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03|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虚云老和尚开示——诸佛所示,禅门所悟,就是众生本具的如来藏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60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10 18:24:0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十三年二十六日晨,谒虚云老和尚求开示,余问怎样才得消除妄想
师言:“一、放下诸缘;二、时加觉照;三、起妄莫续;四、长期护持。”
余曰:“弟子用功,不看念佛是谁,而直观无念,不知对否?”
师曰:“所谓话头,即动念之前头,古人原不讲看话头,亦不看念佛的是谁,后世不得已而用之。其实话头甚多,有以看念佛是谁为本参话头的,有以看父母未生以前如何是你本来面目的。”
余曰:“不论什么话头,结果都是观心。”师曰:“是。”

余问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师曰:“开是开显,示是指示,悟是了悟,入是证入。佛之知见,即如来藏心。如来藏生佛不二,只为众生迷,故轮转生死,无有了期。我佛悯之,因出现于世,将生佛不二之如来藏心,开显指示,令众生了悟,证入佛道 ,以免长劫沉沦,而获登彼岸。此即佛出世之一大因缘也。”

二十六日晚,随众坐香后,师开示
道本平常,道不远人,道也者不可须臾离,可离非道也。
昔者有人问古德云‘如何是道’,曰:‘平常心是道 ’。
又有人问古德曰‘何为道’,曰:‘道通长安’。此皆谓道极平常之意也。
古人云:若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今人多迷失真心,修行参禅即在识得此真心。妙明真性常住,倘能屏息诸缘,不生一念,妙明真心自然现前。虽然言之则易,行到却难,仍非大家努力参究一番不可。

——学习心得:此段语录,虚云老和尚精确地指出,我佛出世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众生了悟此一“生佛不二之如来藏心”,修行参禅就是要识得此真心,即如来藏心。

(老和尚)上堂 曰:三世诸佛。唯一大事化现世间。欲令众生开示悟入如来藏性。出没隐显。若水中月。


二十日,师开示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只缘众生自迷,不能见自己如来藏心。勿再妄想执着,随业流转。须知人之本心本性,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如同一真金,不论造像、造器,形虽不同,金体无异。

如悟自体不异,造作由己,也要知佛之为佛,以其觉也;众生之为众生,以其迷也。除迷复觉,惟在觉照。觉幻幻离,幻离即觉;二六时中,觉照不已,终成大觉。宗下向上一著,即是如此。所以我佛出现于世,原为开显指示众生本具如来藏心 ,与佛无异,令其了悟,进入如来藏心。

——学习心得: 佛经里也说,众生不知自己如来藏,好比贫穷乞丐衣中有珠而不知。

经文依据:
大方等如来藏经

善男子。诸佛法尔。若佛出世若不出世。一切众生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但彼众生烦恼覆故。如来出世广为说法。除灭尘劳净一切智。

复次善男子。譬如真金堕不净处。隐没不现经历年载。真金不坏而莫能知。有天眼者语众人言。此不净中有真金宝。汝等出之随意受用。如是善男子。不净处者无量烦恼是。真金宝者如来藏是。有天眼者谓如来是。是故如来广为说法。令诸众生除灭烦恼。悉成正觉施作佛事。

复次善男子。譬如贫家有珍宝藏。宝不能言我在于此。既不自知又无语者。不能开发此珍宝藏。一切众生亦复如是。如来知见力无所畏。大法宝藏在其身内。不闻不知耽惑五欲。轮转生死受苦无量。是故诸佛出兴于世。为开身内如来法藏。彼即信受净一切智。普为众生开如来藏。无碍辩才为大施主。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观诸众生有如来藏。故为诸菩萨而说此法。

《大乘密严经》:“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藏即阿赖耶;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

——虚云老和尚所说:须知人之本心本性,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如同一真金,不论造像、造器 ,形虽不同,金体无异,就是“如金与指环,辗转无差别”这句经文的白话解释。


七月二日,师开示
傅大士曰:“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此物即诸法实相,一切含生所同具,在凡不灭,在圣不增,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众生若能放下识情,显了真性,即是见性成佛。上根利器之人,一闻即悟,即悟即证,不假修为,说修行都是不得已也。

经文依据:

《入楞伽经》卷三∶‘尔时圣者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修多罗说如来藏自性清净,具三十二相,在于一切众生身中,为贪嗔痴不实垢染阴界入衣之所缠裹,如无价宝,垢衣所缠。’

