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跟大家说过修止的方法。事实上,“止观”与“禅”没有什么不同。禅也是止观,止观也是禅。所谓禅宗,并没有什么稀奇玄妙。为什么禅宗上面有个“禅”字呢?就是必须从禅定来。没有禅定,嘴巴玩几句花样,学了一点“云在青天水在瓶”,“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青蛙扑通一下跳下水”,那是欺人之谈。真正禅宗必须从止观来,止观、禅密统统不分。若站在止观的立场来看,无论显教、密教,各种宗派,都是止观。
不过,禅的止观和其它宗派所走的路线有点不同。什么不同呢?譬如今天提出来的白居易那首诗:“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那个如如不动的,不管它有妄念无妄念。自己保留那个能生万法如如不动的境界,自己知道有妄念无妄念。经常保持这个,但是不要有意去保持。只要能保持这个,就是“大止”,止的境界大。许多的妄念在这个境界里,虽然象现在的蚊子飞来飞去,但是,它到底抵不住光明。天一亮了,这些蚊子赶快逃了,没有落脚处的。禅是不是止呢?也求这个止。不过,禅的止,境界放得大。若要勉强分辨的话,普通各宗派的止,入手的境界放得小。其它的宗派止于一念,例如初步念佛就是止于一念。禅宗不用这一念,不用妄想把它留住,只要在理上认识透彻。就在这个不动不静的如如境界中,动也无妨,动也是不动。你们现在有些人已经体会到这个影子了。影子也不错唷!能够找到影子,就一定能找到那个主人。就怕你连影子都找不到,如何能找到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