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法华妙店
法华论坛英文版
切换到宽版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广播
专辑
Collection
日志
相册
分享
导读
Guide
积分兑奖
Auction
排行
Ranklist
任务
每日签到
搜索
搜索
热搜:
过五关
法华经视频
本版
帖子
用户
法华论坛
»
论坛
›
法华专栏
›
悟后进修
›
念佛法要
返回列表
查看:
156
|
回复:
0
念佛法要
[复制链接]
静莲
静莲
当前离线
积分
193606
窥视卡
雷达卡
该用户从未签到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193606
收听TA
发消息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16-5-1 19:38:01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1.
布施为六度之首,劝人念佛为万行之先,病危者尤易化导,以其有怖死求生之心也。
2.
经上云:「欲生彼(阿弥陀佛)国者,当修三福:
一者,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二者,
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三者,
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乃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3.
王龙舒云:「医当自念,人身疾苦,与我无异,勿问贵贱贫富,专以救人为心,以结人缘,而积己福,冥冥中自有佑之者。若常如是存心,回向净土,必上品生。若因人疾苦而告以净土,易生信心。使复发大愿,以广其传,而赎宿谴,以期痊愈,必遂所愿。若天年或尽,亦可乘此愿力,径生净土。常如是以化人,非徒身后上品往生,现世亦福报无穷矣。」
4.
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使往生:
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
三者,回向发愿心。具此三心者,必生彼国。
5.
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
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
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
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
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6.
佛言:「此观世音菩萨,一切人天,常须供养,专称名号,得无量福,灭无量罪,命终往生阿弥陀佛国。」
7.
专称观音菩萨圣号,获福灭罪,命终往生,足证与念佛功德无异,愿于念佛之外兼念。若遇患难,宜专念观音,以观音悲心甚切,代佛垂慈救苦,感应甚速。
8.
「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剎。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文殊师利发愿经》节引)
9.
普贤菩萨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
一者,礼敬诸佛。
二者,称赞如来。
三者,广修供养。
四者,忏悔业障。
五者,随喜功德。
六者,诸转法 轮。
七者,请佛住世。
八者,常随佛学。
九者,恒顺众生。
十者,普皆回向。
10.
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
11.
临命终时,最后剎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12.
偈曰:「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剎。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
13.
《悲华经》上记载:文殊师利菩萨,蒙佛授记,于未来南方清净无垢宝置世界成佛,号普现。普贤菩萨,蒙佛授记,于未来北方知水善住净功德世界成佛,号智刚吼自在相王。均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足证发愿往生之重要。我辈凡夫,应速发愿追随,不可怠忽!
14.
若王者、大臣、居士、宰官人等,忏悔罪法:
一者,
当正心不谤三宝,不障出家,不为梵行人作恶留难, 应当系念修六念法。
二者,
当孝养父母,恭敬师长。
三者,
正法治国,不邪枉人民。
四者,
于六斋日,敕诸境内力所及处,令行不杀。
五者,
当深信因果,信一实道,知佛不灭。
若有修习如此忏悔法,诸佛护助,不久当成阿耨菩提。
15.
菩萨坐禅,不念一切,惟念一佛,即得三昧。
16.
念佛不能一心,但息想定虑,徐徐念去,要使声合乎心,心随乎声,念久自得诸念澄清,心境绝照,证入念佛三昧。
17.
然平日必须多念,从千至万,心无间断,则根器最易成熟。若强之使一,终不一也。偈曰:「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18.
持名之法,必须字字句句,声心相依,不杂分毫世念,久久成熟,决定得生极乐,坐宝莲花,登不退地。若余年未尽,犹得以其所证,为四众向导,报佛深恩。
19.
有疾尚未即死,当息诸牵累,安心端坐,念身无常,念世无常,所有妄缘,一切放下。徐徐一句阿弥陀佛,自然六尘不生,一心清净。不唯愈汝今生之疾,即生死病根,亦从此拔出矣。
20.
菩萨明示:修净之法,不出专勤二字。专则不别为一事,勤则一虚弃一时,久久成熟,决定得生极乐。足证能将归向极乐之心,换却奔走名利之心,放下万缘,摄心多念,渐入念佛三昧,决生极乐。
21.
以散心念佛,难得往生,此法能令心归一处;一心念佛,决定往生,念数虽少,功德颇深。
22.
死生有命,当于病中,一心念佛,求生净土,慎勿留恋疑虑,致失正念,仍堕轮回。
23.
佛菩萨呼引众生上大愿船--「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二菩萨,乘大愿船,泛生死海,就此娑婆世界,呼引众生,上大愿船,送至西方。如肯往者,无不得生也,若信心肯往,虽有罪恶,亦无不得生。」《净土传》
24.
念一声佛的功德--「佛告大王:假令开大库藏,一月之中布施一切众生所得功德,不如有人称佛一口,功德过前不可校量。」《涅盘经》
25.
念佛之法,名一行三昧,若念散漫,三昧不成。
一、
摄心念,于一切处,摄念不忘,纵念昏寐,亦系念而寝, 不隔念,不异念故。
二、
勇猛念,如好色人,闻淫女所在,高岩深涧,磷途鬼窟,必往不怯故。
三、
深心念,如大海深广,必穷其底,觉路遥遥,不竟不休故。
四、
观想念,念念中见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故。
五、
息心念,息一切名心、宦心、欲心、世间心、贪恋心、贡高心、遮护心、人我是非心,念佛故。
六、
悲啼念,每一想佛,身毛皆竖,五内若裂,如忆少背之慈母故。
七、
发愤念,如落第孤寒,负才寂寞,每一念及,殆不欲生故。
八、
一切念,见闻觉知,及毛孔骨髓,无一处不念佛故。
九、
参究念,念佛一声,便念此声落处故。
十、
实相念,不以有心念,不以无心念,不以有无心念,不以非有无心念故,是为上品念佛门。若如是念者,现生必得见佛。
26.
如来虽说八万四千法门,唯有念佛一门是为他力,余门修道总为自力。余门修道,犹如陆地步行;念佛修道,犹如水路乘船,哩数极多,而复不同。念佛往生亦复如是,用功极少,早证菩提。念佛法门,由乘阿弥陀佛本愿力故,速疾成佛,超过余门百千万倍。《念佛镜》
27.
带业往生犹如大石置船——王问那先:「人生造恶,临终念佛,得生佛国,我不信是语。」
那先答言:「如持大石置于船上,因得不没;人虽本恶,因念佛故,不入泥犁;其小石没者,如人作恶,不知念佛,便入泥犁中。」《那先比丘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空间
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
收藏
0
转播
分享
淘帖
0
顶
0
踩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照妖镜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在线答疑
法理辨析
共修经典
Copyright © 2014-2021
法华论坛
(http://www.fahua1234.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