《占察善恶业报经》云:‘如来法身自性不空,有真实体,具足无量清净功业,从无始世来自然圆满,非修非作,乃至一切众生身中亦皆具足,不变不异,无增无减。’

《解深密经》卷一,佛云:‘广慧,此识亦名阿陀那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随逐执持故。亦名阿赖耶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摄受藏隐,同安危义故,亦名为心。’

契经云:‘藏识住于身,摄藏诸种子。遍持寿暖识,如云覆世间。业用曾不停,众生莫能见。’

《如来藏经》佛云:‘善男子,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备足如我无异。又善男子,譬如天眼之人观未敷花,见诸花内有如来身结咖跌坐,除去萎花便得显现;如是善男子,佛见众生如来藏已,欲令开敷,为说经法,除灭烦恼,显现佛性。’又云:‘我已佛眼见,一切众生身,佛藏安稳住,说法令开现。’三云:‘如是,善男子,我见众生种种烦恼,长夜流转生死无量。如来妙藏在其身内,俨然清净如我无异。是故佛为众生说法,断除烦恼净如来智,转复化导一切世间。’


七日,师开示
修行须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则徒劳无益。
要知众生本妙明心,原与诸佛无异,只因无始以来为妄想尘劳百般缠绕,不能显现,所以沉沦苦海,流浪生死,不能出离。诸佛悯之,不得已开示种种修行法门,无非令众生解脱。

所谓放下一切,是放下甚么呢?内六根、外六尘、中六识,这一十八界都要放下,其他名利、恩爱、毁誉、得失,乃至一切财物、性命都要放下。

总之,身心世界都要放下,因为这些都是如梦如幻、如电如泡,无可留恋,执之即成障道因缘。故统要放下,连此放下之念亦无,一放下一切放下,一时放下、永久放下、尽未来际都放下,如此放下干净了、长永了,本妙明心显现,即与诸佛无异。

十九日,师开示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吾人本来是佛,何以佛有无量智慧、无量神通、无量光明,而吾人无之?良由吾人自己不信自己,把自己作贱,所以开的众生知见。

无明烦恼、贪嗔痴爱、贡高我慢、欺诳嫉妒,种种迷愚,将自佛盖覆,不得现成。因此,佛制戒律,就是要佛弟子遵守,藉此除却一切习气毛病。习气毛病一除,佛性现前,自然成佛。”

——学习心得:老和尚此段开示,即如经文中所说,如来藏妙明真心,自性清净,而为烦恼尘垢所染污。

经文对比如下:
阿含部《央掘魔罗经》卷四云:
“一切众生有如来藏,为无量烦恼覆,如瓶中灯。”

《大法鼓经》卷下:

“如是诸烦恼瓶,覆如来藏灯,相好庄严则不明净,于众生无用。”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卷九:

“大王当知:一切烦恼诸垢藏中,有如来性湛然满足……是故我言:烦恼身中有如来藏。”

《大方等如来藏经》:

“如是善男子!佛见众生如来藏已,欲令开敷,为说经法,除灭烦恼,显现佛性。”

《楞伽经》一切佛语心品之二:

“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亦复如是,而阴、界、入垢衣所缠,贪欲、恚、痴不实妄想尘劳所污,一切诸佛之所演说。”

《胜鬘经》:胜鬘夫人云:「自性清净心而有染者难可了知,唯佛世尊实眼实智,为法根本,为通达法,为正法依,如实知见。」……佛云:「如是!如是!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难可了知;有二法难可了知,谓自性清净心难可了知,彼心为烦恼所染亦难了知。如此二法,汝及成就大法菩萨摩诃萨方能听受;诸余声闻唯信佛语。」

老和尚说这个“心”本来清净如佛,但却因为“无明烦恼、贪嗔痴爱、贡高我慢、欺诳嫉妒,种种迷愚,将自佛盖覆,不得现成。”

正是深明佛语听受佛语“有二法难可了知,谓自性清净心难可了知,彼心为烦恼所染亦难了知”之菩萨也!


