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法界观——抉择 慈法法师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60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11 19:11: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弟子:祈请师父给我梳理一下抉择力。我觉得自己愿望比较清晰,就是念佛成佛,广度众生。我想使这个愿望发挥实际运用,但经常感到其抉择力在日常生活中不能表现,请求师父开示!

师:我们以大树来说,它有根、有干、有枝、有叶,妄想都是叶子上问题。叶子,有刚长出来的叶子,有正在成长的叶子,有衰老的叶子,也有落下去的叶子。枝,有正在成长的枝,有快要成熟的枝,有已经长成的枝,也有朽枝。所谓众生业分,就耽搁在枝叶问题上了。
主干是相续。根源是本性、本质。我们要在每一个事情因缘上观察其本质,就是从根本上观察。树叶落了——我观察它的根本:它是个枝叶,是个无常,是无我的,它在相续中必然产生这个效果。但是干的相续没变过,还在相续,相续似乎那么安稳。根、根源,或者说法性、平等法性,永远滋养着这一切无常无我的枝叶变化。
人生觉悟与不觉悟,众生就是取于枝叶问题了。这个枝朽了或者那个叶落了,他就悲伤;这个枝正在茂盛挺拔,他就生骄慢自大;这个叶才刚刚发出嫩芽,他就认为自己微弱,经不起风雨。但是干在相续,在推动这所有因缘——不管是枯叶、枯枝还是刚刚发芽的、正在成长的、已经成熟的,干都在支持着,令它们不断相续着。
所有业分迷失就在枝叶问题上。就是我们相续心中,这个干中,推动出来一个枝叶的一个变化——迷失在这儿。他没有考察他平等的念头、清净的念头,没有落实在根源上。
佛菩萨在根源上观察与了解了枝叶的变化、相续的主干。所以有枯叶枯枝,他不会悲伤;枝叶茂盛,他不会骄慢;刚刚发出嫩芽,他也不会感到稚嫩而生畏惧……这些不过是法性海中一些幻化表现罢了,是在相续变化中产生的变化差异,没有实质。所以佛说有为法,这些所谓枯荣、成熟、稚嫩,都是如梦、如幻、如露、如电。
你要整体地才能抉择!你在某一枝叶问题上、主干问题上、根源问题上抉择,抉择不了!所以圆满观察,整体审思,方得抉择。




如果在一个枝叶问题上抉择,说这个枯叶是无常的——你抉择不了。因为你一烦恼你就感觉这是常了;顺缘一来,这要保持它的常啊!要整体观察,枯荣也好、成熟也好、嫩芽也好,都是相续的一个过程,是无我的,是无常的,那能抉择这个枝叶也是无常的,它这个无常在相续着。
所以抉择者,善观,普观 ,周遍观,这很重要!
打个比方,假设你比较喜欢男女这个因缘,看到一个女性你比较喜欢。这时观察:我是她爸爸怎么办?我是她爷爷怎么办?我是她太爷怎么办?我是她丈夫怎么办?是她儿子怎么办?是她孙子怎么办?是她重孙怎么办……你这个情感一时会变得平和。这叫周遍观。
然后从本质观:这个人我很喜欢,要周遍观,喜欢她什么?像有人打电话说法师我喜欢你。我说喜欢我的鼻子还是眼睛?我挖给你。他说不要!我说你喜欢啥?喜欢这一块肉?它会死掉的,你喜欢啥?他说喜欢你的思想。我说思想也会变异,喜欢啥?他说找一找没有啥喜欢的了。有人说我很喜欢你的眼睛——你真把眼睛抠下来,他喜欢吗?!
喜欢一个人,这个人老了、死了,你喜欢吗?烂掉,你喜欢吧?发臭,你还喜欢她吗?你喜欢她那一时刻的化妆模样吗?人不周遍观之时,就会在枝叶问题上埋没,抉择不了。要从整体观察一次,他就抉择了。
弟子:我对平等性的认识,有时感觉……
师:你不是周遍观,只说根源,但你没看它的主干与枝叶——要全体看这个大树才好!只看一部分你抉择不了。你只看平等性——完了!你废了!为什么?它的作用力相续与产生的树叶问题你没有看,你抉择是假设,是一时的妄想。
要把它的周遍性作用:枯荣、繁茂、衰亡、嫩芽、成熟等各方面有观察,观察这些相续,这些相续中都是无常的。繁茂也会衰亡,荣也会枯,嫩芽也会老化……你观察完了,它是无我的——你了解那个相续是无常无我的,就会回到平等性上来!但你若不观察枝叶现象、不观察它的相续,就找不到它的根本。只说根本,枝叶问题来了你会迷失,不是吗?
