来他的老父亲跟他相认,由于自己的下劣心,怀疑而不敢接近。这就是说我们众生,遇到开悟的《楞严经》成佛的《法华经》还在疑惑徘徊,所以,佛说:众生是可怜悯者。说到底谁度谁呀,佛是过来人,给我们指明归家之路,信不信在于自己,回不回家还是自己的事,用什么交通工具,是用羊车,鹿车,牛车,大白牛车,也是自己权衡利弊。所以,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应该这样理解。


    佛知道一切众生都是自己,所以要说度的话,他也是在度化他自己。

    我们哪一人哪一物不是佛?

    哪一人哪一物,不是哪一人哪一物?

    我们都是那一念心变现出来的,谁不是谁?都是一个本体。


    当我们觉悟了《法华经》《楞严经》里所讲的如来藏道理以后,就好比在白天看不到天上的星星了,因为你明白了一切万物都是一个本体,也就是一个念变现的,从而达到无分别。


    佛法非无分别法,也非分别法,随缘显现无分别法和分别法。当下即是无分别法和分别法。都是一念心在起妙用。


    说无分别是为了在自利的过程中,不去分别善恶是非,好坏长短,不去看别人的阴暗面,以免自己被境界所转,保护自己的清净心。


    说分别是为了在利他的过程中,用智慧判别权衡利弊,来针对不同根基的众生用合适的方法来指导他,这个一定是在自己刻骨铭心明白了如来藏的道理的前提下,才能够恰到好处的利益身边有缘的众生。


    自利的当下就是在利他,利他的同时就是在自利,相互是圆融的,都是一念心的智慧妙用,所以学会变通,举一反三,闻一悟千,是每个人本有的智慧,但是必须要用心来利益大众,自己才会受益无量。


    当然,我们既然和佛是同一个心,也就有同样的妙用,都有能动性,站在个体位,你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真相,不愿意遵循这个真理,而愿意六道轮回,也是自己的主动权,这也是真心的妙用,所以“唯人自度”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在夜晚看到月亮星星,比喻我们现在周围,所看到的一切有形有相,耳闻目睹身受心想的一切万事万物。


    白天看不到星星,比喻我们无形无相的真心本性,如如不动,含藏一切。


    我们白天看不到星星,但是它以无形无相的性具功德,存在于我们的本性中。

    晚上看到有形有相的星星,当下就是白天无形无相的性具功德里变现出来的星星。


    既然都是性具功德变现出来的,有没有哪一个星星不是哪一个星星?

    有没有哪几个不是哪几个?数学公式等量代换。。。。

    世间万事万物当下就是一念心所变现



    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善用其心,劝勉身边有缘的人,大家一起学习《大乘妙法莲华经》相互应供,共同受益,共证菩提。
    阿弥陀佛
      
    愿以此功德,普及与一切。
      我等于众生,皆共成佛道。  


    如来藏:《大乘妙法莲华经》1--106讲视频链接—印广法师主讲: http://url.cn/FJAuGV

    《法华经》第二品偈颂: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唯此一事实,余二则真。《法华经》云:我为佛道,于无量土,从始至今,广说诸经, 而于其中,此经第一。若有能持,则持佛身。


    《法华经》《楞严经》精华开示:《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印广法师主讲》。此开示能令不信佛者也能信佛成佛。破除一切迷信,重新认识佛法真理。大道至简,真理至易。从全局上,根本上把定万有!!! http://url.cn/Sejf56

    开悟的楞严经,成佛的法华经。 用心谛听者,无一不明理见道,与生生世世的六道轮回之苦划上句号,成败在此一举。

    之前听到,看到过的同修发心,每天利用时间用心复习一遍,境界就在日常的熏修中提升。

    我强烈推荐您看这个开示的目的是让您对佛法两眼相待,认识真正佛教的本质。最基础的一关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明心见性” 学佛人没有明心见性,严格的来说其实连真理的大门都没有入。

    所谓:明心见性,通俗的来说就是明白了,我自身与身外的认识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什么关系,相互之间什么关系,我自身和一切万物最根本的来龙去脉。


    《净土念佛法门的缘起和关键》什么是真正的念佛?明白如来藏心地法门。行住坐卧皆是念佛 http://url.cn/A9N8TH恭请菩萨们用心看明白,净土宗第一代祖师,慧远大师他们当时是怎么念佛123人统统往生的,是在什么道理的指导下念佛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2 分享淘帖 顶 踩
    心涵太虚,量周沙界,万法皆我一念!一念即是无量万法。如来法藏自在圆融无碍。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3

    帖子

    191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10
    沙发
    发表于 2014-11-7 10:49:57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7-10 17:00
  • 824

    主题

    2040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267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3:20:22 | 只看该作者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阿弥陀佛
    心涵太虚,量周沙界,万法皆我一念!一念即是无量万法。如来法藏自在圆融无碍。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10-29 13:09
  • 65

    主题

    169

    帖子

    351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11
    地板
    发表于 2014-11-10 18:06:08 | 只看该作者
    感恩师兄法布施!法法皆是【一心三藏】{:soso_e183:}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1

    帖子

    2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28
    5#
    发表于 2014-11-10 20:40:28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   大师   这是你自己写的文章吗?   太好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1

    帖子

    2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28
    6#
    发表于 2015-11-4 21:19: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感恩!感恩!感恩!感恩!感恩!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1 23:01
  •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6448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论坛元老荣誉管理优秀版主突出贡献最佳新人灌水之王

    7#
    发表于 2015-11-5 12:52:42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1 23:01
  •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6448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论坛元老荣誉管理优秀版主突出贡献最佳新人灌水之王

    8#
    发表于 2015-11-5 12:52:48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12 14:21
  • 5

    主题

    238

    帖子

    338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86
    QQ
    9#
    发表于 2015-11-6 08:47:53 | 只看该作者
    感恩师兄法布施!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3

    帖子

    6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8
    10#
    发表于 2015-11-7 18:45:4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缘来 发表于 2015-11-4 21:19
    感恩!感恩!感恩!感恩!感恩!

    拔云见日,道法自然!妙不可言,妙哉洞天……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