十七日,师开示
真心为无价之宝,贤愚凡圣、天堂地狱、秽土净土,皆由他造作。佛祖教人显了真心,证自性佛。人能将种种习气断尽,则真心自显,自佛即证。

二十九日,师开示
修行必须识得心。
古人云:人若识得心,大地无寸土。要知为圣为凡,成佛做众生,皆是此心。
此心不明,修行无益。此心向何处找寻?但能放下万缘,善恶都莫思,一念不生,即真心现前,此心一时现前,时时现前,永远现前,不为尘劳污染,即我是现成之佛。”

三日,师开示
云“十法界唯心所造,四圣六凡,皆是自作自受,大修行人惟愿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余皆不取也。”又详述三界六道轮回事理,苦乐升降因果。

——学习心得:在这几段开示里,老和尚阐述了三界万法唯心之理。也就是说,四圣六凡,十法界,天堂地狱、秽土净土,都是依真心而造。

有经典佛语为对比: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四

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

入楞伽经卷第七
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故。能与六道作生死因缘。

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五
大慧。如来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

大乘密严经卷中
诸仁者。阿赖耶识恒与一切染净之法而作所依。是诸圣人现法乐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诸佛国土悉以为因。常与诸乘而作种性。若能了悟即成佛道。诸仁者。一切众生有具功德威力自在。乃至有生险难之处。阿赖耶识恒住其中作所依止。此是众生无始时界。诸业习气能自增长。亦能增长余之七识。

清净与杂染  皆依阿赖耶
圣者现法乐  等引之境界
人天等诸趣  一切佛刹土
如是染净法  如来藏为因


二十二日,师开示
“放下十八界,独头一真如”之理事,至为详晰。
是日,中和于散香后,至方丈顶礼,陈述四根本大愿:一者消灭无量劫罪孽,二者证遍法界三身,三者严净十方世界,四者普度一切众生。

四此生志愿:建设新宁远,建设新湖南,建设新中国,建立新世界。师对于根本四愿赞成;对于此生志愿,谓做不到。并说明人心复杂、众生难调,及自古以来兴败成亡、以善因而招恶果,种种情形,意欲中和速了生死,急求出离三界,果有愿再来不迟。

如《五灯会元》载:

世尊因黑氏梵志运神力。以左右手擎合欢.梧桐花两株。来供养佛。
佛召仙人。梵志应诺。佛曰。放下着。梵志遂放下左手一株华。
佛又召仙人。放下着。梵志又放下右手一株华。
佛又召仙人。放下着。梵志曰。世尊。我今两手皆空。更教放下个甚么。
佛曰。吾非教汝放舍其华。汝当放舍外六尘.内六根.中六识。一时舍却。无可舍处。是汝免生死处。
梵志于言下悟无生忍。

——“放舍外六尘.内六根.中六识”,即是舍却十八界。 “无可舍处。是汝免生死处”,即是真如之处也。

故此,虚云老和尚方有开示“放下十八界,独头一真如”的道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1-15 21:18
  • 26

    主题

    555

    帖子

    538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380
    沙发
    发表于 2016-8-1 06:16:3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人若识得心,大地无寸土。要知为圣为凡,成佛做众生,皆是此心。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7-9-12 08:22
  • 838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2347
    板凳
    发表于 2016-8-1 06:17:2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1-15 21:18
  • 26

    主题

    555

    帖子

    538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380
    地板
    发表于 2016-8-1 06:17:5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管理好自己的那颗心!!!南无阿弥陀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6-22 15:55
  • 1

    主题

    8348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5313
    5#
    发表于 2016-8-1 06:19:2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弟子用功,不看念佛是谁,而直观无念,不知对否?” 师曰:“所谓话头,即动念之前头,古人原不讲看话头,亦不看念佛的是谁,后世不得已而用之。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6-22 15:55
  • 1

    主题

    8348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5313
    6#
    发表于 2016-8-1 06:20: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其实话头甚多,有以看念佛是谁为本参话头的,有以看父母未生以前如何是你本来面目的。”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6-22 15:55
  • 1

    主题

    8348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5313
    7#
    发表于 2016-8-1 06:21:1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开是开显,示是指示,悟是了悟,入是证入。佛之知见,即如来藏心。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6-22 15:55
  • 1

    主题

    8348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5313
    8#
    发表于 2016-8-1 06:22:1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开是开显,示是指示,悟是了悟,入是证入。佛之知见,即如来藏心。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6-22 15:55
  • 1

    主题

    8348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5313
    9#
    发表于 2016-8-1 06:25: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妙明真性常住,倘能屏息诸缘,不生一念,妙明真心自然现前。虽然言之则易,行到却难,仍非大家努力参究一番不可。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6-22 15:55
  • 1

    主题

    8348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5313
    10#
    发表于 2016-8-1 06:26: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所以我佛出现于世,原为开显指示众生本具如来藏心 ,与佛无异,令其了悟,进入如来藏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