我们片面观察,把它分成一段,看干、看相续、看根、看枝叶、看枯叶、看繁荣的叶、看嫩叶……就是没有全面观察。所以说要周遍十方,普遍观察。
以前我喜欢一个孩子,我说把你照片给我拿来,我喜欢啥我得问自己:我喜欢你啥?眼睛、鼻子、耳朵……我细看;喜欢全部,全部又是什么东西?观察一遍以后,你再也不想了。喜欢什么?你感到没意思了,就是穷折腾!这是比较人性的。
我喜欢东西呢?他们给我说这个多好多好!我看五分钟以后,怎么都不喜欢它了,因为没办法喜欢。我全体观察一遍,什么东西我都喜欢不了。说这个杯子很好哦!观察观察就不行了。说这个花瓶真漂亮啊!乍一看,眼前一亮;再一看,它没烧制之前是土坯,土坯之前是泥巴,再之前……你感觉喜欢不起来了。它是用火把一些东西组合而成,你喜欢它什么?喜欢它哪个阶段?哦,喜欢它烧制成以后?“啪!”打碎了,还喜欢吗?
你把每一个环节观察一遍,你原来不是喜欢,是在某个环节上染著才说喜欢。某个环节,枝叶问题的染著,所以喜欢繁茂的东西、光彩的东西、健康的东西、有力的东西,实际你不是真喜欢。没有整体观察。整体观察我们心里都不缺,还喜欢吗?喜欢成为负累了,贪嗔痴慢疑都是负累。
世尊教我们作九种观察。这个人是个好人,哎,死掉了!开始清淤;然后尸身变水,恶臭;然后骨头和筋露出来;再通过多久,骨头也变得灰暗……你喜欢哪个?这就是过程。说我喜欢它定格那一刻——能定格吗?定得了格吗?它很快完成这九个过程,哪个人都要完成这个过程,你喜欢它哪一点?它能定格吗?它定不了格!它定不了格你喜欢它哪一段?结果定不了格,没法定格。
所以人的喜欢是苦,因为你定不了格。我经常听人说我喜欢某某。我说真喜欢吗?海枯石烂吗?很快变了。好也变成一种悲剧,亲也变成一种怨恨了。从古到今多少故事啊!
我说这个大树,就是一个过程大树,相续。你看一遍就老实了,就会觉悟。什么问题都可以这样看。闭关闭的啥?天天看这些玩艺儿,看、看、看……
弟子:对无常的认知亲切,抉择就……
师:你回到那个瓶颈上去了——平等的关注。什么都亲切了,什么都变化,什么都是无常,什么都是业无所属,你喜欢啥?
弟子:有时感觉自己太染著了。
师:那么你就负累,染上啥就负累啥。不染就解脱,解脱可以更尊重地面对这些事情,真诚面对它。
抉择了吗?能抉择吗?全体地观察一遍,不是抉择的抉择。看一斑一点,怎么强制都抉择不了。你周遍观察一遍了,不抉择也抉择了。你说这个事我观察过了,那就不一样了。所以有时候拿观察来说抉择比较有力量。我看过了,审思过了,恰当地细腻地看过了。
弟子:有时候我找了很多,使不上劲。它又犯起来,我说都是未曾有的,当下这个心可以和佛心相印……
师:你没有周遍观察的时候,这么说就有点空泛无力。说十法界由心而生,那么我们观察十法界:因为愚痴、贪婪、恶行而产生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恶道,这都是法性啊!是无常无我呀!因为善缘,因为福德,因为嫉妒,产生了天、人、修罗三善道,但他们也是无常啊!他们是因为缘着善、缘着福德、缘着嫉妒而成就这三道,一样是无常的。声闻、缘觉、菩萨,他们是缘着六度万行、缘着寂灭为乐、缘着观察十二因缘,也是无常、无我的。我们说佛圆明广大真实究竟,但也是无常的。这十法界的法性是平等的。
可以了吧?没有对待!怎么没有对待?十法界都支持!支持什么?无常无我!你给我找个常?没有常,没有常可建立,无从建立,因为建立都会毁灭。十法界就直指无常无我之平等性,原来十法界一如。因为不生不灭,十法界一如——你得到支持了,这个心可安稳了,放在肚子里了。所以常作十法界观。
很多人说要做好人啊,要持戒啊……枝叶问题把他毁了!就在一枯一荣上纠缠。迷失辛苦啊!要常作法界观。有人不断纠结于此,学佛学得甚至比世俗人更虚伪更迷茫一点。因为他没有接触到佛法真正教义——无常,无我。他用边见套上佛法名字,结果业力还是边见、恶见、不正见,没有入佛知见。
弟子:入佛知见!
师:入佛知见,这是第一步!这一步不迈过来不行!要融入佛愿力,要融入佛智海。我们在自己那个地方弄……无量劫以来你一直那样做了,没问题。所以说佛法难遇是这个地方,佛法难闻是这个地方——抉择!很多人可笑地活了一生,我们以前也很可笑地活了一生又一生,就在枝叶问题上迷失、执著,如此而已。




世尊形象后面用一个菩提树,让我们看干、看枝叶、看根源;佛现圆满相,后面支撑的是一个大大的树。佛在成佛时都要找一棵大树下坐着,展示他们教法的完整性。世尊成佛了,他站在那个地方,用感恩心面对着菩提树。为什么?这棵树给他带来了广大的法界观,圆满完成了法界抉择,就是对法界的认识!
