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菩提心和出离心的差别,在于出离对象是个人还是众生。
两者不仅没有任何矛盾,而且,菩提心必须以出离心为基础。如果不愿出离,菩提心是不可能真切的。因为你还看不到轮回险恶,即使想着利益众生,但因为对世间充满贪著,这种利他心很快会因染污而变质。
就像过去有很多起义军,开始也是想救百姓于水火,但得到一定利益后,就开始贪著享乐,腐败变质。这也是因为没有出离心的基础,一旦诱惑出现,就被欲望、烦恼和我执紧紧抓住,再也想不到众生了。
当你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想着利益他人似乎不难。因为只要关起门来想想,不需要有任何实际付出,也不需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众生。但利他不是一套说法,而是要面对众生去检验,在各种顺逆境界中去检验。这样你才知道,自己的这一念利他心,仅仅是用来满足自我的道德优越感,还是真正准备落实到行动中,把想法变成做法。
菩提心的成就标准,是对每个众生都能心生慈悲,而不是把众生度尽。如果那样,没有一个菩萨能圆满慈悲。因为众生是无量无边的,而且菩萨度众需要时节因缘,并非一厢情愿的事。你想利益对方,也许有的众生未必乐意:你说佛法好,他还觉得吃喝玩乐好!你说修行好,他还觉得醉生梦死好!
如果不了解缘起的道理,即使有心利他,也可能处处碰壁。我以前讲佛法时,常常想:佛法这么好,怎么他听了没有感觉?后来才发现,所谓好与不好,关键是在他是否有这个需要,是否有这个认识。而不是说我们觉得好,对方也会觉得好。其中还涉及每个众生不同的根机,不同的福德因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