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陀在菩提树下开悟的第一句话说:“奇哉!一切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现代人的根基一点不差,只因为妄想执着分别世间的五欲六尘、名闻利养而不能证得。念佛法门如果不明心见性,往生的寥寥无几,即便能够往生,品位都是下品。先了解一下佛法的八大次第:
三藏十二部经八个次第中的人、天、声、缘四个次第且不说,藏、通、别、圆四个次第简述如下:
藏教菩萨 —— 他们的发心很大,发愿乘愿再来,生生世世度化众生,但执着在事相上行持,执相修行,行有为法。比如念佛念咒,拜佛拜忏,只懂得拜有形相的佛,不懂得拜法界佛,天天以有为的心去行善求功德。这叫有为法,有为法是生灭法,不能成佛。因为佛法不讲善,只讲真,真实真相真理。有为修行会得到很大的人天福报,但只有福德,没有功德,与成佛了生死没有关系。其福德也叫三世冤,第一世受苦,第二世享用自己的福报所得,第三世往下落至三恶道等,绕了一个大圈子,再次回到原点,出不了轮回。
着相修行总比不学佛强,佛为了接引有缘众生先入佛门,因此给这些着相修行习气很重的修行人开示了《无量寿经》《地藏经》等藏教经典。梁武帝建了四百八十座庙,供养十几万人出家僧人,达摩祖师都告诉他“你没有功德”,何况我们修持的有为功德无法跟梁武帝相比呢?
通教菩萨 —— 这了接引藏教菩萨放弃有为修行更上一个层次,也为了把喜欢执空修行的人接引进佛门,佛用《金刚经》《六百部般若》来破除执相修行的有为法。《金刚经》就是把有为法判为邪法,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讲,《金刚经》就是来接换《无量寿经》《地藏经》的。《金刚经》讲得很清楚,“若人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是佛讲的,所以我们念佛,拜佛,供养舍利,建寺庙有什么用啊?!这些与成佛与你明心见性没有关系,这些是修行而不是修心,那些念佛拜佛 供养舍利,只能做为佛法形式上的接引众生的辅助工具,不是成佛的方法,与成佛无关。想成佛要明理,深入经藏开了智慧才行。
所以当今修行人大多都在盲修瞎练,往往大家都去做的事就觉得是对的,也跟风去做,不会用智慧去分析,从而占用自己大量的学法时间,做佛事啊,跑庙啊,放生啊,还觉得这是累积往生资粮,与佛做交易。佛啊,你看我今天放生放了多少啊,念了几千声佛号啊,还念经咒多少遍啊,我一定能往生了,是不是佛啊?就是这种心理。因此造成“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的局面。
别教菩萨 —— 为了破众生在有相与空相两个相上的执着,接引众生继续探求真理,这个时候通过《华严经》和《圆觉经》开示众生从亦空亦有两个法门而入,在禅宗见空性的基础上,从空出有,比藏教通教更加圆融。这里的破不是世间法里的破,世间法讲破是破掉不要了,佛法里的破是在相见性而不是破相见性。明白这个道理就是破了,并不是要把它破除掉不要。别教以《华严经》,《圆觉经》为代表经典接换《金刚经》。
所以从开始讲“次第一心三藏”难以被人理解到绕了一大圈,众生撞到南墙又撞到北墙,路都行不通,这才发现原来真的不能执着于一部经,人的境界在提升,就如上台阶一样,需要一个认知过程。这样众生就容易放下情执心,不再抱有先入为主的老观念,解放思想,比较开明了。就像我们要过河,只能乘船,过了河,还要船吗?有的人就是不肯丢下船,扛着船继续行,以至于障碍了自己前行的进程。
图片
圆教菩萨 —— 到了法华涅盘时,佛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对弟子们说:【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又讲【唯此一真实,余二则非真】讲唯有这部经是真的,第二部就是假的。也就是认定这部《法华经》才是我佛所要讲的,前面那些经典是引导你们最终流入到《法华经》的。也就是说,《法华经》是前面藏教,通教,别教里任何一部经的接换经,这是方便说;究竟说,《法华经》为十法界任何一个国土中佛讲的无量经中任何一部的最终接换经。此经能破前面的小乘因缘经及不了义大乘经。其实佛在成佛一开始就可以讲《法华经》,但当时96种外道盛行,没有正法氛围,佛怕讲了众生不接受反而毁谤。因而佛讲了这么多小乘经和不了义经,就是为了往“次第一心三藏”上引导,就是为了最后讲“一心三藏”的辅助跳板。所以,如果你没有学过三藏十二部经,也能接受这个《法华经》的话,那就不必绕一个大圈子的弯路,可以直取佛法精髓“一心三藏”,直取家园,回归如来藏妙真如性。
其实佛在之前41年的传法中,无时不在讲《法华经》,只不过那时是旁敲侧击,暗示着讲,给弟子们心里留下一个痕迹。到了法华涅槃时,佛才全面的讲,正式的讲,直接的讲,真话真说,指出弟子们必须受持此《法华经》才与授记成佛,这时佛已不问根性,只讲唯一佛乘。
《法华经》全名称为《大乘妙法莲华经》,佛最后八年就为了讲这部《法华经》。《无量义经》为《法华经》打前阵,《涅槃经》为《法华经》收尾。《楞严经》原名《妙法莲华王》,与《法华经》是同一部经,《法华经》是总讲,正面直接讲,《楞严经》是细讲,是从正反两面讲,把《法华经》要讲的道理全面展开着讲。主经就是《法华经》《楞严经》两部大经。圆教佛法是从非空非有而入,遇有说空,遇空说有,非空非有当下即空即有。圆融圆满圆通十法界万法为当人当下一念当下随缘变现。此法不立修证,不立阶梯,无修无证,一步登天,印光祖师遗训说“法华奥典,妙冠群经,闻即往生,位齐等觉”!等觉菩萨就是像观音菩萨那样的大菩萨的果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