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97|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通教偏空还是在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萌哒
    2016-5-19 13:32
  • 22

    主题

    246

    帖子

    314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4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29 16:38:0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于一些通教禅宗的文章,我们不能一昧的说他偏空,也不能一昧的说他就是圆的。具体要看你个人你怎么理解。你理解在空它就偏空,你理解在圆它就现圆。它本身不能说他偏空还是在圆。所以,我们不能凭着我们的主观认为去判定他是空还是圆。通教通教,他是通的,可以通空也可以通圆。就看你能不能通了。只说圆理,不能善解通教法义这是偏执。只说通教是偏空,不能契入圆理,这也是偏执。所以,我们要善于圆融。不知师兄们怎么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109

    帖子

    196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68
    推荐
    发表于 2016-4-29 18:09:1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通教也来谈谈,为什么叫通教?通教所教化的对象是三界内利根众生,而藏教所教化的对象是属三界内顿根众生。通教虽教化的是利根众生,但利根中也有比较顿根的人,所以顿根的人最后所证与前面藏教所证相同(因为他真俗不能圆融,执在事相上),所以顿根通前藏教。利根的众生他能证入实相之理,也就是他能从事中见理,也能从理中见事。所以通教利根众生可借入别教也可接入圆教。因此通教既通前藏教也痛后别圆,顿根的人依通教的修行也能见真空之理体,但不能从空中见不空之理所以只能证入偏空。而利根之人能当下真俗圆融。这些都是方便说。究竟讲只要明了如来藏的道理,当下都是圆教人圆人看法法法皆圆

    点评

    赞!  发表于 2016-4-29 19:41
  • TA的每日心情
    萌哒
    2016-5-19 13:32
  • 22

    主题

    246

    帖子

    314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42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4-29 17:34:0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梵音~闻汐 发表于 2016-4-29 16:38
    对于一些通教禅宗的文章,我们不能一昧的说他偏空,也不能一昧的说他就是圆的。具体要看你个人你怎么理解。 ...

      近代之楚泉禅师,参见赤山法祖。一日祖问曰:“法华开示悟入佛知见,历代祖师各有开示。但皆是各位祖师自己的,非关子事。今欲子从自己胸襟中道将来,如何开示悟入佛知见? ”师无语。祖叹曰:“如是参禅,只是徒丧光阴,有何益处? ”罚令跪参。连参三枝香,听维那打开静板响,忽然省悟!祖考问曰:“如何开佛知见? ”答曰:“开出本有(即本有之自性理体也)。”
  • TA的每日心情
    萌哒
    2016-5-19 13:32
  • 22

    主题

    246

    帖子

    314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42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4-29 17:34:4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梵音~闻汐 发表于 2016-4-29 17:34
    近代之楚泉禅师,参见赤山法祖。一日祖问曰:“法华开示悟入佛知见,历代祖师各有开示。但皆是各位祖师 ...

    进问曰:“如何示? ”答曰:“示出本无(即一切心用事相皆不可得,从不可得之心用上以示本真性体也)。”再问曰:“如何悟? ”答曰:“悟无有无(消灭其迷悟痕迹也)。”更问曰:“如何入? ”答曰:“入出无碍(得大受用,语默动静自在无碍也)。”历代禅门一脉,皆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但明开示悟入之义者,顿见本末无二,寂照妙明之性也。少智之人,欲破妄而见真,劬劳肯綮,欲入无为。因地不真,果招纡曲。实“恒沙莫一,亿劫希成”也。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5 17:53
  • 35

    主题

    919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3699
    5#
    发表于 2016-4-29 17:37:41 | 只看该作者
    既然佛法圆融一切法,如果不能圆融,那当是自己用心的问题,而非法的问题
    但要讲清种种法,又不得不善用分别
    真正用心处,只有当人当下自己明了吧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2-12 16:19
  • 326

    主题

    233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087

    论坛元老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最佳新人宣传达人

    6#
    发表于 2016-4-29 17:40:4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26

    帖子

    31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11
    7#
    发表于 2016-4-29 17:52: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大乘妙法莲华经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29 15:07
  • 3

    主题

    650

    帖子

    768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683
    8#
    发表于 2016-4-29 17:53:25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 TA的每日心情
    萌哒
    2016-6-9 12:00
  • 287

    主题

    3393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4249
    9#
    发表于 2016-4-29 17:55: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取决于个人理解,公论又有何意义。正因为公论的客观性,公正性,权威性,所以才有公论。禅宗根本经典,开示的心,开示的佛,都是空如来藏,所以禅宗是去体证见性,不是明理见性。不懂禅宗去谈禅宗,都是扯淡,也是对禅宗的一种污染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8-10 10:50
  • 151

    主题

    13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85
    10#
    发表于 2016-4-29 17:59:03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