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正觉世间』 明白治家之本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60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9 20:13:5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正觉世间』 明白治家之本2016-05-08 仁焕法师 [url=]爱和生命关怀[/url]

文章摘录自仁焕法师著作:《正觉世间》

孝有两个概念三个做法。第一个概念就是认识生命,第二个概念就是理解生命。认识生命:生命来自父母的恩德;理解生命:我们来到这个家族是来报恩的,不是来讨债的。生命就是这么认识和理解。

孝顺的三个做法:理孝、事孝、心孝。

理孝,是理解老人的心,理解父母的恩爱。如何理解呢?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是无条件的,但是父母的教育有正面教育有反面教育。正面教育就是鼓励子女,赞叹子女,让子女顺着正道走。反面教育就是父母严厉责骂,严重的时候也打。那么不管是正面的反面的,都是因为爱子女才做的。反面的教育,反过来能让子女成为刚强的人,伟人就是从反面教育成长起来的。这是理解父母的心,父母用什么方法都是为子女好。

事孝,就是在父母年老的时候,或者健康状况不良的时候,给父母提供生活条件,照顾好父母。如果在父母需要的时候没有去照顾,将来到你需要的时候,也一样不会得到你的子女的照顾。这就叫做一环报一环。因为生命是有传承的,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后代。“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崽会打洞”,也叫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你现在说:“为什么子女不孝顺呢?”那么你就要回想自己原来是否孝顺父母。

心孝,应该明白到,父母也是生死凡夫,人人有优点,个个有缺点。父母的最大优点是给了我们生命,如果他们所作所为有不对的地方,作为子女只有感恩优点,原谅缺点。如果子女去了解、计较父母的过,这就叫做亏大孝了。

事孝就是相当你们广东人说的一般般的孝,理孝是上等孝,心孝是无上大孝。愿望我们人人做大孝,个个做无上孝。不是我们要做,而是我们人人都需要做。

现在社会上的道德教育,大部分都提倡以教育年轻人孝顺来治家,这个叫做治标不治本。孝顺重要不重要呢?重要,但是我认为家庭应该以德治家。

德,是针对老人来说。因为生命在家庭来讲是相连的,老年人是生命的树根,中年人是生命的树干,后代是生命的树果。如果单方面要小孩孝顺,我认为这个道理讲不通。我认为关键在于老人,不是在于小孩。老人有德,后代就孝顺;老人无德,后代就不伦不类;老人有德,后代就一代超一代;老人缺德,后代就一代不如一代。

家庭有问题,老人首先要想想自己是否有德,以及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对路。古人有一句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仔会打洞。”后代不孝顺,完全和父母、老祖宗缺少道德有关。如果老人没有道德,小孩怎么懂得道德呢?

道德是老祖宗的修养,孝顺是子女的修养。我今天收到一个信息,大概是我们在座的同修发的,他的意思是说:“有孝顺自然有道德。”后代人有德,那应该叫孝德。古人说天德,是指老人的德。为什么叫天德?天德是最高的,意思是说人年龄越大应该修养越好,因为修养来自生活的经验。儒家有这句话:“五十知天命”以我的体会来讲,到五十岁才知道天命已经很晚了,做不了事了。如果一个人能在三十岁以后就开始知天命,这个人绝对是统领国家的人。凡是知道天命的人,叫做有天德。

德和善不一样,好事和善事也不一样。做了利益人的事,有留名叫做好事,不留名叫做善事。如果做好事善事不是为名利而做,而且做了还被人诽谤刁难,他还是乐哈哈,他说:“因为我做不到位,所以人家才刁难,这是帮我消业障。”他不难过不悲观不上诉,还说是好事,还要感恩对方,这就是德。

有德的人,有句话非常经典:“只有承受,没有偿还。”没有德的人,有一点风吹草动就暴跳如雷。所以无德就是没有能力做事情,缺德就是本来也有能力做事,但是偏偏做反面的事,做过分的事。

在佛教来看怎样算有道德呢?有道的人就是智慧的人,有德的人就是觉悟的人。中国文化都是重在讲道德,佛教没有道德两个字,因为佛教毕竟是古印度传过来的文化,佛教是讲“无上智慧,无上觉悟,无上慈悲”,三藏十二部就归纳为这三个道理。所以说,当我们开悟以后就可以把三藏十二部一口吞尽。

所以,应该以爱心建立家庭,以道德规范家庭,以感恩和谐家庭,以孝顺兴旺家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