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常会有居士问我:“师父,我这次为庙里捐了一千元钱,我真的会很有功德福报吗?”
这让我想起了一则关于诚拙禅师的故事。
“
诚拙禅师发心建造一座讲堂。
一次,一位信徒拿着五百两黄金来捐助,说“禅师,这是五百两黄金”,诚拙禅师看了一眼,反应淡然。
那位信徒于是再一次强调:“禅师,这是五百两黄金”,诚拙禅师依旧漫不经心。
那位信徒又重复了一遍,禅师只说“知道了”,便拿着黄金走了。
那位信徒一时有些气恼,问道:“禅师,五百两不是小数目,你为什么连句谢谢也不愿意说?”
诚拙禅师听到后,停下脚步回答:“你捐钱给佛祖,为什么要我跟你谢谢?你布施是在做你自己的功德,如果你要将功德当成一种买卖,我就代替佛祖向你说声‘谢谢’,请你把‘谢谢’带回去,从此你与佛祖‘银货两讫’吧!”
扪心自问一下,生活中我们是否也时常有这样“银货两讫”的心态?
银货两讫是交易,不是布施。
什么是布施?
布施,不仅是舍下钱财,更是舍下对财物的贪爱;布施,不仅是行善,更是要放下对行善功德的执着不忘。
行布施,就是放下贪爱执着的心,生起无我利他的心。
《金刚经》说“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菩萨虽行种种布施,心中却没有布施的人、布施的物、受施的人,此为真功德。
所以,舍下多少,得到多少,全在于你怀着一颗怎样的心。 |
|