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6|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明心见性才是真功德——元音老人开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60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7 18:16: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明心见性才是真功德——元音老人开示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汝先厌离声闻、缘觉诸小乘法,发心勤求无上菩提,故我今时为汝开示第一义谛。如何复将世间戏论、妄想因缘,而自缠绕?汝虽多闻,如说药人,真药现前,不能分别。如来说为,真可怜愍。” ——《楞严经》

元音老人开示:


    佛对阿难说:你先前厌离小乘,不想修声闻缘觉的法,发心要学大乘,要求至高无上的正觉菩提道,所以我就给你讲第一义谛。在讲这个第一义谛之前,我们先要明白什么是圣谛,什么是俗谛。圣谛讲非有,非有即是无,就象我们前面讲四科时的五蕴、六入 、十二处、十八界,这些都是没有的。俗谛讲非无,非无即是有,世俗人认为一切都是有,好比我们眼前有这有那。圣谛和俗谛一个讲真,一个讲俗,各偏重一方,如果把两个结合在一起,就是真俗不二。所谓真俗不二,就是非无而非有,非有而非无,这个就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在教下说是最高的法,属于最高一层,因为真俗不二,一体圆融,完全平等了,所以超出其他一切教理之上。
   
    当初梁武帝见达摩祖师的时候,曾经问到这个问题:“如何是圣谛第一义?”
    在他的问话中,这个圣谛第一义谛就是真俗不二。武帝问的不是寻常的问题,而是教内最高的第一义谛。
    达摩为了不辜负他,于是回答“廓然无圣!”
   
    廓然这两个字很要紧,就是空旷、辽阔、清虚一气,就象是万里无云的晴空,这个虚明廓澈的晴空,既无圣也无凡,既不是无,也不是有。
    达摩在这里对武帝直面相呈,给他点出要紧的地方,告诉他这万里无云的晴空,就是你的真如佛性。
    可惜梁武帝当面错过,他只听到无圣,而不晓得廓然。

    所以后来雪窦禅师颂此公案云:“圣谛廓然,何当辨的?”你不能光知道没有圣,还要知道什么是廓然,那么晓得廓然的是谁呢?又是谁在这里辨别呢?就象禅宗参念佛是谁一样,这个廓然是谁呀?就是你自己的本来面目嘛,你怎么不识得呢?这个第一义谛就有这样妙,我给你开示第一义谛,就是要让你从这里悟入,直下得见你的真如佛性。

    达摩对武帝讲“廓然无圣”,这是给他讲无,在无当中显出妙有,因为两边都打破之后,中道妙理就现前了。
    梁武帝这时候还不惺惺,他想自己造过许多佛寺,度过许多人出家做和尚,功德一定很大,于是问达摩我这样做有没有功德呀?他这是住功德相,不晓得明心见性才是真功德,以为造寺度僧是功德,想听达摩来夸奖自己。
    没想到达摩迎头泼来一盆冷水:“并无功德”。

    唉!其实达摩不是在泼冷水,这是叫他不要热衷于有为法,不要执著在事相上,你做的那些善行是福报,不是功德,真正的功德是见性成佛。

    求福报只能感应出世间的荣华富贵,要知道财宝再多也有享用完的时候,最后还是要死的,靠福报不能了生死。要了生死必须要见性,见性是法财,得了菩提道以后,你与虚空同为一体,十方世界一切东西都是你所有的。既无一物可取,亦无一物可舍,因为你这个万能体能够生出一切,到此时虽不求了生死,而生死自然得了。比如西方极乐世界以黄金为地,那里有七宝莲池、八功德水,以及无量无边的胜妙景象,这些东西从哪里来呢?都是阿弥陀佛的净愿所生,也就是从这个自性本具的万能体上生出,如果不是万能体哪能生出这些东西来呢?你如果心量广大,那么尽虚空遍法界都归你所有,都是你的家财,就不再局限这么一个小小国度了。梁武帝生活在南北朝时期,他是南朝皇帝,国土在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不象我们现在统一后的中国这样大。达摩这样回答,是要他得大财,不要贪小财。
    世尊告诉阿难:我给你开示第一义谛,你“如何复将世间戏论、妄想因缘,而自缠绕”呢?     
    你在这里喋喋不休,说什么和合就是因缘,不和合就是自然,这些都是世间的戏论。讲因缘讲和合是两边话,两边话就是戏论,因为你在这里妄生分别,所以不但因缘和合生是妄想,非因缘的自然生也是妄想。本来我已经给你开示了中道妙义,把第一义谛已经告诉你了,是你自己不理解、不明白。你拿这些妄想执著缠绕自己,覆盖你的自性,使你的自性不能放光,所以不能悟入无上妙理。