金刚座上,菩提树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作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一切世间所尊重、所皈依。他遍观法界,遍知法界,遍用法界,饶益法界有情,这十号是真实不虚的。
再读这十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有内容,有感觉,有力量,有作用!以前念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那么空洞一样。一作法界观,整体观,如实观,就抉择了十号功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真实所在。
抉择!抉择!调御自心善抉择,从容处处妙吉祥。
弟子:调御自心善抉择,太好了。
师:法界观,不埋没在一枝一叶、一枯一荣、善恶是非上。主干清晰,根源清晰,法界清晰,未抉择时已得抉择。不拘于一因一缘、一因一果的时候,人心舒展、大方、繁茂,相续流长,根源深植在法界!这里面有枯有荣啊!有爱有恨哪!但他不拘于此,不失其主干,不丢其根源;任它繁荣、枯荣,任它成长,任它稚嫩,任它去了,所以才繁茂。
那个谒子:平等安心一切时,随顺佛愿无有间,意乐弘誓性自显,法身功德行周遍——周遍最重要!要不然“一念即一时,普照诸佛会”是不行的。解脱诸相达本源——找根子去了,周遍本源,圆满三世才能为一念。要不然我们利益不了群生,也利益不了自己。
抉择!法界周遍观察,对所有因缘作实际观察的时候,抉择力自然产生,就是如来。说来无所来,去无所去,真正抉择,是为如来。如来什么?就是抉择!抉择什么?无来无去,你看,自然就抉择了。抉择什么?抉择枯荣,抉择稚嫩成熟,都可以抉择。是非分明,绝不染著。
以前他们整理出那本《净土点眼》就是我跟他们聊天的。很多人看了那本书,感觉净土还有这样的讲法?就是聊天嘛!这也是个聊天题目,写个法界观或者整体观、周遍观,划个破折号——抉择!很多人在这儿没办法抉择。
弟子:抉择这个地方太要命了!
师:人要精彩地转身,不要迷茫地、黑暗地、丑陋地转身。人生观是依正见。若人丑陋活着,遇到佛法也很丑陋,在世间也很丑陋。因为他没有运用佛陀正见,没有入佛知见,没有精彩转身,没有回到天人、菩萨、圣者、诸佛如来境界中,而在丑陋恶缘中染著了——很丑陋,那个丑陋自己都不堪入目,自己不愿意看。没有转身!
佛陀就是这样。入佛知见,让我们转身。把过去的九界知见转个身,入佛知见。九界众生皆需入佛知见,才能精彩转身,普观法界。要不然一法界显九法界冥。诸佛如来是一法界显,九法全部彰显,十法界彰显出来。




佛的果地觉为因地心是个精彩转身罢了——轻松回归,精彩转身。人要是不入佛之知见,你精彩转身的机会没有。就在九界中各显丑陋,各显自己不圆满、不清净、不具足,削减自身本来具足的觉性,就丑陋了。只有把圆满觉性拿出来,才算应供。
原来周遍观察,周遍运用,正遍知,明行足。圆满观,清净观,无碍观,周遍观。这个观是什么?明行足。明者,周遍观故。哪怕是凡夫心中,依佛力这种正见来观察世间,也会有明行善巧。所以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是一切世间之师,天人师。这十号都有用、有力量。他这个地方可以揭显我们四种俱生智——平等智、妙观察智、法界体性智、大圆满镜智,揭示本来具有的功德。
弟子:师父,请您给我讲讲俱生智。
师:就是人本来具有的啊!与佛没有二没有别。这四种在佛不增,在凡夫不减,是俱生嘛!在佛不增在凡不减就是俱生。顺法性而彰显,只作为上有差别,就是佛的成就——不空成就。我们要用俱生智了,我们所有作为也是不空成就,不空过,事无空过者,能够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阿弥陀佛教法是直接把俱生智给我们揭显出来,平等觉回施给你了,圆满回施给你了,妙观察回施给你了。法界炳然,就是九法界同归。法界炳然,法界清净回归,直接把我们俱生智激活了,把我们没有启发的本来具足的宝藏直接打开。
你再看现行所有作为,绝不空过!因为你所有现行是无常、是无我,所有现行是平等的,可以妙观妙用,是在某个法界。所以圆观,净观,平等观。
俱生智即是不增不减智,这是最美妙的,这是我们作为凡夫有情不自卑的根源——佛陀给我们最大的尊严啊!
佛陀那么不可思议的功德给任何一个众生,不是让我们自卑,是让我们看得更远、更清晰、更广大、更真实。或者说真实起来,清净起来,圆满起来。这是佛陀大慈大悲,是令我一切众生应该感恩戴德的地方!他给你真正尊严,让我们像他们一样具足展示自心,运用自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