    佛接着斥责他:“汝虽多闻,如说药人,真药现前,不能分别。”
    你虽然听闻了很多佛法,但你没有契入这个妙理,而是执著了文字相,就好比空口讲说药材的人,他听别人介绍过药材的情况,于是也会象模象样地说上几句,可是当你把真药拿到他面前给他看的时候,他却不认识了。哪个是黄连、甘草?他不知道;哪个是真药、假药?他也分不出来。
    现在外面卖假药的人很多,可是大家由于不会辨认,常常会吃亏。比如有的人本来想买天麻的,结果买回来一看,其实是洋山芋,因为不识货,所以上了人家的当。如来说你们这种人,实在是可怜可悲啊!
    佛不光是在说阿难,也是在说我们。我们有的人一天到晚佛法长、佛法短的,说这部经我已经念了多少遍了,那部经我又抄了多少,以为自己对佛法懂得不少了,其实都是在著文字相。在他看来只有朝暮课诵、敲敲打打才是佛法,当你对他讲说真正的佛法,他反倒接受不了。你如果告诉他一切不著、万缘放下就是佛的境界,他反而害怕:哎呀!那怎么会是佛法呢、那是断灭空!他不晓得自己整天敲敲打打、念来念去,是在做死人的活计,与真正的佛法不相干哟!
    我们学佛是要了生死的,佛法是积极的、入世的,你一天到晚专门同死人打交道,让人家看起来那样消极、消沉,那么别人对佛教只会躲得远远的。所以说如此修学佛法,其实是在玷污佛法。
    学佛首先要学会做人,每个佛子都应该做榜样给人家看,你只有做人做得好,人们才会相信佛法,才会承认佛法真有道理。假如学佛的人不讲做人的道理,不讲做人的人格,甚至品格还不如普通人,人家又怎么会信服你呢?
    有的人只看重事相,不懂得从心地上用功,比如说信佛要吃素,那么不但肉他不吃,就连炒过荤菜的锅铲都不能用,一定要买新的,看上去好象持戒持得很好,其实心底里有这么清爽洒脱吗?外表执著得越厉害的人,背地里倒反而会做些坏事。
    我给你们讲一件真实的事情,有一个吃素多年的老居士,去杭州虎跑吃茶,他看到茶室的杯子很好,于是问人家:“你这个杯子能卖一只给我吗?”人家说:“不卖!不卖!杯子我们要留着自己用,怎么能卖给你呢?”他想买,人家不卖,可他对这只杯子又实在喜欢得不行,怎么办呢?那就偷一只吧。你看!这样一个吃素多年的老居士,结果偷了人家的东西,这不是犯戒吗?还有人讲,偷私人的东西不好,那么我不偷私人,我偷公家的不要紧吧?也不行啊!你这样做不但自己落因果,而且还给人家留下一个坏印象。有人说“要看黑心人,吃素道里寻。”这都是那些所谓“不拘小节”的人,给别人留下的坏印象。
    我们要提倡积极做人,从一言一行上给群众做表率、做榜样,就象孔夫子所说的: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不是我应该做的,我坚决不做;不是我应该取的,我坚决不取。修行人还要多布施,要锻练舍心,舍得把自己的东西布施给别人,那么人家看到后会说:还是佛教好,你看佛教徒的人格多么高尚!这样做无形中就是最好的宣传,能够使人们对佛教生出恭敬心和信仰心。出家僧众为什么要讲四威仪呢?就是给大家一个好印象,使人们生起恭敬心,人家看到你举止符合威仪,会心生欢喜;如果你没有威仪,人家会想,你这个出家人不怎么样!人家污辱你、诽谤你,是要造罪的,他的罪是因你而起,那么也就是你的罪。
    所以说修行人的言行举止非常要紧,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做好。你们不但要多听多闻,还要身体力行,否则理论与实际对不上号,真东西到了你面前你反而不识。   
   “如来说为,真可怜愍。”我现在对你讲说真实法门,叫你修真实行,你既不能相信,也不能接受,这真是再可怜不过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17 08:49
  • 0

    主题

    8554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6205
    沙发
    发表于 2016-7-18 21:53: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1-29 19:05
  • 0

    主题

    176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393
    板凳
    发表于 2016-7-18 21:55: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1-29 19:05
  • 0

    主题

    176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393
    地板
    发表于 2016-7-18 21:56: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334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4336
    5#
    发表于 2016-7-18 22:00: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明心见性才是真功德
  • TA的每日心情
    大哭
    2016-7-10 11:53
  • 1

    主题

    9366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337
    6#
    发表于 2016-7-18 22:12: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俗谛讲非无,非无即是有,世俗人认为一切都是有,好比我们眼前有这有那。圣谛和俗谛一个讲真,一个讲俗,各偏重一方,如果把两个结合在一起,就是真俗不二。
  • TA的每日心情
    大哭
    2016-7-10 11:53
  • 1

    主题

    9366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337
    7#
    发表于 2016-7-18 22:12:5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俗谛讲非无,非无即是有,世俗人认为一切都是有,好比我们眼前有这有那。圣谛和俗谛一个讲真,一个讲俗,各偏重一方,如果把两个结合在一起,就是真俗不二。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7-28 16:54
  • 0

    主题

    7604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1374
    8#
    发表于 2016-7-18 22:18: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圆教菩提树。在一片树叶,一根树枝,一个根须,当下能知道全体,当下都是一个本体,树枝当下就是树根,这叫圆教菩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有没有哪一棵树不是菩提树啊?统统都是。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7-28 16:54
  • 0

    主题

    7604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1374
    9#
    发表于 2016-7-18 22:18: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圆教菩提树。在一片树叶,一根树枝,一个根须,当下能知道全体,当下都是一个本体,树枝当下就是树根,这叫圆教菩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有没有哪一棵树不是菩提树啊?统统都是。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1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3044
    10#
    发表于 2016-7-18 23:32:4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